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刘伟:悲剧发生后补救总是太晚的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17:58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马骧:中间那个环节,按道理来说山西的警方把他送走,他们有这个义务把他送回原籍吗? 刘伟:这个不太清楚。 主持人马骧:或者说原籍的警方有没有任务去接呢? 刘伟:这个都不太清楚。比如在洪洞的时候,这31个人当时被救上来,在当地休息了7天,就地遣散,其中包括8个残障人士,他们最多是被送到火车站,我了解的信息就是这样。 主持人马骧:至于他们上车以后具体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刘伟:怎么上车都不太清楚。 主持人马骧:这些线索如果按照新闻调查的角度来说,是应该可以查清楚的吗?刘主编。 刘炳路:还是有可能的,但是山西有一个背景可以讲一下,从报道的信息分析,当地存在着类似于官商勾结的因素。比如刚发生案子的叫王斌斌砖厂,后来查出来,当地工商所和派出所里有关人员,都被调查过。 主持人马骧:包括他父亲。 刘炳路:也就是说在黑砖厂存在的这几年间,当地的派出所连看都没有去看过,甚至自己的办案经费还要砖厂承担,当然这个案子发生之后,钱被退还回来了。某种程度上,当地存在着官商勾结,可能对打击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于记者调查,可能同样会存在着一些难度。 刘伟:这个事情刚被报出来是很主动的,是当地派出所一个“亮剑”行动。 主持人马骧:公安机关有所作为的一个事例被拿出来说。 刘伟:对,那是5月27号的事情。 主持人马骧:后来这件事闹大了。 刘伟:当时很主动报出来,也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后来一系列的报道联系在一起。 主持人马骧:当初去的时候,我不知道是不是就刘伟一个记者去的。 刘炳路:还有一个杨万国。 主持人马骧:两名记者走不同的线? 刘炳路:对。 主持人马骧:你说这个任务是按照深度报道的两个原则来进行的,对于他们可能遭受到的阻力,报社有设想或者有解决办法没有? 刘炳路:解决办法靠记者随机应变能力,这一点对记者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看了很多报道,很多的媒体没有采访到真正的黑包工头,也就是说,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在组织黑工,他们为什么要组织。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另外一位记者杨万国了解到有一个人可以匿名,他曾经是一个包工头,曾经从老家湖北带了很多人到山西做工。我们联系到他,连夜派记者到山西永济,属于运城的一个地方,做了一个黑包工头的对话,黑包工头讲了他如何对待工人,以及背后的黑幕。 刘伟:这个包工头是这个时间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因为当地砖窑的操作模式就是老板出资、出钱建一个砖厂,只负责销售,但不负责生产,生产完全承包给包工头的。后来的调查情况来看,包括虐待民工、童工,主要就是包工头的行为。 主持人马骧:所以包工头成了我们新闻调查里,包括调查组可能重点要获取信息的一个人群。你们还不错,能找到包工头,更多的包工头不见了,还是仍然在工作着? 刘炳路:现在应该躲起来了。 刘伟:事发当时躲起来,包括很多受害的人。其实我们现在解救出来的人,应当不是受害人全部,很多人被转移了。我们到目前为止,几乎一线所有的记者都没有见到政府公布出来被解救的工人,包工头更见不到。 主持人马骧:刚才谈到阻力,接着这个话题往下问,除了见不到想见的人之外,还有一些什么阻力? 刘伟:其实在当地,砖老板的身份并不高,很多都是当地村民。所以,外界采访当地人这一块,实际上没有多少突破,因为大家都是邻里。这件事情公布以后,砖厂全部停产了,工人也都不见了,还原现场也是比较难的。来自官方的帮助也不是很多。所以,一线记者感觉一开始有些茫然。还有就是这件事情,虽然最受关注的是洪洞县,但是这个事情在整个山西是都存在的,并不是一个地方存在,所以面是非常大的,采访起来比较困难,很多时候用在路上的时间比采访的时间还要多,见不到人只是后话。 主持人马骧:刘伟进村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刘伟:我们进村,一看就是外地人,基本上见不到当地人。和当地人搭讪,因为不懂当地语言,也很困难。 主持人马骧:有没有出现防火、防盗、防记者的感觉? 刘伟:这要看什么人了,不是全部的。有一些人比较善良,还是愿意说一点,但是他们知道的实在太少,的确不知道黑砖窑,如果知道的话,可能黑砖窑就不可能存在这么久。 刘炳路:看待山西黑砖窑事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的背后,为什么这个现象在当地这么普遍?它是山西的一个个案,还是带有普遍性?我觉得有个案的成分,也有普遍性。为什么这样说?首先黑砖窑工艺可能就决定了这样一些现象的存在。因为黑砖窑的工艺是非常落后的,报道中提到,只要是童工和呆傻的人都可以做,也就是只要有力气都可以。它的生产条件上,应该是有土,有煤,有人干活就可以了。人力成本成了砖窑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些砖厂主只要把人力成本给降下来,就能换取最大的利润,这样就会拼命地降低人工。