奥运奖牌诞生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4日15:57 中国青年杂志

  采访-本刊实习记者杨婉

  公元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对中央美术学院奥运奖牌创意小组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 。他们所设计的奥运奖牌终于在首都博物馆亮相了。

  奥运奖牌诞生之前的艰难曲折或许只有那些美院的设计师能够充分体会——

  破茧前的阵痛

  2005年底,奥运奖牌的设计规划工作启动,奥组委确定了奖牌设计理念、设计要求和创作方式。2006年1月 11日,中央美术学院接到来自北京奥组委的邀请,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等11家专业机构作为定向邀 请单位,开始进行奥运奖牌的设计。

  2006年春节刚过,中央美术学院奥运奖牌创意小组15个成员就聚到了学校一个筒子楼里12平米的小铁皮屋中 ,这是学校专门为他们安排的工作室。小屋的窗户都用报纸糊了个严严实实,以防泄密。

  不仅如此,当时设计的文件还不能随便拷贝和传阅;为了防止

病毒感染,设计用的电脑也不允许上网;同学也不能来 串门,其他老师也只能限时来访,大家对外界也守口如瓶。为此,还闹了个笑话。

  有一天,正当张儒赫和刘宇晗两个学生在小屋中作设计时,门“咯吱”一声开了,来了个探头探脑的大伯,这大伯看 起来很面生。张儒赫和刘宇晗对看了一眼,“砰”地把门给关上了,不敢和这大伯多说话,唯恐泄露工作内容。

  事后才知道,“大伯”就是负责奥运奖牌后期技术工作的王沂蓬老师,刚从美国回来。提及那天吃闭门羹的事,王老 师还直夸他们保密工作做得好。

  这只是设计中的令人愉快的小插曲。凤凰浴火,涅般重生,破茧成蝶前的阵痛只有真正经历的人才会懂。

  12平米的小屋内,左边是三台电脑,中间是桌子,而右边就是一张简易的折叠床。从开始设计到交初稿,有关部门 只给了两个星期,因此主创团几乎是在24小时轮班。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一天最多休息四个小时,每个人都成了红眼睛 的兔子。最后有人带了把吉他到小屋,大家边弹边唱,全然不管是否跑调,这种自娱自乐有时还真舒缓了创作人员紧张的情绪 ,但这只是偶尔。

  在小屋中最难熬的一次,主创团的成员三天没合眼,用来支撑他们的,除了信念,还有咖啡。当时,桌子旁边的旅行 包里装的全是速溶咖啡。而这些咖啡要不了几天就总被他们消灭得干干净净。老大刘洋对咖啡都产生抗体了,咖啡之于他,就 像牛奶之于婴儿,每天喝20包左右才勉强可以支撑疲劳的身体。

  说起来,这一切像是玩笑;经历着,这一切像是炼狱。

  千挑万选,结成一段“金玉良缘”

  接到标书时的兴奋随即被雾里看花的迷惘所取代,一个星期过去了,却连奖牌雏形也未见。奥运奖牌的设计是一个向 全世界人民展示民族文化精髓的契机,但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大大小小的式样、图案中,很难找出一种能够承载如此深的内 涵,而且奖牌正面图案已经由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创意小组只能在奖牌背面的方寸之地上下功夫。

  一个个方案被提出,又相继被推翻,小组成员无法寻找到突破口。这时,有人大胆提出了将中国玉石搬上奥运奖牌的 设想,这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玉是美好、尊敬与友爱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

  杭海老师回忆,“我们的设计最初好拘于金属的材质,只是将奖牌外形做得像玉璧,但无论如何精雕细琢,金属毕竟 是金属,不可能完全展现玉的质感。后来有人提出为什么不把玉作为奖牌的材质,引入奖牌设计中?”

