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工业发动机:产业转移园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2日10:10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陈善哲

  5月18日,河源举行市委常委和市政府副市长的联席会议,主题是如何加快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的申办进度。

  此前,4月19日,广东省政府把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工作现场会开到了河源。随后的两天,广东省长黄华华亲临河源考察调研。他前往河源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源城、和平、连平等几个县的产业转移园区,详细了解河源市建设产业转移园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工作的进展。

  自从2005年广东省政府出台推动珠三角城市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联合建立产业转移园的政策以来,河源逐渐找到了发展工业的秘密——通过建立产业转移园,争取省政府最大的优惠政策,在向珠三角企业招商引资的竞赛中找到制胜关键。

  产业转移园的“出生潮”

  河源市副市长温文斐目前分管的是本市最迫切的事务之一: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

  2005年3月,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随后,一种由珠三角城市与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联手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合作模式,迅速得到推广。

  目前,广东省政府已经认定18个产业转移工业园。设在河源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于2005年9月份通过省政府的认定,是18个已经通过认定的产业转移园中惟一一个两个地级市之间的合作项目。此外,河源的和平县与深圳福田区的产业转移园在2007年的4月份通过认定。

  河源另外还有5个产业转移园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中,统称为“一区六园”。由于深圳是广东省政府指定的与河源结对扶贫的城市,因此除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余的产业转移园都由河源下属各县与深圳各区分别合作。五个县区已经分别和深圳对口帮扶区签订联手共建产业转移园的协议。

  广东省政府当初的想法是每个市设立2-3个产业转移园。温文斐说,各个县成立专业转移园的积极性高涨,对河源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当明显,因此河源正在组织材料,争取另外5个产业转移园早日通过省政府的认定。

  产业转移园:工业

发动机

  在温文斐看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广东山区乃至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现在都将招商引资的目光投向珠三角。“想要在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胜出,加快产业转移园建设,早日通过省级认定,是增强本地招商引资竞争力的关键。”

  “一区六园”在河源的工业爆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06年,“一区六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5.2%和67.9%。在高新技术区,工业增加值甚至增长了82.7%。

  河源对“一区六园”寄予厚望。市政府制定的计划是,在2010年之前,这些园区的工业总产值、税收总额每年增长要在50%以上。

  温文斐介绍说,截至5月10日,“一区六园”工规划总面积3338公顷,首期开发面积1123公顷,引进落户项目180个,合同投资总额130亿元,建成投产项目17个,开工建设项目74个。

  产业转移园的项目正在以加速度进行。河源市委常委、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赖泽华向本报记者介绍说,目前高新区内的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已经落户29个项目,其中6个项目是在今年4月底之后进入园区的。

  河源与中山的合作,采取了“委托包干”的开发模式。中山市政府按每平方米土地75元的价格委托河源市政府包干开发,不足部分由河源负责。河源市政府一位人士说,每平方米的土地开发河源方面大概还要投入100元左右。

  赖泽华认为,这样的合作开发是一种双方各取所需的双赢安排。对中山市来说,转移企业腾出了发展空间,缓解了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瓶颈。而且在转移工业园内,流转税和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还能得到50%的分成。对河源来说,得到发展工业园的启动资金,而且还能学习珠三角地区先进的工业园开发经验和招商引资的资源。

  温文斐表示,中山在产业园的规划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本是参照中山的火炬开发区的模式进行建设。”这决定了转移园配套设施的高标准和高起点。“我们是根据工业新城、产业新园的发展理念,就是说不仅仅是以前那种传统工业区的模式,而是按照一座新城的标准来进行开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1,0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