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晖:被放大的想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18:48 新世纪周刊

  -周兰

  他现在的成绩让台球厅多了很多人,但丁俊晖本人的前途令人担心比较旧的新闻:斯诺克世锦赛,丁俊晖没进16强 ,而进入四强的选手,年轻是主旋律。

  结果,令人失望,年龄成了少许的安慰。

  央视主持人只能在丁俊晖出局之后算着排位,说丁俊晖的积分还可以保证在下届世锦赛持正卡参赛。

  “我还年轻,肯定还会有很多机会!”丁俊晖的解释给人很多想象,但这次却缺乏了相应的说服力,四强选手中有3 人与丁俊晖一样生于80后。于是媒体有些惶惑了,难道几岁的差距决定着丁俊晖日后肯定比别人更能创造奇迹吗?难道90 后的选手都等在他身后论资排辈吗?

  对于英才辈出的体坛而言,机会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意味着稍纵即逝,丁俊晖开始受到置疑。

  丁俊晖是不是天才?之前媒体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小小年纪就拿了世界冠军,培养方式更是受到普遍关注和赞扬。 媒体甚至认为这种模式和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培养模式完全不同。为培养丁俊晖打球,丁文钧和陈习娟夫妇早年变卖了所 有的财产,包括在家乡宜兴的房子,这让人们对丁俊晖的家庭充满了敬佩。

  但冷静下来分析,这种家庭培养模式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业队模式并没有质的分别,不同之处在于体制下专业队模 式由国家出钱,丁俊晖则是由家庭出钱,培养的依然是“半拉子人”(不接受系统的教育,以运动技能的发展为标准),和赌 博押大小如出一辙。相比之下,专业队依靠选材,家庭则依靠最初的决定。

  现在丁俊晖已经是大学生了,可缺乏了系统的中学教育,丁俊晖很难改变自己的“半拉子人”的命运。

  ESPN记者威廉姆斯在采访丁俊晖后认为,丁父所表述的丁俊晖是个天才的说法值得怀疑。在美国,即便那些运动 巨星也没能在少年时就被确定为是否是天才,美国体育更没有中国式的儿童“选材”。美国有很多的儿童体育俱乐部,孩子们 在其中参加自己喜欢的运动,家庭则需要支付一定费用。如果某个孩子在其中脱颖而出,他会接受更高一层次的培训,最终由 那些经纪人或俱乐部支付费用,逐步培养成运动明星。别的孩子则继续付费,运动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最终他们 成了某项运动的忠实爱好者。运动在美国意味着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为了成为天才,赢取金牌。

  “丁俊晖之所以拥有现在的成绩,是因为他比很多斯诺克选手更早地接受了系统训练,并不代表他就是天才!”“很 多中国的夺金项目,比如跳水、

乒乓球,事实上,在国外真正喜欢这些运动的孩子很少,他们更愿意打篮球和踢足球!”威廉 姆斯表达了自己对丁俊晖是天才的置疑。

  “丁俊晖赶上好时候了,现在很多国人已经多少有些厌倦金牌了,他们更喜欢看到中国人是否在国际商业赛中获得胜 利!”已经退役的前亚洲竞走纪录创造者谭明军一脸羡慕谈及自己对丁俊晖的看法。

  姚明和丁俊晖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这种趋势的受益者,国际商业赛事频频亮相中国,这些将商业和生活状态紧密相连的 赛事,越来越受到中国年轻一代的喜欢。全运会、亚运会越来越处在“陪太子读书”的尴尬地位。

  斯诺克、NBA占据着央视更多的转播资源,丁俊晖、姚明成了最受关注的体育明星,在注意力经济的年代,赞助商 对他们的热情远远超过了金牌获得者。所以,对于丁俊晖的商业未来没有人怀疑,而且丁俊晖的经纪人陆浩,同时也是姚之队 的中方代理人,这让丁俊晖有机会获得更多商业资源的关注。

  但就他的运动水平而言,未必有多少前途:

  第一,早期专业化的方式,对丁俊晖无疑拔苗助长,他的技术水平不容怀疑,就像一个从小就练杂技的人,技术肯定 无懈可击。但对于斯诺克这项绅士运动而言,综合素质制约着一个球员最终的境界, “精神重于技术”,认为读书没用的丁 俊晖显然缺乏真正的绅士底蕴;

  第二,丁俊晖目前的排位已经确定了他的真实水平,但包括他父亲都坚信的“天才论”,无疑会让他缺乏承受挫折的 心态。如果再有两届世锦赛他还不能脱颖而出,恐怕连他自己都难以承受压力,而他身旁那些同样80后的对手,肯定不会放 慢前进的步伐。

  目前,世锦赛失利之后,丁俊晖在英国的训练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所有的人都期待他下一次卷土重来。

  这则消息给笔者的感觉是,丁俊晖越来越像温室里培养的花朵,会被优越的环境培养得越来越美丽,但很难经风历雨 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