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质量仍待提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15:19 南都周刊

  税收到哪里去了

  “作为纳税人,你最关心什么问题?”据《中国青年报》日前的调查,49.4%的人选择了“政府把我们缴的税用到哪儿去了”。近几年,我国税收收入在大幅度增长,但是预算支出的透明度却没有随之增高。每年两会,都有代表委员提出阳光监督老百姓“钱袋子”的问题。

  在上海“海归”老刘看来,政府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近乎玩数字游戏。试问如此多的税收之下,我们的福利如何呢?老刘对此深有感慨:北欧一些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囊括了国民的生老病死,在美国,税率是按照家庭来算税的,而在中国,税率从来都不考虑家庭因素,把养老问题丢给了社会和个人。在老刘看来,税收的法理逻辑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与高速增长的税收相呼应的却是“GDP崇拜”下公共服务的递减:教育和医疗卫生已经不是一种福利,买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已成为压在纳税人身上的新三座大山;与之相随的是,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治安状况的恶化等。

  我们的税交到哪里去了?在上海一家报社工作的小吴,对每月要交1000多元的税养活“腐败分子”耿耿于怀。他认为我国行政成本过高,浪费严重,纳税人税款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2004年,国家

审计署核查了2002年和2003年全国的行政经费、税收、基建、金融信贷等违规情况,共审计出违规资金2.252万亿元。近年来,我国公款吃喝一年2000亿,公车支出一年3000亿、4000亿,公费出国考察一年2000亿……

  哪个阶层更痛苦

  《福布斯》的排行榜,以公司税率、个人所得税率等一系列指标,把“痛感”量化,并得出在税负上“谁更痛苦”的结论。在小吴看来,数字总是冰冷的,而“痛苦”却是实实在在的。公众之所以对税收痛苦乃至愤怒,在于税收的公共服务逻辑没有得到理想回应,公共服务质量仍待提高,公共保障制度仍需健全。

  没有得到理想回报的税收,似乎已构成纳税人不能承受之痛。这痛苦似乎是普遍的,哪一个阶层最为痛苦呢?小吴认为:追问这个问题,或许可以探寻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现状。

  税收面前,谁更痛苦?是靠工薪为生的城镇低收入居民吗?随着税基的加宽,个税起征点的提高,他们的痛苦能减少多少?是农民兄弟吗?废止《农业税条例》以后,每户农民每年可以多得五六百元的收入。他们曾经的痛苦能永远免除吗?

  是从业人员人数超过1.5亿人,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贡献着全国近1/3税收的新社会阶层吗?对富人的收税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为富不税”现象更是千夫所指。相关税收监管政策早在1994年就已开始,13年来,更是下发了10多项税收征管制度和办法。他们会不会更痛苦?

  是被称为“所谓仇富心理的替罪羊”的中产阶层吗?那些年收入10万元到几十万的人群,当富人群体因为收入高度非规范化而逃避调控时,他们却极有可能成为税收调节的主要对象,成为调节利益关系的牺牲品。因为相对来说,以工资收入为主的中产阶层的收入规范化程度是最高的,其个税也是最容易征收的。在诸如不久的将来可能开征的物业税、

燃油税等调控措施中,中产阶层都可能首当其冲。而2006年,年入12万以上者须自行申报个税政策出台,他们是不是更为痛苦?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