而这个活是脏累的,当地人不愿意干,也挣不到太多钱,于是滋生了砖厂主雇一些呆傻的人或者是去车站找这些人,不给或者给很少的报酬,让他们做这样一项工作。如此形成了类似于奴工的现象。 主持人马骧:凡事都是有源头,这个链条上,缺少任何一环都不会持续这么长时间。有一位网友可能情绪也比较激动,他一直在说,他看了《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文章,觉得特别感同身受。黑砖窑事件怎么不见有人出来辞职?我们知道这件事可能震动到中央,山西省省长也出来道歉了,但是怎么不见有人辞职,两位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炳路:我觉得对一些事件的问责是应该的,更重要的还应该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这两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开会也提出,应该推出《劳动合同法》。如果从制度上对这个事情予以监管,可能会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我觉得建立一些长效机制,可能比有些官员问责会更加重要一些。至于该对谁问责或者由哪一级的官员承担责任,不是我们说了算的。 主持人马骧:没错。 刘伟:事前监督远胜于事后问责,悲剧发生了再做一些补救的措施总是很晚的。 主持人马骧:虽然记者有新闻素材了,有事可做,有事可报了。 刘伟:至于该不该问责,由谁问责,这不是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把事实尽可能还原给大家。 主持人马骧:最新消息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24号下午强烈抨击了山西黑砖窑事件,并提出尽快通过劳动合同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政策实施,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实,按照一个法律的程序,按照一个正常制度来约束或者防止这件事情的发生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范畴。关于此事,有很多报道也挺有意思,比如说有几问,一二三四五六七,一共七问。第一问就是上千名孩子哪儿去了(可能是被转移了)。有这样的迹象没有,在你们看来? 刘伟:我们有采访过,有的受害人说是自己被转移过,但是这个事情我们没有亲眼看过。 主持人马骧:只是他们说而已? 刘伟:对,警方也没有在这方面透露过信息。其实我们在当地采访,见政府的人是很困难的,几乎见不到。 主持人马骧:见一般村民谈不出太多东西,见政府见不着,警方的人见不到吗? 刘伟:警方的人开始还可以,后来都回避。因为像这类报道,一般当地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对外信息发布渠道,一旦确认,不会更改的。 主持人马骧:被解救者见到了一些? 刘伟:见到很少,因为我们只是看到了数字,我们也跟政府说过,是不是能够见一见,但是没有被允许。 主持人马骧:黑包工头又都躲了起来。 刘伟:躲的躲,抓的抓。 主持人马骧:我有一个问题,最后刘伟见到什么人了? 刘伟:我的意思是,因为受害者特别多,我没有见到全部,但是我们在每一个环节中都采到人了。比如说政府,我们通过正规途径没有见到人,但是通过私下途径还能采访一些人,否则不会轻易报道。受害者也见到了,但很少,没有大批量见过。家属也见到过,村民也见到过,每个环节都见到人了,但不是特别多。 主持人马骧:这样的采访困难应该是《新京报》深度报道组一个特常见的现象,你们应对这种状况应该是很有经验和心得了。这种情况怎么办? 刘炳路:我觉得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想尽一切办法去找人,去见到你想见到的人。包括刚才提到的,我们也见到了一个黑包工头。对于后方编辑来说,可以帮助或指导前方记者尽量找到一些人,这是我们正常工作中面对的,也是应该做到的。 刘伟:类似情况很常见,因为我们后方力量也很雄厚,也很重要。我们一般在前面采访,后面的编辑就会告诉我们一些角度。至于该怎样去突破,也只能随机应变了,没有常规的模式。 刘炳路:一些现场的突破什么的,可能只有靠他们自己。 刘伟:说的这些问题,不是《新京报》一家的问题,是所有一线记者都面对的。 主持人马骧:好,刚才刘伟也提到了见到一些家属。有一个传闻,说有很多被解救者没有被通知到家属,他们的家属并不知道,从您的感觉上来说呢? 刘伟:我只能说我们所接触到的一些人,到目前为止,山西警方公布的是已经被遣送了,但是家属那边没有见到人。 主持人马骧:刚才举了例子,一个山东省的人。 刘伟:警方说有些人联系不到家属,但也被遣送,只能根据他们说的家的方位遣送,没有专人护送到家,就地遣散。 主持人马骧:这就涉及到一个字面上的理解,“遣送”这两个字的概念是什么。我不知道有没有规定,怎么样算遣送,较真的话就变成一个文字概念,我们可能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在被解救或者是被遣送的人中,有一个群体更值得关注,也就是我要问的第三个问题,残障人士去哪儿了?他们怎么回家? 刘伟:洪洞县当时有8个残障人士,我接触过办案民警,问他们怎么处理的,他们说当时就遣散了。但是这个事件被报道以后,他们又重新寻找过这八个人,但是当我离开洪洞为止,这八个人也没有找全。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