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艺术:光天化日下的公共迷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18:48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王巧玲

  英国雕塑家葛姆雷的能力使他超越圈子,走进公共空间,与大众直接发生关系。而且他是一位具有雄心壮志的艺术家 ,想做前辈艺术家不能做到的事

  在伦敦市中心的肯特停车厂,一座巨大的人物雕塑矗立在那里,突兀而震撼。这个被命名为“艺术天使”、高达7米 的庞然大物,实在是无法不让人举头观望。它是一场特别艺术展的作品之一。

  伦敦的市民有福了,因为他们不用花钱买票就可欣赏到有趣的雕塑作品展览。这场雕塑展属于英国著名雕塑家安东尼 ·葛姆雷(AntonyGormley)。这位戴着眼睛,看上去文质彬彬的雕塑家早已享有全球性声誉。2003年,这 位雕塑大师曾和中国有过一次亲密接触。他的作品“土地”曾在广州、北京和上海展开巡展。由300位中国人烧制出的12 万个小泥人所组成的“亚洲土地”,曾让人欣喜地领略到当代雕塑艺术的魅力。

  安东尼·葛姆雷于1950年出生在伦敦。1994年,他获得了视觉艺术中的奥斯卡奖—特纳奖。获奖作品是铸铁 作品“检验一个世界观(局部)”获得大奖。葛姆雷的此次个人作品展将在英国持续展出3个月。

  让雕塑走出展览馆

  在葛姆雷的这次作品展中,“艺术天使”用废弃的桌子、椅子、柜子、电子琴、沙发、衣服等材料做成,并非传统意 义上的雕塑作品。其“雕塑”过程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也不是雕塑家个人所能完成的,有一帮工人参与了制作过程。作为此次 葛姆雷个展的代表作,“艺术天使”将在展览结束时,被点燃烧掉。

  葛姆雷似乎有点偏爱大型雕塑,他最著名的作品“北方天使”也是一个庞然大物。这座巨型守护天使屹立在英国盖茨 黑德,这座早已萧条的煤矿及造船城市。“北方天使”高20米,拥有

波音767客机航翼般的巨型翅膀,屹立在城市的最高 山坡之上。因为这座著名雕塑,凋零的盖茨黑德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眼光,竟奇迹般地复苏起来。当地人萌生了把盖茨黑德建设 为艺术之都的大胆设想。在这个梦想的引导之下,一些现代的画廊和音乐厅正在建造中,盖茨黑德逐渐改变了城市品位。在美 国《新闻周刊》评选的全球八大创意城市中,盖茨黑德名列其中。一件艺术作品竟如此奇迹般地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命运,这实 在不能不让人惊叹。

  “垃圾人”是另一件大型雕塑,高达23米。和“艺术天使”一样,用废弃的桌子、椅子、柜子、沙发等垃圾材料搭 建而成。曾被安放于英国马尔盖特市废弃的梦境主题公园内,在数公里以外就能看到它。“垃圾人”的命运也和“艺术天使” 一样,在展览之后被烧毁。

  葛姆雷所酷爱的铸造铁人也是此次个展的重要作品。这些铁人高1.96米,重650公斤。有意思的是,它们都是 以葛姆雷的身躯为模子铸造出来的。葛姆雷把自己装在塑料袋里,铸成铅模。这是一个紧张而危险的过程,让他体验到了他和 自己的身体的关系。

  此刻,有的铁人被安放在伦敦市中心的建筑物顶上,有的正站在街头的某个角落里。伦敦的市民随时都可能与他们偶 然相遇。而其中的100个铁人正站立在英格兰默西塞德郡的克罗斯比海滩。英国政府已允许此作品被永久安置于此。这个被 命名为“另一处”的作品成为克罗斯比海滩上有趣的一景。随着潮涨潮落,这些真人大小的铁人将与天地、大海日夜相伴。

  葛姆雷是公共艺术的积极实践者。他的雕塑作品总是不甘于被局限在狭小封闭的展览空间里,或者走进拥挤嘈杂的城 市中心,或者屹立于广阔的自然天地。无论是“北方天使”、“艺术天使”、“垃圾人”,还是“另一处”,都是公共空间内 的艺术品,开放地融入进周遭的环境之中。

  “我觉得艺术就应该贴近人们的生活,我不认为艺术是一段时间内的凭票入场的展览。如果在我们的公共空间里有一 些有创造力的东西,可以让生活更有趣。那是一件多好的事。”在此次个展的开幕式上,葛姆雷这样说道。在中国之行中,他 也曾说过:“我想达到彻底的开放。”

  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家隋建国,对葛姆雷评价颇高。“他是一位超级艺术家,立足点很高,他的‘亚洲土地’ 的作品,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参与作品的人很多,效果非常震撼。其实,也很难界定他的作品,可以说是雕塑,也可 以说是装置。”

  “一般艺术家在艺术圈内疯狂,但是葛姆雷的能力使他超越圈子,走进公共空间,与大众直接发生关系,所以说他是 大师。而且他是一位具有雄心壮志的艺术家,想做前辈艺术家不能做到的事。”

  独特的“迷光”

  在5月17日的个展开幕式上,安东尼·葛姆雷展出了最新力作“迷光”(blindlight),在英国艺术界 引起轰动。“迷光”是一个装置作品,主体是一个8.5×10×3米的玻璃房。参观者走进玻璃房后,将被白色迷雾笼罩, 能见度只有几英寸,只能伸手摸索着前进。玻璃房内只设有一个很小的出口,在迷雾中非常隐蔽,要找到它得颇费力气。另外 ,地板上还有水,葛姆雷给参观者又设置了一重障碍。

  “这个装置内部能见度很低,地上还有水,进去就找不到方向,而且仅一个进出口,建议有哮喘、幽闭恐怖症或神经 质的人进入前做好准备。”为了确保参观者的安全,艺术馆特意写出了这样善意的提醒。

  参观者在玻璃房中迷失并产生不安、恐慌和焦虑,而这正是葛姆雷希望看到的效果。“一方面,你失去方向感,突然 迷失在空间中,很焦虑,但也会有一种欣快感,身体忽然自由了,回归到新的状态。这是气候性的经历,也是社会性的体验。 就像儿时早上醒来发现外边大雪纷飞,你只想出去扔雪球。你在玻璃房内的感受也是如此。”葛姆雷这样解释“迷光”和参观 者共同产生的体验效果。

  玻璃房一次只允许25位参观者。在葛姆雷看来,参与者也是这个作品的组成部分。这种想法仍然和他所追求的“彻 底的开放”一脉相承。

  他说:“光和水是展览的两种元素,第三种是参与其中的人,我对参观者置身其中的场面很感兴趣。这是一个开放式 作品,让生活与艺术结合在一起,我试图让它越简化越好,玻璃房子虽小却有一片未知的云。”在葛姆雷的设想中包含着一股 浪漫的气息。

  隋建国则这样评价葛姆雷的新作品:“他的作品关注的是两个元素,身体和空间。他把身体当作世界的一个细胞,用 身体去感知世界宇宙。而‘空间’也始终是他的关注所在,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被置放于公共空间中。‘迷光’同样也是关于 身体和空间的探讨,他关注身体在玻璃屋这个空间的感受。平时,人们总是习惯用视觉去看空间,而在玻璃屋中,人们将用触 觉,用身体去感知空间的存在。”

  英国的评论家们对“迷光”同样颇有好感,甚至充满了期待。他们认为葛姆雷的这件新作品是“非常有效果”,将会 吸引公众的眼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