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达标背后的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17:28 《小康》杂志

  教育达标背后的困局

  采写/《小康》记者 郭芳

  五月的广西,一切都生机盎然,生态、经济,还有教育。

  6月10日,这里将要迎接国家教育部“两基”督导小组的检查(简称“国检”)。为迎“国检”备战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从自治区行政首长到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全区上下一片忙碌。

  这一次的“国检”实际检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政府的行政首长即“两基”迎“国检”的第一责任人。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 “两基”工作,先后七次召开全区教育工作大会。最近一次大会在2007年4月9日,自治区主席陆兵亲自动员。

  效果还是明显的,至少每一级教育部门都能提供一份详尽的“两基”工作报告材料,并且,材料“看上去很美”。

  小学校的大烦恼

  五一长假后的第一天,记者来到了合浦县党江镇螺江村小学。这是一所仅有159人的西部乡村小学,坐落于田园之间,静谧、整洁。没有想象中的破败,两栋教学楼刚修葺过,新粉刷的墙,还新加高了阳台的栏杆。显然,这里也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备战状态。

  但教室里的桌椅已经有些年份了,校长许均本说,没钱所以没有换新的。虽然建立了新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西部,学杂费免除后造成的资金缺口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均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862的比例承担。按照改革方案,以生均经费每学年130块向学校下拨办公经费,但这笔资金对很多乡村学校而言,入不敷出。

  在螺江村小学,学生仅159人,每年可支配的费用不过2万元,“维持一个学校全年的正常运转还是有些难度的”。“麻雀虽小,还需五脏俱全”,全年的水电费、日常教学所需的实验教学仪器、教具、墨水、资本、粉笔等费用,还有教学楼、课桌椅残的维修费用等,都是不小的开支。

  “新粉刷的墙,新加的栏杆都是我们老师自己动手的,因为没有钱请人。”合浦县教育局副局长何兆峰说,“全县大多数乡村小学的危房都是老师拆的,因为学校拿不出这笔经费。一些校舍的日常维修也都由老师自己来完成。”

  在合浦县,像螺江村小学这样规模的学校不在少数。“在党江镇片区,超过200人的学校只有5所,2所在200到100人之间,2所不足100人,一个学校1个月4、5百块运转,根本不够。” 党江镇中心小学校长花全泰说。

  最困绕这位校长的是教师编制的紧张,“有的学校6个年级只有5个老师”。

  以螺江村小学为例,159人规模的学校,配备了10个老师,按照国家规定的生师比21:1的比例,已经超编了。但分成六个年级,一个老师要上好几门课,每个老师一个星期至少上20节课,就连校长自己一个星期也有15节课。

  “一个老师一个星期20多节课,远超国家课时标准。远超工作量但无补贴,这也是对老师的一种剥削。”何兆峰说。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郭连科承认,这确实是个难题。“第一,159:10的生师比例确实符合国家标准了,并且已经超出编制。只要符合国家比例就达标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关礼认为,159人规模的这种学校早该撤并了,有点盲目举办,办学规模太小,不仅浪费师资,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对此,教育部门有自己的解释。郭连科引用了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广西代表莫文珍与胡锦涛总书记的一段对话。

  莫文珍对总书记说:“过去我们每个村都有几个教学点,现在学生少,需要合并。合并后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教室严重不足,二是一些孩子上学要走十几公里。”

  总书记说:“现在,一些地方适龄孩子少了,对教学点作相应的调整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办学一定要从农村、山区的实际出发,一定要真正为孩子们上学着想,科学安排教学点。该撤并的教学点,一定要撤并;不该撤并的,哪怕学生再少,也要保留下来,并想办法把教学点办好,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们上好学。”

  郭连科说,农村的情况一定要实事求是。

  然而,无论是保留或是兼并,经费始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保留下来,并想办法把教学点办好,需要经费投入;撤点兼并,扩大规模,更需要经费投入。关礼说,“全区还有1100多个县初中规模小,学校布局不合理,需要撤点兼并。但兼并就要建校舍,需要投入至少100个亿。自治区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

  “吃饭财政”的无奈

  一切都指向了财政。

  事实上,为了确保“两基”经费,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已经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想方设法从有限的财政中挤出资金投入“两基”。

  1998年以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教育部等部委先后在广西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 “两免一补”等项目,共计投入32.1亿元。

  2003年始,广西自治区政府决定从国家每年下拨的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中,扣除用于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专项补助和民兵训练经费后,其余的65%用于农村教育,每年约8.3亿元,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2005年“两免一补”, 免除631.6万小学、初中学生学杂费,免费为131.4万贫困生提供教科书。全区131.4万名贫困学生获得资助,受助学生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18.42%。

