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回归10年之旅游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17:36 《小康》杂志
回归10年之旅游业 旅游天堂 香港成为中国内地民众的另类旅游圣地和购物天堂,无论是旅客数量或在港的消费额,内地游客已在本港旅游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2007年3月底的一天,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了一个揭露节目,记者以暗访的手法,拍摄并报道了一个内地旅游团在香港旅行社导游威胁欺骗下,购物被“宰”过程。有关节目经香港媒体转载后,在香港社会引起轰动,最后导致香港政府的旅游、海关等部门出手查处,甚至千里迢迢北上找央视记者和受“宰”的旅客取证。 由于一国两制以及低关税制度,香港成为中国内地民众的另类旅游圣地和购物天堂,同时也成为回归10年来支撑香港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1997年内地访港旅客占访港总客量的21%,去年已增加至逾50%。在香港过夜及即日往返的内地旅客的消费额占本港旅游业总收益的比例,也由1998年的29%增加至2006年的56%。无论是旅客数量或在港的消费额,内地游客已在本港旅游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专门带内地团已经18年的资深导游林赛玉,对回归10年来香港旅游业可谓体会深刻。“10年前,内地未开放港澳游,公民来港澳要经审,机会不多,他们的手上总是拿一张购物清单,金银电器,照单采购.导游不用硬销,回佣也可观,但10年后,内地人来港澳已经非常普及,但手中购物的清单变成了名牌,也不要导游引导,大不一样了。” 林赛玉说,“回归前带内地团很开心,没有零团费,有合理报酬。那时导游只要肯做,工作安排得密密麻麻,一个月最多可以带6团,平均4日带一团,即每团留港4日。”她回忆,当时每团有30至40人,但现在,每团有10多人,己经算多了。 中央电视台的揭露报道,导致香港的旅游业倍受压力。林赛玉表示,她现在只选择接待商务团及优质团,而且团友一听到“购物”两字便怕怕,令她的收入大不如前,1997年前的收入是现在的两倍。“现在一上车,团客便会视导游为贼,不会前去购物,对导游的印象很差。”对此,林赛玉只有无奈地慨叹“黑狗偷食,白狗当灾!” 特区护照 香港回归前,港人出游多用BNO(即英国国民(海外)护照),因当时只有9个国家给予香港特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入境待遇,包括英国、新加坡、加拿大、菲律宾等。10年后,特区护照免签的国家已增加到134个。 回归当年,申请特区护照人数有44万多。1997年至今10年累计,持有特区护照的人数已逾450万,而英国专门为无居英权的英国国民(海外)护照( BNO),虽先后有340万人申请,但10年后今天,大约只有150万人仍持有效的BNO。 回归之初,香港机场每天都要上演送别亲友移民海外的离别剧,中央政府为此特别规定,回流移民保留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并作出放宽限期规定。近年,不少移民海外的港人陆续回流,香港政府已开始重视这些群体的未来。 回归10年之酒吧街 兰桂坊:灿烂过,黯然过 每天夜幕降临,这里便会灯红酒绿,觥筹交错。兰桂坊与香港市民一同历经风雨,曾经灿烂,也曾经黯然。 位于港岛中环的兰桂坊,是香港著名的酒吧一条街。这条宽不过20米,长不到300米的小巷,竟有近百家酒吧食肆。每天夜幕降临,这里便会灯红酒绿,觥筹交错,是香港夜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 香港回归前,它几乎是高鼻蓝眼的老外们的天下,10年后,黑头发黄皮肤成为兰桂坊的主流,华人客占了七成以上。59岁的“兰桂坊之父”盛智文对此有深切的感受。