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们招了一批名人子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01:44 扬子晚报
唐建中 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唐建中说,1977年他在南大招生办工作,作为江苏省赴京招生组成员,他和同事们一起大着胆子给南大、南京气象学院等高校录取了不少或在平反中,或已平反的名人的子女。“后来我又参加了十多年招生,但比较一下,还是恢复高考第一年在北京招生最有意思。”他说。 为全省代招生 现在招生,几乎每个高校在每个省份都有一个招生组,根据所在省份提供的达线考生名单,网上录取。1977年招生则全然不同。唐建中说,那时到一个省份去招生,是以江苏省高校的名义,招生组以一个学校为主,其他学校参与,代全部学校招生。这一年在北京的江苏招生组,是以南大为主的,凡没去的江苏高校,只要在北京投放招生计划,北京市招办会把所有上线考生档案给我们江苏招生组,都由招生组代招。 “这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次招生,各高校还比较实在,这一点从招生专业名称上就能看出来。”唐建中说,他印象最深的南京炮兵工程学院,即现在的南理工,当时有一个炸药专业在北京招生,报考的学生不多,是依靠调剂招满的,接下来好几年,这个专业一直如此,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改叫化学工程,“那时招生思想也比较单纯,专业名称很实在,搞炸药的就叫炸药专业,不像现在,为了招到好生源,把专业名字改得很华丽,很诱人。” 与其他地方相比,北京的社会关系更广更深,但江苏省招生组在北京招生时,没有一个人来找,也没有一个人打招呼,没有一张领导的批条,那个氛围是很让人怀念的。 招录名人子女 江苏高校众多,教育系统受“四人帮”冲击在全国来说比较轻,南大等高校的学风闻名全国,所以报考江苏的考生很多。“那年,我们招生组大着胆子,招收了一批名人的子女。”说到这里,唐建中兴奋地说。 那一年,江苏招生组把叶飞的儿子录取到了南京大学中文系,把谭震林的儿子录取到南京气象学院(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把于光远的女儿录取到了南京医科大学;被鲁迅先生批判、被打为右派的杂文家徐懋庸,其子也被录取到南京大学中文系。 唐建中回忆道:“我们看了徐懋庸孩子的档案后,给这个孩子打了个电话,然后到他家去看了一下,主要是想听听他的意见,没想到他父亲已经在2月底去世了……第二年,由国家统一安排,叶飞、谭震林等人的孩子转学到北京,这是后话。” “吴法宪的女儿报了江苏的高校,具体是哪所高校我记不清了,但也达线了,我们决定把她录取到江苏来。”唐建中接下来的讲述,让记者大吃一惊。 要知道,那时国家粉碎“四人帮”不久,“左”倾思想还有很大市场,刚平反或正在平反中的名人是非多,敢于录取他们的子女,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何况还要录取一名“四人帮”干将的子女。 唐建中解释了当时的情景:招不招这批人,尤其是吴法宪的女儿,招生组是有过争论的,最后一致认为,不能因为父辈们被批判、被打上政治标签而影响他们子女的前途,招生应看分数说话,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从而把政治因素的影响减弱到了最低程度。“不过后来被北京市招办卡住了,没有批准我们录取吴法宪的女儿。” 报到率百分百 “中断高考的十多年积压了大批优秀学生,他们对上大学的渴望近乎极端,几乎还没有所谓的‘名牌情结’,也不怎么考虑学校名气,只要有学上就行。因此不像现在,各地的状元大部分被北大、清华掠走了。刚恢复高考招生那阵子,各个高校还有一大摊子事情要解决,正常的教学秩序还没理顺,没有心思抓生源,所以头几年凡是国家重点大学,几乎都能招到几名省状元。”唐建中说,他在南大负责招生十多年,印象中到了1980年代中期以后,高校之间才比拼起生源来,名牌大学注意搜罗尖子,“1983年我到广东招生,就把广东省的理科状元招到了南大计算机系。”同时,各高中也开始注意宣传、培养、锻造各自的状元了。 那时候考生不仅不计较学校的名气,而且还不怎么计较专业。唐建中说,他们翻看一个个档案袋,几乎找不到一个不服从专业调剂和学校调剂的考生,“有学上就行”是考生们共同的心愿,所以在那几年新生报到时,几乎每个学校的报到率都是100%,“在那种情况下,你说还有谁愿意放弃这个机会呢?” 本报记者 于英杰 文/摄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