  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以来,整个广西共投入“两基”的经费245.3亿元(不含教职工工资、补贴),其中中央32.1亿元,自治区21.5亿元,市级36.3亿元,县级117.4亿元,乡级17.6亿元,社会捐助20.4亿元。

  “即使大量投入,但与教育发展还是有差距,资金不足依然明显。”郭连科说。因为没有钱建学校,有的学校70多个人一班;有些地方房屋比较破旧,拆除危房之后勉强达标;师生住宿条件简陋,学生一张床睡2、3人的情况还存在,学校最差的房子是教工宿舍;教师待遇差强人意……“‘两基’达标宏观上说得过去,但具体到细节还是有很多问题的。”何兆峰说。

  广西毕竟还是“吃饭财政”。

  2004、2005年广西人均财政预算收入、人均财政预算支出分别为500元、1045元和607元、1312元,分别列全国第23位、第28位。同期全国人均财政预算收入、人均财政预算支出分别为944元、1604元和1160元、1960元,广西人均支出水平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广西的人均财政比不上内蒙,也比不上陕西。”关礼很无奈。

  谁来偿还普九欠债

  到2006年底统计,广西在2004年底前所欠“两基”债务尚有20.56亿元没有偿还。

  这是一个沉重的包袱。“目前广西没有偿还的能力,只能根据自己的财力水平逐步偿还。”关礼说。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议》确立了“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的体制,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主要成为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随着1994年财政分权体制的形成,基层政府开始越来越难以负担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为实现普九目标,许多地方政府由此背负巨额债务。

  同样,根据分级财政,谁举债谁偿还,普九欠下的债务也主要由地方政府来偿还。“自治区有钱可以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加地方的财力,或者通过激励机制根据偿还、消化的进度和额度予以一定奖励,但绝不包办代还。”关礼说,“两基欠债,有些确实是由于按核定规模和项目进行校舍建设而举债,有些则是好大喜功、扩大规模提高建设标准造成的。有些是学校的责任,有些是政府的责任,情况都很复杂。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清理,由县来定性到底是谁的责任。”

  目前为止,经由合浦县签字确认的普九欠债还有7200万尚未偿还。从2003年至2007年3月止,已偿还的普九欠债是1815万。

  “对于像合浦这样的县肯定是还不了,因为经济增长慢,人口众多,每年都在还,但还是还得比较慢。”在郭连科看来,合浦的情况很不乐观。

  2004、2005、2006年合浦县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19657万元、19166万元、20639万元;2004、2005、2006年,全县财政总支出分别为37084万元、41653万元、46794万元。2004、2005、2006年全县教育经费总支出分别为20407元、24775元、26076元,其中,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为11996元、13016元、16419元。三年来预算内教育拨款经费占全县财政总支出比例分别为:32.25%、31.25%、35.09%。

  何兆峰说,以合浦县目前的财政状况,能保证不拖欠教师工资已属不易。“县里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拿了760多万出来返还拖欠的教师工资。还是借的,当时能拿出来的只有200万。”

  “两基”达标中,从2001年后拖欠教师工资的将被一票否决。为实现“两基”达标,各级财政必须确保不拖欠教师工资。在合浦,由于工业基础差,机关、学校的工资都是借的,2000年以前,一直拖欠教师工资,情况到了“两基”以后才开始好转。

  在广西,合浦不属于贫困县,像这样入不敷支的县财政不在少数。偿还普九欠债无疑是雪上加霜。

  关礼呼吁,希望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帮助和激励地方的还债。理由是,达标的要求是中央提出来的,中央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接受采访时认为,义务教育欠债的问题比较复杂。“所以首先要确认是否是为普九达标而欠下的债务,其次要分清责任,最后,如果确定是因为普九达标而欠下的债务,对于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央可以适当考虑给予帮助。”

  广西财政厅方面透露,国家财政部已经在研究此事。

  “4%”的承诺

  事实上,不只是广西,普九欠债在全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贵州、安徽、四川……无不因为普九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全国因为普九欠下的债务到底中多少,至今仍是个未知数。而偿还也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难题。

  从国际上看,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投资分担比例一般为60:40,而我国平均为37:63。考虑到实行分税制后,中央财政收入大增,因此,在新增教育经费的总量上,周洪宇认为,应加大中央政府的投入比例,逐步使中央与地方政府承担比例达到60:40。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在20世纪末达到4%。但十余年过去了,4%的目标并没有如期实现。

  去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教育投入要达到占GDP4%的目标写进了中央全会决定。

  周洪宇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应尽早达到4%,这是维护政府承诺严肃性的需要。

  当然,这也是化解当前地方教育债务危机、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