“回归前的兰桂坊,简直是个小英国,驻港英军经常堆聚在这里,一些英国人没有工作签证,也在这里工作。”盛智文说,“回归后,兰桂坊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经历了非典,低潮过,但都熬过来了,靠的是内地客。近两年自由行,更是内地客聚集的地方,现在连兰桂坊酒吧招聘员工,都要标注操普通话者优先。” 曾经黯然 盛智文清楚地记得,1997年6月30日晚,成千上万熟客聚集兰桂坊迎接新时代来临的情形:“那是一个心情矛盾的大派对,很多人都为明天而担忧,都以为这是兰桂坊最后的时刻,所以大家都忘情地喝酒,跳舞。” 的确,10年期间,兰桂坊灿烂过,也黯然过。回归后不久,便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当时经济全面下滑,很多公司结业,人人不知前途如何。兰桂坊门可罗雀,只有熟客照旧来兰桂坊,借酒浇愁,但花费大不如前。我们也得调低酒价餐价,逆流求生。”盛智文说。 然后是2001年震惊全球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和更为惨烈的2003年非典大瘟疫:“那真是我一生中的最低潮,兰桂坊从未试过这样死寂。人们怕被传染,互相不信任,彼此断绝交往,连夫妻兄弟也如是,客人都不敢出门去酒吧了。”盛智文坦言,非典瘟疫若再持续久一点,兰桂坊一定崩溃,香港也会崩溃。 “我一生真的很运气,瘟疫过后,兰桂坊是全香港第一个复苏的地方.”盛智文认为, 非典对兰桂坊的影响,比起1993年1月1日晚人踩人惨剧更甚。“非典更加骇人,因为人们无法防避,不知道致命的病毒从哪里来,几时会降临自己身上。” 1993年元旦凌晨发生的那场人踩人事件,是“兰桂坊之父”盛智文人生事业的一大阴影。当时约2万人聚集兰桂坊狂欢倒计时,乐极生悲,有人滑倒地上,形成骨牌效应。混乱与惊慌中人踩人,造成21人死48人伤,震惊海内外。自那次悲剧过后,每逢重要节假日,兰桂坊便成为警方重点防守地。 谈起回归10年,这位操一口流利广东话的日耳曼血统的外国人坦言,香港的今天胜往日。“对我来说,香港的确比回归前好多了。”他说,“记得临近回归时,很多外国记者都来问我,是否担心香港的未来,舆论上充满了悲观言论。我是少数持正面态度的人。因为我在中国内地呆过,在湖南长沙做过制衣业,我明白中国的现状和中国当局的态度。我对中国政府很有信心。” 比从前快乐 现在,兰桂坊早已恢复了昔日的繁华。每到入夜,这条几百米的小巷依然灯红酒绿,成群结队的人们涌入小巷两旁的酒吧,欢声笑语和震耳音乐声不时从酒吧内传出,但那些语话声已经由10年前主要是英语等西洋话,变为本地的广东话和内地的普通话为主。 盛智文自己在兰桂坊开有17间餐厅,而这条小巷里大厦七成以上物业都属于他。同时兰桂坊也进军内地市场,在上海开了三间餐厅。盛智文说,会继续开发上海的市场,而且下一个进驻点会是首都北京。 盛智文继续享受人生,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在家中做健身,之后就去办公室。晚上大都会在兰桂坊,或者找朋友吃饭消遣。他经营着无数酒吧,自己竟然不喝酒。盛智文说,他从来都不喝酒,因为不喜欢酒精的味道,和朋友一起去酒吧,他多数都是以矿泉水代酒.“我一年在家吃饭的日子也不到六天,大都是在兰桂坊或参加朋友聚会。每年最后的那几天,无论我有多忙,我也会到兰桂坊看看。工作对我来说其实不是工作,是享受。” 盛智文对香港的钟情受到特区政府的器重,将他揽入政府架构,并相继委以政策发展委员会成员,市建局董事,旅游业小组成员等职。最令他自豪的是,2003年非典疫情令香港旅游业陷入最低潮时,董建华委任他为海洋公园的主席,统领这个香港最著名、也是最老牌的主题公园。 “我相信,现在香港人比起 10年前,生活应该更快乐了。”这位出生于德国,在北美长大,19岁才只身到香港掘金的外国人说这话时,没有外交的成份。他自己也确实生活得越来越快乐,59岁的他还和员工一样,在海洋公园里扮完水母又扮僵尸,再扮巴西女郎。他表示,这一切都是为了海洋公园,那是他继兰桂坊后的又一个心血之作。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