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广东新使命: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2日10:10 21世纪经济报道
“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中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以体制改革为动力,推进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在提高质的基础上实现量的新扩张。” 5月21日,中共广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代表九届省委在大会上作报告,规划出广东省未来5年的发展路径。 广东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间,广东的着力点一方面在于改变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中国发展最快、单位GDP能耗最低的省份;另一方面,则是着力于改变区域不平衡局面,在珠三角产业升级及产业转移中带动山区及东西两翼齐飞。 在此基础上,张德江提出在未来五年,广东必须从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强节能减排、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等九个方面着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从“加工大省”到“创造大省” 2002年以来,广东经济总量依旧保持着中国改革先行者的姿态——经济总量从2001年占全国的1/9上升至2006年占全国的1/8。值得关注的是,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透露,200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0%。 在2005年开始掀起的一场全国性的“自主创新”大讨论中,广东自我评价认为“广东总体创新能力不足”,这一共识的出发点来自于一种内部的自省与自觉。 “广东技术创新能力不少指标与北京、上海、江苏等国内发达省市相比有一定的距离,创新能力虽然逐年有提高,但提高的速度与国内省市比较有减缓的趋势,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比较,差距就更大。”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厅长谢明权评述说。 随后,广东加大了政府资金及总体规划的引导作用。2005年,广东省科技厅在《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中提出,2020年建成创新型广东,首先是提高研发的投入比,“到2020年,全省科技经费投入要从2003年占GDP的1.34%提高到占2.8%,其中政府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占全省科技经费投入总额的比例,应从2003年的10%提高到30%以上”。 其次,《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对广东大多数企业作出“逐利性过强”的评价,要求经济总量较大的广州、深圳、东莞等要率先进行产业升级,优先发展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和企业。 “广东从发展战略与规划、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创新型广东建设,逐步实现由‘加工大省’向‘制造大省’、‘创造大省’的转变。”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丁力说。 平衡“最富”和“最穷” 广东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也是力图扭转“最富的在广东,最穷的也在广东”现象的五年。 北部山区、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差距,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一直是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两块短板”。2006年,山区及东西两翼相对落后地区对广东发展的贡献仅有6.2%。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陈鸿宇指出,广东区域发展战略和拟形成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应该是:两带先行(沿海增长带和山区增长带)、以海哺山(沿海经济带对山区反哺)、差异推进、协调发展。他认为,目前,从区位条件、工业化进程、区域产业结构、城镇化发展等多重因素发展变化趋势来看,仅有大珠三角一个“核心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选择东西两翼沿海地带和部分粤北山区具有增长后劲和发展潜力的若干地区,培植为带动广东区域进一步协调发展的新“核心区”。 实际上,广东省近五年区域发展战略已经充分体现了区域均衡发展原则。广东省“十一五”规划里,在总投资超过15000亿元的233项重点项目中,对山区和东西两翼的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分别占到全省48.1%和43.8%,比“十五”分别提高了18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 其中最为重要的举措,是2005年初广东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加速推进了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升级催生“绿色广东” 从2006年中期开始,广东省各级地方政府陆续与自己的上级政府签订一项全新的、更为严格的军令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责任书。该责任书以“分田到户”的形式,详细规定了该市(地区或县、镇)环保两项重要指标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总体排放量,责任书不仅规定了2006年当地两项污染物排放量的上限,同时还规定了“十一五”期末,两项指标必须下降15%。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局长李清认为,必须通过绿色之手来促成珠三角新一轮的产业迁移与产业升级。他认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珠三角产业进入优化升级阶段,无论是从增加市场竞争力还是解决环境资源瓶颈角度看,这种转移都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李清同时指出,作为外资入华投资第一站的珠三角,这一轮产业转移中也将涉及部分外资企业。 至今,“绿色广东”之旅已经走完三年历程:2003年,广东省政府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编制了《珠江三角洲环保规划》(以下简称环保规划),同时启动了珠江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工程,建立了泛珠三角环保合作机制,提出了建设“绿色广东”的发展战略。 在规划出台前后,广东省重金投入各项环保工程,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连续四年达到2.5%以上。也就是说,广东省的环保投入已经超过了历年研发投入(广东目前全省平均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为1.34%)。 大力治污,使2005年广东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处于全国最优地位。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概括说,广东正在迎来拐点:广东经济已开始从“四高一低”(固定资产高投入、经济高增长、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入“三低两高一增长”(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增长、高效益、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集约型增长轨道,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