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猪肉市场:肉价上涨代理商利润空间变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00:16 财经时报

  价格的飞速上涨,使得猪肉已不再是普通农户和大众消费者日常生活的话题,它甚至随着产业链的放大和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与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息息相关。

  6月6日 凌晨2点30分

  四周是静谧的黑夜,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却并不安静。这个占地1300多亩、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一边的猪肉交易散户大厅大门紧锁,另一边的猪肉批发大厅灯火通明。

  一辆满载猪肉的大卡车从北边小道绕过散户交易大厅,径直驶入交易批发大厅前面的空阔场地,“吱”的一声,带着微微的颤抖,卡车停下。在那里,已有上千片白条猪被挂在钩子上,排成整齐的数十排。

  猪肉批发大厅是专门给猪肉屠宰加工厂出售白条猪的地方——猪肉屠宰厂把生猪从养猪农户那里收购来后,宰杀,烫毛、内脏摘除、劈半、去掉头和蹄、冷却排酸,其成品称之为白条猪。然后,代理商把这些白条猪运送到这里,待价而沽。

  “这是最后一个到达的厂家。”正在这里值班的丰台工商所市场监督员刘德林说。猪肉批发大厅悬挂白条猪的大棚被分为13个区域,并被分配给13个厂家。但今天只有9个厂家到场供货。这些厂商都是新发地猪肉交易大厅的协议供货单位。

  剩下的那4个厂家已经好几天没来了。“卖不出价,生猪(屠宰前待出售的猪)源紧缺,成本又太高,自从5月猪肉涨价以来,屠宰场很多都在亏本。”刘德林说。

  立刻有一个叫李佳的猪肉代理商凑过来,扳手指头给记者算了这笔账:“在北京,现在生猪卖到6.4元一斤;专门收购猪的人将生猪收购后卖到屠宰加工厂要价6.5元一斤;加工完成后,厂家要价7.6元一斤,而且厂家面临卖不出去的危险——价钱高了,买主自然就少了。”

  说完,他拿出一包揉皱了的小熊猫牌香烟,取出里面最后一支,点上,皱着眉头猛吸一口。这段时间,他亏本亏得厉害,按照他的说法,“每天都要亏6000到10000元不等。厂家一口价,没有还价的余地。货到市场上以后,我要是加几毛钱,顾客就去别的店了。”

  按照刘德林的估计,在批发大厅的代理商们目前大概有一半以上都在亏钱。“李佳算亏得少的了。”

  猪肉价格是从五一期间开始涨的。“我记得5月6日那天价格突然就高了起来,每天能涨3毛到6毛。”刘德林说。他在新发地猪肉交易大厅当市场监督员已经6年了,每天晚上10点上班,早晨6点下班,对新发地批发市场猪肉交易的行情了如指掌。在他印象中,之前猪肉价格最高是2007年春节前的那几天。“也就小年夜、大年夜那两天价格高,8块钱一斤。”而这6年中,白条猪最便宜能卖到4块钱一斤。

  “那会儿我们生意好做,因为生猪也不过卖到2块多一斤。”李佳说。而随着近来生猪价格的快速上涨,他和他的同行利润空间也在变小。商务部近期的监测数据似乎证明了这一点,按照该数据,生猪的收购价格5月份比4月份上升了29%,而猪肉的批发价格只上涨了27%。

  等最后到的那家屠宰加工厂卸完货,猪肉交易大厅的复检员刘富增开始检查每一片白条猪——他用一把刀,深深刺入白条猪的后臀尖部位,然后凭着经验,通过手感和观察来判断猪肉的质量,是否掺了水。此后,他割下一块带到办公室中用仪器做抽检。当这一切完毕之后,他会在一个本子上做下监测记录。

  这样仔细而严格的检查也“威慑”了一些屠宰加工厂——在利润渐微的这段日子里,总会有厂家想要通过“做手脚”来降低自己的成本,而刘富增的检查显然让他们这样的行为成为不可能。“我们新发地这里的检验是最严格的,标准也是最高的。”刘富增说到这里颇为自豪,23岁的他显然已经是检查猪肉的行家。在他的记录本上,今天白条猪的最高价是8.4元一斤,最近一段时间,白条猪的平均价格一直在7.9元/斤左右,比没涨价之前高出一两元。

  6月6日 凌晨3点30分

  新发地批发市场的马路边,卖煎饼的小贩已排成了行。批发商陆续多了起来,他们匆忙买个煎饼吃,然后赶去交易批发大厅挑选自己中意的白条猪。买下后,他们把这些白条猪从散户交易大厅的后门运送到大厅里。在那里,他们会在自己的摊位上将猪分割好,等待买主的到来。

  批发大厅的大棚一共有52排挂钩,每排可以挂几十片白条猪,不过这几天通常挂不了这么满,因为批发商买得少。刘富增告诉记者,新发地猪肉交易市场每天提供的猪肉,大概占到整个北京猪肉消费市场的10%,近来批发大厅每天大概只能卖掉1200多片白条猪,这个数字比猪肉涨价前少了很多。

  这也使得猪肉代理商日子不太好过。代理商李佳告诉记者,整个5月份他才卖了不到200吨猪肉,而在以前,他每个月卖近300吨。按照他和厂家的供货协议,只有每月卖掉200吨以上的猪肉,才能和厂家分红。

  “我以前每天一买就买60多片白条猪,现在只买30片。”批发商王兵说。散户交易大厅有180个席位,王花了10万元在其中拥有了自己的摊位。“你说国家怎么不给补贴呢?再这样下去,老百姓都吃不到便宜肉了。”他一边挑选,一边抱怨。

  他并不知道,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

  前一天上午,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副司长朱小良在《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告诉《财经时报》记者,有关应对猪肉涨价的相关措施已准备完毕,不久即将择机出台。这位副司长还透露:在这之前,商务部已经赴东北调查了有关猪肉涨价的问题,并且向国务院作了一个相关报告;而在更早的5月27日,商务部召集了发改委等部门、中粮集团等流通企业,以及业内研究专家和地方的商务部门就猪肉问题开会专门作了研究。“最近股市跌了,猪肉涨了,加上其他的一些产品涨价,我们忙得不可开交。”朱小良对记者说。

  不过代理商和批发商们并不认为猪肉价格在近期能够降下来。“听说猪蓝耳病又开始流行了,不知道要死多少猪。”王兵说。

  两天前(6月4日),新华社刚发布了来自农业部的消息——根据统计,1至5月份全国发病猪总数为4.5万头,死亡总数为1.8万头。文中提到2006年夏、秋季首次爆发的变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对农民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但没有提及去年发病死亡的生猪数量。事实上,发病严重的养猪省份,猪的存栏量减少一半以上。

  按照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飞的分析,由于这些信息没有及时公布,农户没有及时补栏,猪肉生产又有一定的周期,特别是目前市场上还有一些惜售因素,平抑猪肉价格并不那么容易。

  而且,中国生猪养殖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率不到40%,养殖户若获取市场信息不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存在市场行为的趋同性,这常常导致市场“逢少必多,逢多必少”的不规则波动。

  作为商业流动领域的专家,刘海飞对此体会颇深。他清晰地记得,以前每次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涨价,紧张的空气都会被无形地放大。于是各地紧张调运平抑价格,发展生产,由于市场信息不畅通,生产和流通主管部门又缺乏必要的产业信息交流,这往往又容易出现供大于求。

  尽管目前猪肉的供需缺口已经减少了10%左右,但市场供给仍然偏紧。根据一些专家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猪的存栏量大概在5亿多头,而仅仅在北京,每天消费的猪肉就多达两万头。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69,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