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地下世界够坚固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09:03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孙艳兰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路面塌陷事故频现,兰州、南昌、杭州、北京、香港等地都有发生。人们不免担心起来,自 己每天走的路都有忽然塌陷的危险么?杭州的地铁建设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黑洞”数次现身杭州

  这几个月陆续出现的一些路面“黑洞”事件,以4月25日发生在南昌的最为触目惊心:大坑面积近一百平方米,大 坑周边几米的路面也不同程度撕开了一条条明显的裂缝。然而,令杭州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不久前发生在身边的3次路面塌 陷事故—

  1月8日晚上9点30分,杭金衢高速刚过萧山东出口1公里处发生塌方,一辆厢式大货车陷在里面,3人受轻伤。

  3月16日中午12点,在杭海路510号前面(钱江二桥立交桥往东50米处)也发生了一起道路塌陷事故。

  3月16日下午,杭州机场路路面突然塌陷,生成一个2米多深的大坑,一辆面包车栽了进去动弹不得。

  在机场路遭遇路面塌陷的司机王师傅说,他当时开着面包车,远远地看到有片路面已经凹陷下去,形成了一个水洼, 没想到自己的面包车经过的时候,左前轮陷了进去,而且越陷越深。

  据当时处理机场路塌陷事故的一位负责人事后和记者介绍说,“那里的污水管是三四年前才埋的,材料用的是UPV C加筋管。造成渗漏的原因,除了机场路车流量大,尤其是重型车比较多外,最主要的是这里的土质差,以粉沙土为主,里面 一有水就会流走。”

  虽然不少杭州人通过媒体上的事故原因通报,大致明白以上几起路面塌陷是与地下水管和土质有关,但具体情况却依 然不太了解,而且还对自己的日常出行有了一丝担忧。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处的陈培雄处长。

  “杭州属钱塘江冲击平原,土质主要分两种,一个是沙性土,主要分布在钱塘江两岸,市区古运河河床。临水的沙性 土层因为与水源靠近,动态居多,不稳定。沙性土容易液化,在地下水管破裂的情况下,就会将地下的水带走,出现路面塌陷 。另一种是山湖、藻泽地边上常出现的淤泥,西湖周边的土质都是这样的。淤泥层也容易变形,在工程建设时需进行压实。总 的来说,杭州目前出现路面塌陷的次数是不多的。”

  对于另两种杭州可能出现塌陷的情况,陈培雄介绍说,“还有两种情况现在出现的几率已经比较少了,比如八九十年 代时杭州的浙江

医院、海军疗养院一带的地下是石灰石的溶洞,当时由于地下水开采过量而导致水位下降,因此出现多次路面 塌陷。但由于之后的禁采地下水,那一地区已经保持正常的地下水位,所以不太会再出现问题。还有一种情况是煤矿开采导致 的坍塌,这在北方城市出现得比较多,现在杭州老余杭还有一些煤矿。”

  因此,杭州目前出现的一些路面塌陷,主要是因路基土被水冲刷、侵蚀,土粒随水流失引起的。防治措施的重点应放 在城市排水管道的接口和下水井处。

  那么,该如何避免杭州继续出现路面塌陷事故?有业内人士表示,并不能完全避免,因为这主要和杭州的土质情况有 关,而且地下水管破裂以及路面长期受重导致的塌陷也是相当偶然并较难预测的,不过要想将此类现象降到更低,就和施工方 式和质量有很大关系,这涉及到成本问题,要提高安全性,成本也会大大提高。

  开辟“地下世界”屡克难题

  事实上,杭州为了开拓广阔的“地下世界”,是在不断摸索中积累经验的。

  用9个月时间,建成西湖湖底隧道,按照有关人士的说法是“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由于隧道结构的顶部离西湖 湖底的土层相隔只有1米,因此,据工程建设指挥部的韩副总指挥介绍,西湖隧道施工采用的是“大开挖”法。

  具体的方法是:首先在西湖湖面上筑一条长长的围堰,通俗地说,就是临时修建一条“坝”,将西湖湖水隔开。然后 ,把靠近湖岸的水全部打干,大约排出30万立方米的湖水。接着进行隧道开挖,挖出的泥土大约是15万立方米,然后进行 的是钢筋混凝土层建设等工程结构施工。在隧道完成以后进行测试,一切正常之后再复水。

  记者了解到,这项已经成功完成并运行的工程,其最大关注点和难点是如何确保无塌陷,如何防止任何的渗漏,因为 隧道离湖底太近了。

  用专业的术语,隧道使用的是结构自防水,做好结构与结构的衔接,防止结构沉降。具体防止沉降办法主要是两点: 一是利用“换土”法,将西湖隧道底部的松软土换成坚固的土层,以提高单位面积的荷载能力;二是利用受力面扩大的办法, 来增强土地层的荷载能力。

