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亲历香港回归谈判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11:24 青年参考
曾任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的周南,可谓香港回归的历史见证人。齐鲁书社即将于6月出版的《周南 口述:遥想当年羽扇纶巾》,披露了中英香港谈判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本报征得作者同意,先 行刊出其中部分精彩内容,让读者先睹为快。 ——编者 ::口述周南::编著宗道一等 1.“香港不收回,谁也交不了账” 我们原来设想的“一国两制”是想用于解决台湾问题,但香港问题先碰到了。因为到1997年6月30日,按照条 约英国人租借“新界”到期了。到期了就有一个问题:索还,还是继续租?必须作出决断。因此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成熟了。 1982年4月初,英国前首相希思来访。4月6日上午,小平同志会见希思。希思问:“记得1974年5月我第 一次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时,你也在座,我们讨论了香港问题。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说,反正要到1997年,还早哪,还是 让年轻人去管吧。现在离1997年只有15年的时间了,你是如何考虑在这个期间处理香港问题的?” 邓小平回答:“香港的主权是中国的。如果中国那时不把香港收回来,我们这些人谁也交不了账。” 2.“铁娘子”顶不过“钢铁公司” 1982年9月23日,撒切尔夫人首次访华。 当时,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刚刚打胜了马岛战争,从阿根廷手中夺过了马尔维纳斯群岛。她开头并不想把香 港交还给我们,她曾考虑过搞国际共管,搞全民公决,搞第二个新加坡,甚至考虑过在军事上跟我们对抗,后来碰了钉子才作 了让步。 1982年9月24日,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一上来就要求在1997年后继续维持英国对整个香港地区的管辖不变,并以威胁的口气说:“要保持香 港的繁荣,就必须由英国来管治。如果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和后果。” 这时,小平同志指出: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 ,作出决策。随后,小平同志又讲了一句很厉害的话:“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 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撒切尔夫人是听懂了这句 话的深刻含义的。也就是说,如出现动乱,就将采取非和平方式提前收回香港。 这一下才打下了撒切尔夫人的气焰。她走下人民大会堂东大门台阶时摔了一跤。我们对她客气,新闻片里没有这个镜 头。我在香港看片子,片子里老出现这个镜头。 英国的“铁娘子”顶不过中国的“钢铁公司”啊!“钢铁公司”是毛主席送给邓小平的绰号。
3.关于耀邦同志的一段插曲 撒切尔夫人这次访华的结果,是中英双方发表了一个公报,宣布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继续就香港问题进行商谈。 香港问题的正式谈判谈了整整两年。开头8轮谈判的中方团长是姚广,我在幕后。 谈判进行得很艰难,在头3轮中还有一段插曲。好像是1983年8月15日,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个记者来见时 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耀邦同志跟他透露,1997年我们打算收回香港。 当时英方团长是柯利达,他还是英国驻华大使,当时他恰好回国述职。 胡耀邦同志这一讲不要紧,8月18日,英国驻华临时代办柯杰儒带上参赞高德年来找我抗议。说我们本来商定谈判 的内容不对外公布,现在你们胡总书记跟《朝日新闻》讲,香港1997年要收回。“英国政府对胡总书记很详细地阐述中国 的立场表示惊讶和关切。”他们要求以后不能再发生类似事件。 我于是借机狠狠驳斥了他们从谈判开始以来坚持的错误立场。首先,我说我们国家领导人完全有理由和权利公开阐明 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没有什么泄密不泄密的问题。胡耀邦总书记并没有讲到会谈的内容和具体议程。当日本记者 问到会谈细节时,胡耀邦总书记说:“谈判的情况我不能说,对不起。”事实上,英国方面倒是多次通过报刊泄露了会谈的内 容,企图通过新闻媒介来影响谈判,并通过香港的一部分人制造舆论,支持英方观点。我说:“你们搞所谓的‘民意’,实际 上是‘官意’,是英国的‘官意’,不是香港的‘民意’。