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国家行政力量介入致使认证弊端屡治不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11:05 中国新闻周刊
认证乱象 国家的经济起飞,让我们有了这样多的认证需求,让社会上冒出了这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认证。但是,这种认证本身由谁来主导?由国家,还是由专家?当百姓们感觉本应该是最可靠的“国家加专家”的牙防组出了问题的时候,人们才认识到,真正能确保论证水平的,应该是由行业内专家组成的独立的、民间的、与各方利益都无关的行业组织。国家行政力量的介入、特别是在经济利益上的暧昧不清,是目前认证弊端屡治不清的原因所在 认证成为“大蛋糕” 由牙防组事件而牵出的认证行业内那些“公开的秘密”,开始在法律的裁决下被晾晒 5月21日,关于牙防组,有了来自卫生部规划司财务审计处的最新权威消息:牙防组通过违规认证获取了至少218.5万元的利益。在此之前,有媒体报道说,牙防组还曾接受过宝洁公司的1000万元赞助。宝洁公司为此发表声明,称该捐助是捐赠给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的,与牙防组认证无关。但卫生部的审计报告,对牙防组与牙病防治基金会两者的财务关系的描述是:“牙防组利用基金会的账户收款,牙防组与赞助单位签订协议后,单位将赞助等款项汇入基金会账户,然后再由基金会账户转入牙防组账户。” 牙防组认证事件从某种角度,被人们看成是中消协欧典地板“3·15标志”事件的翻版。 中消协的“3·15认证”并没有一套固定的价格。以中消协授予欧典地板“3·15标志”认证的具体案例来说,中消协方面收取了欧典公司20万元的费用,并且每次认证的有效期为2年,过期之后还要交纳一笔费用。 无论是牙防组事件还是欧典地板事件,来自民间对他们长时间诉讼的指向却是一致的:非法认证。无论是牙防组,还是中消协,都同样未得到我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它们都没有认证资质,却进行着对消费者有着巨大引导作用的产品认证。 而由此牵出的认证行业内那些“公开的秘密”,开始在法律的裁决下被晾晒。 人人都来分认证一杯羹 就在牙防组认证事件同时,羽绒服上“抗菌标志”的颁发方——中国抗菌材料及制品行业协会,被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指出本身并不具备认证资质。而河南宝丰酒业更是以“第六届中国名酒”评定违法为由状告商务部,商务部在5月17日宣布暂停评选活动。 2007年年初,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还曾公布:中国绿色市场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质量安全监管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标准协会、中国产品质量认证中心、中国绿色环保产业认证委员会等5家打着“国”字头的组织机构,是未经国家认证与认可监督委员会(简称“认监委”)批准设立的非法认证机构。 甚至那些合法的认证机构,也屡屡爆出问题。相应的数据显示: 2004年,认监委对6家认证机构进行了行政告诫,要求8家指定认证机构进行整改;同年10月,在自查自纠之后,国家认监委撤销了96家认证机构不符合规定的各类分支机构和办事处。 2005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暂停、撤销和注销了总计20745张CCC(即所谓的“3C认证”,即国家强制性认证)证书,涉及工厂7743家。同年,国家认监委对11家指定认证机构下发了整改问题通知书。 2006年8月,国家认监委在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机构的检查中,对11家认证机构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对23家承担检测任务的实验室做出了处理,撤销了其中15家实验室的检测业务,8家实验室被限期整改。同年,撤销了15家CCC认证指定实验室检测业务。 …… 认证、评比所暴露的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高层的注意。5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纠风办2007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要求,对政府部门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举办的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取消各类要求基层、企业、群众出钱出物出工或以各种名目收费的项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