  陈培雄对记者说,“杭州人应该比较熟悉武林广场地下通道项目,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因杭州土质情况而造成 的典型事例。”

  杭州武林广场地下通道项目曾经遇到延期开通的尴尬情形。其中的最大难题,就是杭州地下土质情况太复杂,而武林 广场又位于杭城的中心地带,人车流量大;大型建筑物多,且不少建筑物年代都较长;土质比较松软,地下水位高,从而大型 设备施展不开;地下管线多如乱麻,包括水、电、煤气、热力、光缆等在内,共有14种地下管线,这对地下施工来说无疑是 雪上加霜。

  据说,武林广场地下通道的施工难度,“在国内亦属罕见”。

  另外一个瓶颈,就是该地下通道采取的是“潜埋暗挖”方式,这在杭州还是头一次(西湖隧道建设采用的是明挖)。 这一方式对杭州今后的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有着借鉴作用。

  不过,开通后的武林广场地下通道也出现过漏水问题。杭州市政监管中心的技术人员汪先生解释说:“这个地下通道 的结构没有问题。漏水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当时天气转凉,而地道结构体每隔一定长度有伸缩缝,遇气温下降就会收缩, 伸缩缝变大了,土壤里的水比较容易渗漏;第二种情况就是如果附近有管道发生泄露,也会导致漏水发生。”那时,有关部门 也迅速对此进行了补救。

  除了已经建成并开通的武林广场地下通道外,杭州还在古荡、浙大西溪校区、浙大华家池校区、岳庙等5处开挖多个 地下通道,在解决这些地区行人过街难问题的同时,也可以有效保证过街行人的安全,进一步优化地面交通质量,增加地面交 通通行能力。

  随着这些地下通道的相继建设,杭州的地下工程建设经验也在不断积累,不仅有利于提高地下通道的建设质量,也无 疑为杭州地铁的建设开辟了“征程”。

  杭州地铁工程背“水”一战

  中铁七局负责人李鹏站在工地上,紧张地盯着向下挖土的成槽机。整整一夜,他没合眼,“不敢睡也睡不着”—他负 责的杭州城星路地铁站正在进行连续墙施工。

  4月8日,杭州地铁的第一幅连续墙施工完成。由于杭州地下水充沛,这面连续墙的完成将为其他地铁站的施工提供 很好的参照作用。

  “做连续墙,其实是建地铁站的第一步,‘建设围护结构’就是把建地铁站的这块地圈起来,让圈外的水不能渗透过 来。这是基础,至关重要。”之前3年,李鹏负责完成了杭州地铁1号线试验段秋涛路站。

  工程中为何不用咬合桩?他解释说,“6个先开工的地铁站中,城星路站难度最大。它就在钱塘江边上,地下水丰富 ,水位偏高,土质以粉沙土为主,这种土质容易渗漏导致塌陷。连续墙虽然成本比咬合桩高,但稳定性好,不容易变形,防水 、防渗效果更好。”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一条灌满泥浆的槽,巨大的成槽机发出轰隆隆的响声,不断从槽里掏出土。李鹏说:“这条槽 就是一幅连续墙的位置,要向下挖33米。这么深,像杭州这样的土质很容易就塌了,所以需要一边挖,一边向槽里灌粘性好 的优质泥浆,把槽壁撑起来。而且,泥浆还会在槽壁上形成薄薄的泥皮,封堵住水分的渗透。”

  渗水问题是地铁建设中的一个大问题,同为南方城市的南京就出现了地铁1号线站点渗漏现象。

  对于地铁站渗漏这一现象,南京地铁指挥部有关人士开诚布公地说,地铁1号线每个站点都存在渗漏现象。该人士称 ,造成地铁站点渗漏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气温的变化,站台热胀冷缩会出现裂痕,地下水就会顺着裂痕渗漏出来;另一方面加 上混凝土本身的属性问题,都会造成渗漏。

  据杭州市地铁集团有关人士介绍,杭州地质情况总体来说是比较软的,地下水位较高。偏软的土层会导致地下土随着 水流发生移动,带动地层变形,这个情况在地铁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但地质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攻坚。杭州这样的土层 分布在各个城市都有,只要做好区间隧道和基坑施工,防止渗水,加上施工人员的严格把关,地铁修建就会顺利安全地完成。

  为了避免杭州地铁出现渗漏,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沈林冲表示,“我们在基坑中采用‘地下连续墙 ’,先把墙体一幅一幅做好,再通过接缝措施,连接成整体通道,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渗水问题。另外,地铁通道如果采用的 是明挖法和盖挖法,密闭性高,能有效防止渗水。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渗水,施工队也会及时检查,弥补缝隙,必要时采取 应急措施。一些问题还得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补救。”

  让杭州的“地下世界”更坚固,专业人士和技术人员们正在为此不懈努力着。走在开阔的马路上,乘坐在高速的地铁 中,人们的心里也将更坦然而无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