打什么‘民意牌’、‘信心牌’、‘经济牌’,一概是徒劳的!” 对方当时不吭声,他们也许想:我只说胡耀邦的事,没想到你说的这么多。 4.到北戴河向小平同志请示 谈判过程中,双方争执得很厉害。这也反映到每轮会议后发表的公报上。第1轮会谈后发表的公报中,提到双方认为 本轮会谈是“有益的”和“建设性的”。第2轮的这句话,“建设性的”没有了,只说“双方进行了两天有益的会谈”。第3 轮只有“双方举行了进一步会谈”一句话,什么形容词都没有了。香港社会和媒体都很敏感,他们纷纷猜测,一定是谈得不顺 利。 第7轮会谈后,柯利达奉召回国当撒切尔的顾问,还是主管香港的事情。换了英国驻华大使伊文思当团长。这时中央 决定我们也要换人。1984年1月25日,第8轮会谈时就让我当团长。 1984年4月11日举行第12轮会谈,中英香港谈判进入第二个议程,即1997年前的安排问题。小平怕在这 个期间出现混乱,认为需要有一个中英联合机构进驻香港。我们根据小平的意思拟了个草案,开始叫“中英联合委员会草案” ,在谈判桌上交给英方。英方一看大吃一惊,直到6月中旬仍不同意在香港设立“中英联合联络小组”。 这时柯利达着急了,建议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再到中国来访问。 那时的国务院总理也比较着急,因为英国外交大臣来了要见他。总理把当时担任外交部部长助理的我找去,在他家里 谈此事。我把我的想法说了,认为时间上也还可以照顾英方一下,中英联合联络小组晚一年或两年进驻,给英国人一个面子。 总理叫来秘书,说:“你赶快安排专机,明天清早飞北戴河。”又对我说:“你跟吴学谦(时任中国外长)一块去。你是直接 负责的,你要去汇报。”第二天一清早,我们就去了。 我们到小平同志那儿汇报完,小平同志稍微考虑了一下,说:进驻是必须的,名称可以改,进驻时间早晚也能松动。 晚两年进驻和晚两年撤销也无所谓。你们争取按此方案谈出个结果来。
5.疑心有窃听器 英方树下谈工作 我们和小平同志谈好就赶回来了。第二天,1984年7月28日,杰弗里?豪和柯利达这班人马就到了。他们住在 钓鱼台国宾馆。头天中午,我安排了一次会见,由我做东,请柯利达等人吃午餐。那次午餐我就说:现在已到了这样的时刻, 这个问题需要早一点解决。我们考虑再三,提出一个方案来,比在北戴河商定的“要价”高一点。 午餐后,柯利达马上从国宾馆2号楼跑到他们住的楼,把这个情况汇报给杰弗里?豪和港督尤德等人。杰弗里?豪一 听,说:“你不要在屋子里谈,屋里可能有中国安的窃听器。咱们到外边,找个大树底下谈。”那时是7月份,热得不得了。 杰弗里?豪的回忆录里有一段很生动的描写:“天晓得大树底下是不是也有窃听器。”他就请柯利达汇报我讲的这个情况。杰 弗里?豪认为这是中国底线,不能再拖延和僵持了。但尤德不同意,说要逼中国做更大的让步,最好能打掉联合小组。但他是 少数,多数还是认为搞不好要破裂,要马上向伦敦发报提出建议。所以那天下午的会谈,柯利达缺席,我们想他大概是跑回使 馆发电报去了。第二天,姬鹏飞(时任国务委员、国务院港澳办主任)请吃饭,刚喝了个汤,那边就来电话把柯利达叫回去了 。我想是回电了。果然如此。撒切尔夫人同意跟我们达成妥协,这样就达成协议。 6.小平同志深夜乘专列返京 我们一达成协议,马上报告给小平同志,他就坐专列回来见杰弗里?豪。小平同志7月30日深夜乘专列离开北戴河 ,31日早晨回到北京,上午会见杰弗里?豪。见他前,小平同志找我们去汇报,我就讲了这个经过。小平同志听了很高兴, 说:那好了,大问题都解决了,等会儿我见他的时候就可以讲欢迎英国女王来访了。 客人一来,小平同志很高兴,先开了个玩笑说,你看我在北戴河都晒成非洲人了。他还说:我们的周南部长助理和你 们的伊文思大使工作都很出色啊,现在已经基本达成协议了。接着杰弗里?豪凑了个趣,说:中英谈判如果没有周南,就像中 国的正式宴会没有茅台酒一样。 杰弗里?豪提到茅台酒时,小平同志哈哈一笑…… 记得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到了深圳,我从香港过去看望他老人家,并表示港人都期待着他在1997年回 归之时,到香港来看看。他当时说:“好,好,还要继续奋斗啊!”可惜,他老人家离回归只差半年就走了。如果能多活一两 年,亲眼目睹香港回归的盛况,那就更圆满了。 参考资料
周南简历 周南,祖籍山东曲阜,1927年11月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44年至194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燕京 大学经济系、西洋文学系。 1951年进入外交部门工作。1983年1月起任外交部部长助理。1984年1月至9月,以中国政府代表团团 长的身份和英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了自第8轮至第22轮的会谈。1985年5月代表政府与英国驻华大 使互换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批准书。1990年1月至1997年7月出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