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各时期优秀青年纪念共青年团85岁生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17:09 中国青年杂志

  文-本刊记者 张杰

  梁军、杨华、邢燕子、侯隽、董加耕、龙梅、玉荣、高玉宝、史光柱、杨乐、张海迪、孙晋芳、徐洪刚、秦文贵、李素丽、杨利伟、丁晓兵、宋鱼水……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团员;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中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奖获得者;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中国青年创业奖获得者;中国青年企业家管理创新金奖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保护母亲河奖获得者;全国三好学生标兵获得者;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获得者;中国杰出青年卫士;全国优秀辅导员;中国杰出青年外事工作者;全国杰出青年志愿者;全国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全国青年十大爱军精武标兵……

  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个个光荣的称号,记录下了共和国发展征程上一段段激动人心的故事,也铭刻下了共和国历史丰碑上永恒的青春与荣耀。

  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艰苦创业的清贫岁月,还是激情燃烧的理想主义年代,无论是搏击改革开放的大潮,还是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在共和国的各个时期,始终有一群胸怀理想、热血沸腾的青年,自觉自愿地与祖国同命运、共奋进,休戚与共。他们用理想的光芒照亮人生之路,用青春的激情唱响奉献之歌,为祖国的建设、改革和发展贡献了青春、智慧和力量。他们创造了各自的历史,他们的人生亦为之改变……

  2007年5月4日。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5周年、五四运动88周年之际,共青团中央隆重召开“我与祖国共奋进”中国青年群英会,226名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青年代表欢聚在首都北京。

  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团员和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问候,向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青年英模致以崇高的敬意。胡锦涛在信中充分肯定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高度评价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青年英模取得的突出业绩。胡锦涛指出,青年英模的奋斗实践充分表明,青年只有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人民创造历史的火热实践,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才能拥有壮丽的青春,才能实现人生的美好理想。

  “我们只做了我们该做的事”

  罗森堡说过,一代人的标志可以从时尚体现,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时髦。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

  “43年前,我们只做了我们该做的事。”5月3日,“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在京西宾馆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当时的行为只是出于一种朴素的意识:集体的羊群不应丢失,我们应该保护好集体的财产。那是一群羊,在那个时代,更是十分宝贵的集体财产,是大家共同的财富。时代发展了,时时刻刻爱护集体利益的集体主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我们只做了我们该做的事——这,也许是最能代表群英会楷模们共同心声的一句话。

  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推向高潮。梁军,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以她为原型的人物造型印在第三套面值为1元的人民币上。1950年,以梁军的名字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成立,成为北大荒开发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这一年,梁军仅20岁。

  而以杨华为代表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则是时代高潮中的另一朵绚丽浪花。1955年4月,团中央号召青年人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在那里安家落户。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黄村乡23岁的青年杨华积极响应号召,和庞淑英、李连成、李秉衡、张生一起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交了组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申请书。现已75岁高龄的杨华至今仍能对记者背诵当年申请书的内容:“我们不是说空话的人,不管边疆的路程多么遥远,也拦不住我们远征的决心!不管边疆的风雪多么寒冷,也吹不冷我们劳动的热情!”杨华带领一支由60人组成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辽阔荒凉的“北大荒”。在黑龙江萝北的荒原上,他们庄严地举起右手,发出了坚定的誓言:“我是一名青年志愿垦荒队员,我志愿来到萝北县。面对祖国的河山,脚踏边疆的荒地,背负人民的希望,我们宣誓:坚持到底、不做逃兵,要把边疆变成家乡,勇敢劳动,打败困难,要把荒地变成乐园……”

  和梁军、杨华一样,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的各个地方,无数热血青年凭着对祖国的一腔赤诚,发出了“向困难进军,把荒山变成良田”的青春誓言,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国家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奏响了劳动者光荣的伟大时代乐章。

  “是时代的召唤和需要影响了我们大家。”侯隽告诉记者,“我们这一代人是很自豪的,因为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为国家承担过压力,减少过困难。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要用一生来兑现自己的承诺。”

  在20世纪60年代,“侯隽”不仅仅是一个姑娘的名字,也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坐标。作为当时全国著名的回乡知识青年代表,她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办农业”的号召,毅然决定到河北省宝坻县(现天津市宝坻区)窦家桥村安家落户,一干就是18年,被当地百姓称作“特别的姑娘”。而正是在侯隽、邢燕子、董加耕等回乡知青典型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响应“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口号,投入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据统计,仅1962年,全国农村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回乡知青就达到3000万人!

  1978年,中国大地上开始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此时,广大青年又成了改革开放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以其特有的激情与活力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

  在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号召下,青年们意识到知识也是一种生产力,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推动变革,纷纷投身到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潮之中。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是20世纪70年代末青年最爱看的文章,陈景润是青年心中的偶像。1977年底,中国恢复高考,上大学成为当时青年人的最高理想。

  1979年,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青年们喊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和着祖国前进的脉搏开始了新的长征……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曾任中国

