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杨学为:1977高考并没有调用毛选印刷用纸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15:56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时间进行到一半,再次给各位网友介绍一下今天做客我们新浪嘉宾聊天室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前主任杨学为老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老师,两位曾经作为亲历者参与了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的工作。 刚刚已经谈了政策制定的过程,政策制定完了就要发布了,当年要恢复高考的消息是什么时候发布的? 杨学为:10月5号政治局常委讨论,10月12搞国务院批准,国务院文件下发,当时不是说发了文件马上公布,不是这样的,各新闻媒体要统一步骤,10月22号统一发布,新华社发布文稿,所以群众知道是10月22号。 主持人:潘老师,您当时是通过报纸看到这个消息的吗? 潘际銮:我是早知道,但是杨老师说的这个过程我不知道,我们认为当时邓小平拍了板就做了,最后恢复高考我们觉得很自然,当中这个争论过程我都不知道。 主持人:不是所有的教授都参加了当年的科教工作会,别的教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评论吗? 潘际銮:都非常拥护,觉得当时文化大革命的做法都不行,那么搞的话,一个是我们中国的大学教育就要完蛋了,中国的人才也没有了,我们所有人当时痛哭流涕,说我们这辈人下去就没有人了,确实忧国忧民。所以邓小平那个思想大家非常兴奋,公布那个消息大家自然就很高兴了。 主持人:10月22号全国报纸发了消息说可以恢复高考,当年的高考好像是定在了12月11号,是吗?那当年为什么我们非要定在1977年的冬天考呢? 杨学为:邓小平说要早出人才,要快,要不是邓小平的话,别人没有这么大的魄力。 潘际銮:这也是我们那个会上决定的,我们说如果今年再不招生,工农兵又来一批,到时候又是小学生,中学生。 主持人:当年的高考是分省考的,为什么? 杨学为:因为推迟了半年,时间非常紧迫,全国统一出卷来不及,而且77年的时候全国没有统一的大纲,也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物理课,化学课,都是学的农机,化肥这些东西,所以全国统考是不现实的,就各省考试。 主持人:在各省组织高考的过程中,组织方式上有区别吗? 杨学为:非常紧张,因为10年没组织考试了,出题的人在什么地方,谁会组织考试,考场怎么组织都不熟悉了,印卷纸在什么地方,够不够都不知道,所以当时非常紧张,都是倒计时排的,各省工作倒计时安排。因为不是全国统考,所以各省考试时间不一样,大部分在12月份。 主持人:当年有570万的考生报考,这个教育部事先想到了吗? 杨学为:那个想到了。 主持人:想到这个数字了吗? 杨学为:开招生会的时候,因为积压了十年,有两千万下乡知识青年,初中毕业就可以报考了,当时估计有几千万人会报名,所以当时最担心的是印卷子的纸不够,570万,虽然这个数字相当多,但是并不是超出了我们当时的估计。 主持人:有一个报道说,当时为了印考卷都动用了毛选五卷的印刷用纸,是这样吗? 杨学为:文件发布之后,各省在准备过程中间,我记得有几个省打电话到教育部问,可不可以用毛选五卷的纸,当时教育部经过请示,同意可以用印毛选五卷的纸。厦门大学教授刘海峰对这个事情有段考证,他说在高考的时候,各省毛选五卷都已经印完了,所以他说所谓动用印毛选五卷的纸,也应该是印完了之后剩余的纸,所以不应该认为高考不得了,什么都让步,还不是这个意思。 主持人:570万的高考报名认输,除了带来了考卷印刷用纸不够这么一个困难,当年还给高考带来了什么压力? 杨学为:考场都在公社这一级,分散的很厉害,组织工作很困难,评卷子没有那么多人,也没有那么大地方评卷子,所以当时分两次考试,先是地区这一级初选一次,按照招生计划人数的三倍初选,比如招20万,就要初选出60万来参加全省的统考,全省统考之后再按照计划招生数录取,所以是分两次考,等于地市这级先考一次,叫地市初选。 主持人:然后再在全省考试? 杨学为:对。 主持人:那1977年高考考了什么? 杨学为:因为文革期间没有学物理化学,都是学农机,化肥这些东西,所以理化合成一科来考,史地合成一科来考,数学、语文、史地、理化。 