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差距是发展思路的差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09:37 《决策》杂志

  【对话】

  在皖北,包括濉溪在内,都应该毫不犹豫地把发展思路从五指型捏成拳头型,而这个“拳头”就是工业强县。只有发展工业,才会有增量,才能做大做强做优,沿海发达地区和省内先发县域的发展实践,都已反复证明这是一条真理。

  最大的差距是发展思路的差距

  嘉宾:中共淮北市委常委、濉溪县委书记 胡海波

  濉溪县人民政府县长 方宗泽

  主持:本刊记者 汪名旵

  从五指伸开到握紧拳头

  《决策》:皖南和皖北是两个特色鲜明的不同地理板块,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胡书记,您曾经主政皖南的广德多年,2004年又来到皖北的濉溪,感觉这两个区域有何不同?

  胡海波:广德与濉溪相距500公里,分别是皖南和皖北地区的代表。我到濉溪两年多来,感觉这两个区域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区域文化的不同。皖南基本上是一种江河文化,蕴含着很多的变化因素,对新生事物接受很快;而皖北地区主要是平原文化,变化很少,以不变应万变。文化的不同,导致两个区域对事物认识的角度、表达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思路都有所不同。第二,从目前的区域经济发展来看,这两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氛围也大不一样。皖南的一些县靠近沿海发达地区,不断受到江浙商业文化的影响和带动。而皖北地区,包括周边的山东、河南等县,县域经济的发展起步较晚,这些地方对改革开放的反应基本上都是低层次的,领导报告式的,文件式的,学习式的和讨论式的,根本就没有深入到行动中去落实,如果有,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最主要的不同体现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皖南的大多数县早已树立了工业强县的理念,但到目前为止,皖北很多县,对发展路径的选择,还处于传统的认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发展农业上,也提工业的发展,但工业是辅助性的。他们的精力分摊在各个方面的工作上,农业、党建、计划生育、文化教育、社会治安等,是五指分开,分散用力。但现在需要的是握紧拳头,而不是把手分开。手伸开后是没什么力量的。只有把拳头捏起来,才更有冲击力。

  《决策》:是否可以说,造成皖北地区目前这种发展状态的根本原因是发展思路的差距?

  胡海波:可以这么说。我认为皖北地区的落后,主要落后在当地领导对发展思路的认识。没有把思想转变到以工业为主。人类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发展到后工业社会,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长期发展的过程。在皖北,包括濉溪在内,都应该毫不犹豫地把发展思路从五指型捏成拳头型,而这个“拳头”就是工业强县。只有发展工业,才会有增量,才能做大做强做优,沿海发达地区和省内先发县域的发展实践,都已反复证明这是一条真理。

  濉溪发展工业具有先天优势

  《决策》:近几年,濉溪县为找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从2001年“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旅游活县”三业并进的提出,到2003年实施“资源立县、开发兴县、工业强县”三大战略,再到2005年“以工业强县为主战略,优先发展工业经济”总体思路的确立,发展思路几经调整完善,脉络更加清晰,指向也更加明确。那么,濉溪提出工业主导战略,发展工业有哪些现实条件,或者说优势?

  胡海波:濉溪以前的发展战略虽然也提到了工业强县,但并没有摆到应有的高度,没有把它作为主导。只是到了2005年,濉溪县委、县政府才正式确立了工业强县主战略,开宗明义地提出把工业提到第一位,提到不可替代的位置。虽然在皖北地区还不算太晚,但与皖南和其他经济发达的县域相比,已晚了10年到20年。但晚发展总比不发展要好。

  方宗泽:濉溪以工业强县作为主战略,可以说既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又符合本地的实际特色。濉溪发展工业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濉溪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濉溪是安徽省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县之一,煤炭总储存量有60亿吨,可开采的有40亿吨。第二,交通便捷。濉溪境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距徐州机场60公里,到连云港的出海口220公里,是安徽离口岸最近的县市之一。第三,濉溪具有很好的工业基础。“八五”时期,濉溪的酒、铝、肥、瓷等国有支柱企业和水泥、炭黑、造纸、煤炭等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后来虽然由于机制、宏观政策等原因造成大批企业亏损或倒闭,但仍留下了很好的产业基础。第四,濉溪县与淮北市紧紧相连,区位优势明显。

  《决策》:发展思路的确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落实。濉溪在推进工业强县的战略中,具体有哪些举措?