女排队长的孙晋芳永远不会忘记,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排球赛上夺冠回国后,与北大学生一起高呼的这句响亮口号。女排精神无疑是上世纪80年代民族精神的表征。5月3日,孙晋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当时根本没想过名和利,心中只想着为祖国争光,为人民争光……这些年来,我的岗位变了、角色变了,但是女排的精神和信念却一直没变。”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光辉的名字及其事迹在神州大地上流传。以顽强意志与病魔斗争、自学成才的张海迪,成为20世纪80年代青年人自强不息、追求人生价值的典范。邓小平同志挥毫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不同的英雄、偶像。典型也好、英雄也好,可以说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历史阶段。当时的社会倡导什么,我们学习什么,英雄、偶像对社会都是种引导、导向,对个人则是推动的过程。每个人在很多方面都不完美,但通过典型的激励和教育,可以改变我们、教育我们,让我们按照先进的路子去效仿和学习。”徐洪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本人,正是20世纪90年代涌现出来的见义勇为的青年英雄。

  面向新世纪,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代青年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秦文贵,一名青年知识分子,在大西北茫茫的戈壁荒原,在平均海拔逾3000米的青海油田,艰苦创业21载,为我国西部油田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李登海,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的创造者,先后选育玉米高产新品种30多个,6次开创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被种业界誉为“南袁北李”,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胡伟武,打造“中国芯”的科技精英,带领其团队研制出我国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袁家军,组织制定出一套适合飞船研制特点的并行工程管理办法,圆满完成“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发射任务,并先后指挥“神舟二号”到“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最终成长为“神舟六号”的主要负责人……

  光荣与梦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成长、成才。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国家在进步,民族在自强,但每个阶段都需要榜样的力量,正是这些榜样成为时代青年学习和追求的方向,引领着广大青年活跃在时代的潮头。第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宋鱼水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表示,“是不同的时代使命,使得每一代青年代表都各具时代特色:以往的青年代表更突出‘奉献’,党叫干啥就干啥;如今的青年代表,在奉献的基础上又突出专业化、创造性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融。但不同的时代,青年应有的核心精神理念却一脉相承,始终未变,并在精神的会聚中传承、发扬。”

  5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在中国青年群英会上讲话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青年英模中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都激励着人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而不懈奋斗。他表示,历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实践充分证明,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那个时代的奋斗目标,每一代青年都承担着那个时代的历史责任。

  时代需要英雄,时代也造就英雄

  英雄莫问出处。英雄自在我们心中。尤其在这个沧海横流、价值多元的时代,对英雄的精神体认更显真诚和珍贵。

  哲学家黑格尔曾指出,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关注天空就是关注精神世界,所以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些创造精神世界的人。”对此,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公方彬表示,“我们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光有理论不行,还要借助载体,英模就是为我们的精神家园、核心价值和主流精神奠基的人。”

  在鲜花盛开的5月,在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五四青年节里,中国青年群英会的新老英模们欢聚首都。5月3日上午,部分代表参观北京航天城,其余代表则分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青年学子举行座谈交流,寄语年轻的大学生:“要想取得超人的业绩,必须付出超人的代价。”是日下午,全体代表来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旁的北辰大绿地,与首都青年代表共植青年林,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群英会代表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邢燕子、山东大学校长展涛、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指导员李世刚等共同为“我与祖国共奋进”碑揭幕。

  观看升旗仪式、登上天安门城楼、参观奥运会“鸟巢”……新老英模感受着祖国建设日新月异,祝福祖国更加繁荣富强。5月4日,他们郑重向全国青年发出了倡议:“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用青春、智慧和汗水铸就新的辉煌,唱响新时代更加嘹亮的青春之歌!”

  截至本刊发稿,记者从共青团中央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共青团员7349.6万人,基层团委20.5万个,团总支22万个,团支部256.1万个;专职团干部19.3万人。其中,学生团员总数为3663.5万人,约占团员总数的49.9%。全国各学校中共有基层团委5.5万个,团总支7万个,团支部94.3万个。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建筑业共有团员565.7万人。这些行业中,基层团委达3.2万个,团总支3.1万个,团支部27.6万个。在农、林、牧、渔业中,共有团员2082.1万人,基层团委5.1万个,团总支6.1万个,团支部84.5万个。第三产业及其他行业中,团员总数为1038.3万人,建立了基层团委6.7万个,团总支5.9万个,团支部49.6万个。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5月4日给中国青年群英会的致信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需要青年们奋勇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青年们奋力开创。

  这,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团中央举办第三次如此大规模的青年群英聚会的初衷之所在。新老楷模的聚会,既可视为偶像的欢场,更是一席不同寻常的精神盛宴,其有如一本大书,以浓墨重彩的方式书写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青年史,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不可多得的财富!

  “他们都是在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们都是时代造就的英雄。他们今天的大聚会,会激励更多的青年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为民族和祖国的崛起而奋斗。”对此,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副馆长李玉琦评论说,“时代需要英雄,时代也造就英雄。随着时代的发展,涌现青年典型的领域更加广泛和多元化。唯一不变的,是一代代有志青年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刊记者蒋晔、陈亦佳对此文亦有贡献)

  人物专访

  【编者按】

  无论何时,偶像的诞生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人文理想,与其说是社会变迁的标志性符号,毋宁说是国家公民在某一时期关于道德审美、文化情感、价值规范等公共理想的集中映射。事实上,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各种类型的典型人物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层出不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精神力量,深刻地引领着社会人文价值的走向。2007年5月4日在京召开的“我与祖国共奋进”中国青年群英会,正是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青年人物之大成。本刊特予采访报道,以示对青年楷模的敬意和对偶像价值的张扬;但限于客观条件,未能对所有与会代表一一专访,且其排名不分先后,专此说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