  随后选图案的过程让大家绞尽脑汁,老祖宗留下的这些东西经历了千百年的完善,已经臻于完美了,稍微做修改都只 能是画蛇添足,但照搬在奖牌上又显得过于刻板。而且,奥运奖牌的样式所需要具备的美,是需要全世界人民来接受的美,所 谓众口难调,要做到并不容易。

  最终,设计团队从龙纹玉璧的造型中找到了灵感。他们采用了玉的造型将玉环镶嵌在奖牌之上,中间圆心部分改为金 属,这样奖牌便成为一个由金属包裹的“玉”造型,中间圆心上镌刻的“中国印”也因此显得熠熠生辉。

  为了让设计达到完美,小组成员不停地更改设计图纸。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成形,这两周的时间里,创意小组先后设 计出了100多件样品,创作人员至少进行了500次修改。

  在提交给奥组委不久后,创意小组迎来了好消息——金玉合璧的创意得到了奥组委的好评。但奥组委设定了一个条件 ——“在最终确认这块奖牌的玉石损毁率很低之后,我们才能批准你们的设计!”因为运动员在赛场上获得优胜之后往往异常 亢奋,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他们有可能会将手中的奖牌抛向空中,甚至扔向观众席,从而造成奖牌的损毁,因此北京奥运会 的奖牌必须保证在意外情况下摔落时的抗冲击性。

  涅重生奖牌亮相

  “有钱难买金镶玉”的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当每个人满心欢喜地看着金玉合璧的奖牌从1.5米的高空坠落时,清脆 的断裂声把大家的梦击得粉碎。创意小组对玉石和黄金的厚度进行调整后,再试验,仍旧是玉石破碎,这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受 到创作人员的质疑。再次增加玉石的厚度,结果同样是失望……

  创作人员研究论证后,决定在玉与黄金之间加一层缓冲层。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材料填充在金属与玉之间形成缓冲, 王沂蓬老师查遍了国内外有关方面的资料、文献,访遍了材料学专家、玉方面的专家以及雕塑方面的专家。在那段时间里,他 的眼前几乎都是玉,睡梦中梦到的也是玉。

  最后设计出来了,但奖牌生产厂家对创作人员的想法表示异议,多个生产厂家都拒绝了这个生产协议。在创作人员不 懈努力之下,终于上海有一个工厂答应了创作人员的要求,将玉石的厚度减少2毫米,并填充缓冲层。

  经过漫长的等待,创意小组终于拿到了加工好的金牌,但是金牌的抗冲击性还有待测试——两米高的台子上,王沂蓬 老师神情凝重地拿着奖牌。如果奖牌仍然碎了,那么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但不管怎样,实验必须做。王沂蓬轻轻松 手,奖牌迅速坠地,传来金属碰到地面的悦耳声音,没有丝毫玉碎的声音。

  “Yeah!”奥运奖牌设计成功了。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王沂蓬落泪了:“奖牌就算是石头,也该对我们有感情 了。”

  尽管奖牌的设计问题解决了,但设计人员不敢有丝毫放松,因为以往奥运会上出现过因丝带与奥运奖牌搭配不当而给 运动员留下遗憾的教训。于是肖勇老师带领部分设计人员,选择了40多条不同样式、材质的丝带挂到了设计室的墙上,一遍 遍揣摩、挑选。

  之后,创意小组从高校选拔了几十位身材、体形、肤色不同的中外学生进行丝带佩戴试验,并对选定的丝带进行有针 对性的修改和完善。其中一位英国

留学生十多次参加了丝带佩戴试验,他表示:“一个丝带的选配就要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 修改试验,这样的团队不可能创作不出好的作品。”的确,创意小组为奖牌付出了太多,成员姜音为了奖牌的设计还把本该夏 天动的鼻腔手术推迟至9月。

  最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机织丝带是由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其型似双龙聚首,又似祥云浮空,工艺精美,朱 地云纹,喜庆祥瑞,使整个奖牌极富中国特色。

  3月27日,奥运奖牌正式亮相首都博物馆——三块镶嵌着美玉的奥运会奖牌把“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 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充满动感活力的中国印”、“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等元素 完美地集合于一身。

  奖牌包装盒以中国传统工艺制作,整体四方造型的木制漆盒,天地盖四边略呈弧形,喻天地四方,六合美满之意。盒 盖中央嵌填金色的北京奥运会会徽,金红辉映。观众无不叹为观止,奥运奖牌创意小组的成员也无不欢欣雀跃。

  一块奥运奖牌是运动员的毕生追寻的梦,是对运动员拼搏进取精神的嘉奖,它也是设计师的梦,而大家对“金镶玉” 的奥运奖牌的肯定,是给奥运奖牌创意小组最好的礼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