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镇级政府扩权向小城市过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11:35 中国新闻周刊

  历经4轮“强县扩权”之后,浙江再行“强镇扩权”,镇级政府将拥有部分市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2007年4月的一个午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党委三楼会议室内,7个行政村的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在镇党委书记沈国强的主持下开始抓阄,运气好的3个村将在今年享受到“四位一体”服务区的公共建设,运气不好的,只好等来年。

  “四位一体”服务区,将一个便民服务站、便民超市、便民门诊和便民活动场所集中在一起,总投资60万元人民币。沈国强原先的计划是:从2005年开始,每年从镇财政拿出420万,每年解决7个行政村,用3年的时间使“四位一体”服务涵盖镇属全部21个行政村。

  在乡镇一级“吃饭财政”的大背景下,到了2007年,建设资金出现了缺口。前两年因此带来的40%负债率让沈国强不得不放弃了今年结束这项建设的初衷,改为3上4下。但是,最后一批的7个行政村,没有一个村愿意等到明年。无奈之下,他想到了抓阄。

  一个月后,《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公布,媒体称之为“强镇扩权”。扩权的核心内容是,将县里负责的若干涉及中心镇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给镇。以西塘镇为例,仅财政收入一项,就有望多出五六百万。“如果早一点下放权力,我们就不用这样‘朝三暮四’了”。沈国强说。

  成长的孩子与变小的衣服

  随着农业税在全国范围内成为历史,大部分以农业税维持生计的乡镇政府去向开始成为政学两界热议的话题。由于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只是权宜之计,很多人建议,撤销乡镇政府,改为上级政府派出机构,以缓解财政压力。

  和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和中西部地区不同的是,“我们这里的乡镇不仅不超编,反而还缺编”。浙江省发改委城乡体改处处长洪荣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反差更为强烈的,是浙江一些乡镇的工业实力强大到令人瞠目。2005年的数据表明,浙江全省153个镇财政收入过亿,在西塘镇,其纽扣产量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而经济实力更为强大的绍兴县钱清镇,2006年农业只占经济比重的1%,在当地早已无足轻重。

  “我们这里很富。”西塘镇党委书记沈国强说。这个人口只有5.8万人的小镇在2006年的GDP为16.5亿,工业总产值达到90亿,总计获得税收性财政收入2.3亿。

  “但我们这里同时又很穷。”沈国强有些无奈地慨叹。2.3亿财政收入中,中央、省、县拿走了八分之七,留给西塘的,只有12.45%, 2863万。

  “就像一个长身体的孩子,西塘在以每年18%的经济增长率飞速发展,可衣服却还是旧年的那一套”。沈国强说。

  捉襟见肘的镇级财政无力负担大量公共建设,“导致镇一级的公共建设远远落后于县一级,问题是大多数老百姓还是生活在镇里面”。洪荣喜说。

  镇级政府和省级政府都看到了现行管理体制的症结所在: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本该属于乡镇的管理权限多数掌握在区县一级。比如村民违规建房之初,镇政府就已看得到,却囿于执法权的空白而无能为力,如果上报到县,等到县里的执法者赶到的时候,房子已经接近完工。

  类似的矛盾,积累已不是一朝一夕。浙江省在2005年提出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意见,2001年提出推进城市化意见,都源自同一思路,但在实际操作上,却缺少可操作性的程序。直到2005年底,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启动,培育中心镇的初衷才找到得以贯彻的时机。先是绍兴县2006年底开始在钱清、杨汛桥等5个中心镇展开试点,后是省政府于今年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

  通过这份浙江省政府2007年13号文件,财政、土地、行政执法、投资项目核准等10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给了141个中心强镇。此前该省进行了4轮“强县扩权”,将原本由地级市行使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县,此番强镇扩权后,用钱清镇党委书记兼镇长谢兴长的话来说:我现在有的,是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