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要对自己公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18:09 中国青年杂志
一个人的能力和他遭遇的不公正,通常成反比。其实,不公正之中就蕴藏着机会和成长的台阶。 别人可以对你不公正,但千万记着对自己公正 文-一凡 其实,谁都很难见到绝对的公正,而我们不过是走在靠近公正的路上,因此,不公正随时都会落在任何人的头上。 潜意识中,我们似乎都觉得公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比如,同样的报酬,就应该承担分量相等的工作,一分付出就要有一分收获,而现实却有那么多的不劳而获和劳而不获,来挑战我们的底线。 前几天的一件小事,让我郁闷了半天。由于分工的不同,单位某个部门非常轻松,与我们忙得团团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连游戏都玩腻了。尽管如此,居然还一副颐指气使的模样,把仅有的一点工作推到了我头上,心中颇为气愤,还是隐忍着帮了他。心中发牢骚说:忙的忙死,闲的闲死,啥世道?好半天后,我的情绪才平静下来。 很显然,这个指令如果是发自领导或者同样忙碌的同事,就算辛苦一点,也不会有什么抱怨。偏偏是一闲人来指手画脚,不满就上升到公平、公正的高度了。这种不满也波及到了领导层——作为领导,怎么能如此不均匀地分工呢? 但是,这是仅仅属于自己的不满,当那个闲人拿着我辛苦做好的东西走开的时候,未必能感觉到我的不悦,而领导怎么会体察到某个员工心中一闪而过的抱怨呢? 当然,对于领导层来说,这样的小事不容忽视,如果频繁发生,会严重影响士气。而对于一个个体来说,要不要计较这样的不公正呢?我认真想了这个问题,回答是不必计较。在一个人成长的路上,这是会频繁发生但不值一提的小事情。 与这些小事相对的,是“成长才是硬道理”。这让我联想到了我家乡的一个企业,在十几年前,它是当地的“龙头老大”,工作轻闲,待遇优厚,我不说您也知道,会有很多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周围人常常能听到这个企业员工的抱怨、推诿、怠工,唯独听不到谁在钻研技术、改进生产。后来,遇到了国有企业改革,再次听到的,是大多数人的惊惶和落魄,而那些曾经默默承担和钻研的人,也浮出了水面,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陆续走到了企业的中层和高层。 这件事情给了我长久的警示,每当遭遇到不公正,心生抱怨和不满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遇到和承担了多少不平事,而是他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了怎样的成长。一个人的能力和他遭遇的不公正,通常成反比。 其实,不公正之中就蕴藏着机会和成长的台阶。比如,当别人把该做的事情推给你的时候,换个角度想,只要能承担,做了就是了。在这个过程中,对方在让度辛劳的同时,也把本属于他的成长可能让度给你了。刚刚看到一则新闻:联想集团召开电话会议并宣布将在美洲、亚洲、欧洲和中东削减1400个工作岗位。不管怎么调整,我想,在员工的去留上,能力肯定会排在第一位吧。在如今的职场,类似的变动会随时发生,一旦遇到,从前所有的承担和忍受,都变成了资本,而混日子自有混日子的下场,暂时逍遥的背后,是无限的危险。如此看来,公正有一个相对时限,当下的不公正,在更长的时间段内,就演变成了公正。 如果遇到无法容忍的不公正,一走了之也未必不是明智的选择。而这种员工的自发选择,最终成为对企业决策层的一种制衡力量,遏制更多不公正的发生。但我不赞成将不公正作为跳槽的唯一理由。任何单位,都无法绝对消灭不公正。如果仅为了公正,有第一次跳槽,就会有第二次,甚至很多次,直到跳到精疲力竭,失望透顶。 对待不公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失为上策。纵容不公正带给自己消极情绪,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不公正。心满意足地生活在一个相对公正的环境里,默默耕耘,悄悄成长,成就对自己的绝对公正。时刻告诫自己:别人可以对你不公正,但千万记得对自己公正,不要因怨气而放弃努力。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