主持人:文科考史地,理科考理化,区别就在这。1977年考完阅卷之后,发现考生考的情况如何? 杨学为:当时教育部发过好几期简报,就是考生的卷子拿来之后,评阅老师非常气愤,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学生在文革期间基本上没有学什么东西,有的考生没有答卷子,在上面批判四人帮,说文革期间没有学什么东西,什么都不懂,就写的这些东西。 主持人:因为好多年没有学习,当年好像数学难倒了很多人,有考的特别低的只有几分,是吗? 杨学为:对,有几个学生我知道的,77、78、79连考三年都没考上,81年才考上。他不是不聪明,是因为文革期间根本没有学习,利用这几年重新学习了中学的课程,然后到81年考上了,是这样的。 主持人:连考了好多届,这应该还是比较有毅力的考生了。从教育部掌握的情况看,像这样连考好几届的考生很多吗? 杨学为:对,当时应届的可以考,高一的可以考,高三的可以考,下乡的可以考,回乡的可以考,面非常宽。 主持人:考试完了多久之后,我们就开始进入了招生的阶段? 杨学为: 12月初教育部就基本上掌握情况,各省的考试就完了,然后开录取工作座谈会,研究录取的政策,录取应该是在12月末,应该在78年春天就入学了,你看当时的照片考生都穿着棉袄。 主持人:招生过程当中,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新问题体现出来了吗? 杨学为:招生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我记得的就是政审,因为17年的冤假错案没有改,文革期间的冤假错案没有改,这些孩子其中有一些学习很好,也没说不让他们考试,他们参加考试了,考试了之后,分数都知道了,可以被录取,但是政审不合格,这个是当时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又不是教育部可以解决的,教育部管不了政审,比如说冤假错案,右派平反的问题,这个教育部解决不了,所以当时最大的矛盾是这个。 我记得江苏省当时的招办主任叫胡新善,给我讲过一个例子,我听了之后眼泪都流出来了。录取的时候,江苏省招办主任胡新善看一个考生考试成绩不错,他父亲是江西的红小鬼,参加长征,但是是现行反革命,被枪毙了,他的儿子参加高考,政审不合格。 招办胡新善主任就觉得,红小鬼参加过长征,怎么会成现行反革命呢?他就有怀疑。晚上吃饭的时候,在大食堂里遇到常州市招办主任,就跟他说,谁谁谁,是这个考生,这个孩子成绩很好,政审不通过,具体情况你回去了解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招办主任说好,就完了。 第二天早晨吃饭,胡新善又看他还坐在那儿吃饭,就气的够呛,因为录取一会儿就几百人过去了,就觉得这个孩子如果不录取太可惜。因为没搞清楚,就跟这个常州市招办主任说,我昨天晚上跟你说的那个事情你办了吗?常州市招办主任说我已经回来了。从南京到常州,不像现在有高速路,没有像现在这么好的汽车,他回去要找五、六个人,因为政审要改,要找五、六个人都要盖章子的,连夜改完,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回来,反应是非常迅速的。 后来搞清楚这个人怎么回事呢?考生的父亲1959年说了类似于彭德怀那样的话被打成右派,因为他从来都不服,所以文革期间又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他还不服,就被枪毙了。这个例子我感动在哪儿呢?就是这种情况下做这么深刻的变动,是靠招生战线上的大批同志他们的觉悟,对于党的事业的忠诚,对考试事业的热爱,是靠这些人才把这个工作完成的。如果不是胡新善发现了这个问题,如果不是那个同志连夜赶回去把章子盖过来,这个孩子就完了。 主持人:当年因为政审不合格但是经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又重新进入大学的情况,有多少?有统计吗? 杨学为:非常遗憾,因为当时忙于手头的工作,各种资料都不完全,考生的成分,工人多少,农民多少,学生多少,这样的统计都是很粗糙的,没有这样的统计,但是教育部当时的学生司已经恢复了,日常处理大量的问题,我们直接干预的问题都是政审的问题。凡是我们知道的,根据我们的政策水平根据我们的能力去解决,我们不知道的,或者解决不了的就没法说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