  胡海波:在我看来,濉溪如果顺其自然地发展,再稍微加一些外力,从农业到工业的转变,至少要5到8年。但濉溪从提出工业强县到进入工业发展状态只用了两年。所谓非常时期要用非常举措,这两年来我们在思想理念的转变、资源的整合、组织架构的调整、社会风气的引导、社会力量的聚集等各方面都采用了一些具体措施,全方位地促进这种转变。第一个方面,我们把全县20多个乡镇合并成11个乡镇,把一些优势资源集中到交通干道上来了,围绕大项目,围绕中心镇去发展工业,整合资源,优化力量。第二个方面就是优化干部结构。我们大幅度使用年轻干部,从县委、政府班子,到乡镇班子,再到县直部门,都实现干部年轻化。我们用干部的基本做法是,把最能干的干部放到最需要干事的岗位上,把水平一般的干部安排到一般岗位,让不太想干事的干部、已经疲劳的干部放到可以休息的岗位。这不能让每一个干部都满意,但是每一个干部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当然各个位置的重要性有很大差别。第三,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提出来在发展中没有困难,所有的困难都要靠自己解决。所谓英雄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无英雄。只有提倡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我们才能实现发展和跨越,才能实现改革的突破,才能在实践之中走出一条符合濉溪发展之路。另外,我们还强调和改善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聚集人气,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发展上,把社会方方面面的能量聚集到发展上。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县,必须动员和集中全社会的力量投入到发展中来,光靠领导有事业心,有热情,肯干,还是不够的。

  方宗泽:濉溪确立了工业强县主战略后,主要分为四大块来实施。首先是围绕大项目。在濉溪县域内,包括临涣煤焦化项目在内的煤化工项目、发电项目、煤矿项目等市以上项目一共有10多个。我们主要围绕这些大项目来确立和提升服务工业、发展工业的理念。第二个是开发区。濉溪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早在1993年就已经建区,1998年升级为省级开发区,但是一直投入不足,发展缓慢。从2005年开始,我们逐渐加大了对开发区的投入,在2006年提出“举全县之力建设开发区”,把它作为濉溪促进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来予以推进。第三是是围绕中心镇来发展。濉溪有5个副县级镇,都分布在主要交通要道的道口,具有很好的发展工业的基础条件。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全民创业,激发全民的创业热情,提高濉溪的内生动力。

  借力资源,但不依赖资源

  《决策》:有人形象地称濉溪是粮仓酒窖煤海,也有人说濉溪是躺在煤堆上的县,这都说明濉溪有很好的资源优势,特别是煤炭资源。那么,在濉溪确立了工业强县的主战略后,如何看待这样的资源优势?

  胡海波:资源确实是濉溪的一大优势,除了矿产资源外,农副产品、劳动力等资源都很丰富。这是好事,但也有可能在思维上形成一种“无形的枷锁”。如果一个地方将发展的方向与定位全都放在优势资源上,比如煤炭,那么其他产业,如民营经济,不但将处于弱势,更将受到轻视,根本就没有地位。因为这些地方的官员会认为我有了煤炭还发展民营经济做什么呢?既花力气又麻烦。而且他们更会认为能在当地发展的煤炭以外的产业是有限的,而其实产业的发展是无限的。因此,我们对待资源的态度是,只是依靠和借力,决不依赖。要把靠资源筹集到的财富,来发展新兴产业和其他多种产业。真正意义上的濉溪的发展就是自身的发展,而不是利用资源的发展。如果利用资源的发展,这个水平终究是有限的。

  《决策》:按照这种思路,濉溪未来的产业发展如何定位?

  方宗泽:“皖北一号工程”——临涣煤焦化电项目落户濉溪,并正在开工建设。这个总投资达260亿元的特大项目无疑将对濉溪未来几年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我们也将依托这个重大项目,不失时机地深化煤化工和煤焦化产业链,完善整个煤炭行业的产业链。除此之外,煤炭矿产采选业、农副产品和绿色产品深加工,包括我们新近从浙江引进的水暖产业都是我们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随着招商引资进度的不断扩展,还有一些我们认为可行的产业也可能作为辅助性的产业来发展。总的来说,我们对将来濉溪产业的发展,既要事先规划,更要通过招商引资形成新的集群。

  《决策》:濉溪的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前些年调整、蓄势、谋势的嬗变后,目前已经进入一个比较快速发展的阶段。能否对濉溪目前的发展态势作个总结?

  胡海波:濉溪目前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启动时期。就像一辆车,原来行驶在不完全准确的道路上,现在已经校准了方向,正处于加速的起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