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不断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14:58 央视《面对面》
袁隆平不断挑战
袁隆平与王志面对面

袁隆平不断挑战
袁隆平

袁隆平不断挑战
杂交水稻示范基地

  大隔断

  解说:从1964年研究杂交水稻开始,袁隆平花了9年的时间,做了上千次试验,终于将三系杂交稻配套成功。1973年,当这一消息发布时,引起了社会上巨大反响,袁隆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就在一片赞扬声中,袁隆平却又提出了难度更大的课题,领衔研究二系杂交稻。

  王志:你吃那个三系一辈子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领这个衔呢?

  袁隆平:是的,我这个人的天性,又讲出来是天性。我总是感到不满足。搞科学研究,不断地想攀高峰,但是人家问你这个动力哪儿来,这个动力一个是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个是有潜力,这个是个发展方向,另外从本人来讲,个性决定了我的天性,总是觉得这个叫做老骥伏枥,还有志气。

  王志:但是有风险。

  袁隆平:有风险,我不怕,这个很重要。你把名利看淡泊一点,失败了没有关系。哪有这个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失败了就失败了,不是说身败名裂,人家不会笑你的。我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来再干,就是了。

  王志:但是在很多人的想象中间,袁老师你搞两系的时候,比三系的时候容易多了,要钱有钱了?

  袁隆平:是的,是的。

  王志:各种环境都好了?

  袁隆平:那好了。

  王志:是不是这样?

  袁隆平:是这样子。每年,我那个专题,每年有110万,那个时候是1987年,开始的,那个时候有110万。

  王志:是不是有钱就能解决问题了?

  袁隆平:那不是,光有钱是不行的。这里面还有反对人呢,有些人怪得很,我就不懂。前几年有个人他是这么讲,他说我这个好品种推广不了,怎么,他说就是袁先生压制了我。我怎么压制他呢?他说袁隆平的杂交稻推广我这个稻就推广不了,我就感觉到奇怪,就是很莫名其妙,我怎么压制你呢?我晓都不晓得。我说,你可以做点试验,你把那个真正的好品种,你再拿给农民种。他说我们没有经费。怎么没有经费?种两亩田有什么经费呢?你把种子送给他,如果不好,也不过减产两三百斤,也不过是一亩赔一两百块钱,你这个种了两三亩田,最赔到底也不过赔个四、五百块钱,也赔得起啊,就是歪歪道理。还有人吹牛皮。他说我一系稻搞成了,就是杂种优势固定下来了,到处吹。一点科学根据没有,

  王志:但是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袁先生你也提过一定要搞一系?

  袁隆平:是搞一系。

  王志:但是一系很多人现在看起来还是天方夜谭?

  袁隆平:是啊,不是那么容易。原来我认为一系我们搞了很多年,在探索阶段,现在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国际上开了三次会,这个一系,我有个助手在美国搞了两三年,有一点点苗头,但还是处在探索阶段。最后我们发现,通过常规手段是搞不成一系的,必须与分子技术结合起来。就是把基因从野生植物里面把它克隆出来,然后导入在水稻里面才有可能成功。还是一个很长的一个计划,不是那么简单,原来看了一些现象,觉得很有希望,结果看来是非常复杂的。

  王志:你不提不行吗?你不提你所设想的全部都成功了,但是你提你可能看不到一个成功的结果?

  袁隆平:要搞,我这个本性认为一系有前途。我现在呢,暂时放下来,我就是提出来这个战略设想,我们搞了一段时间,觉得难度太大,我们暂时还是停顿一下。看有什么新的进展没有,看在分子技术上面有进展没有,就是在分子技术上面有新的进展,我们再重新开始,

  解说: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初衷就是提高粮食产量,然而,当杂交水稻在全球范围内累计推广了56亿亩,增产粮食达5200亿公斤时,很多人又开始猜测,如此高的产量会不会影响稻米的质量?

  王志:那么杂交稻,超级稻的米质怎么样?

  袁隆平:米质,我们说了是分几个阶段。我们大概是70、80年代,当时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我们的重点是以提高产量为主,其他的都是放到次要地位。你首先把肚皮喂饱了再说,那个时候谈不上什么米质,能够有饱饭吃就很不错了。过了90年代之后,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不满足于吃饱,要吃好,于是我们也做了战略的调整,就是说,在把提高产量和提高品质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有一句老话,我是讲了多次了,但是我有一个原则:绝不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不以牺牲产量为代价来求优质,我们要既高产又优质,

  王志:是不是解决了呢?

  袁隆平:解决了。他一般社会上有个普遍的观念,这个观点是比较片面,或者是比较错误的。就是高产就没有优质,优质就没有高产。我说优质与高产就水稻来讲有矛盾,但不是对立的矛盾。这个我们是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

  王志:口感呢?

  袁隆平:这个口感呢,不同的人习惯不同。像南方人,你像湖南人、广东人、四川人他喜欢硬一点的,特别是体力劳动者,他喜欢硬一点的,北方人吃的希望软一点,就是需要支链淀粉含量高一点,直链淀粉含量低一点。像

上海人呀,大城市的居民呀,口味都不同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

  王志:大家可能有一个错觉,就是现在吃米饭的人越来越少了,吃副食、肉食的人越来越多了?

  袁隆平:肉食是粮食转化的。一般来讲,起码最好的科学技术,四斤粮转一斤肉。你光吃肉,吃肉怎么来?当然也有食草动物,像牛。但是吃草也需要草场。你不种稻,你要种草,一样要占耕地。你光吃肉,吃蛋,从哪里来?它要粮食转化的。

  解说:袁隆平的成功让他获得了大大小小,太多的荣誉,1981年,他获得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1999年,我国发射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1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频频获奖的科学家,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却连续两次没有评上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志: 1991年、1992年两次评院士,对你难道就没有打击吗,评不上?

  袁隆平:这个事情,我跟你说,有位记者来访问过我。他说,你没有当上院士,对于我们新闻界而言比你当了院士震动还大,他打抱不平。后来我是这么跟他回答的,没有当选为院士说明我的水平不够,今后我要加强学习,提高我的学术水平,但是呢,我要加强学习不是为了当院士,我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