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对环保重视程度导致环保门槛差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5日03:10 第一财经日报

  底线不同之困

  由于连续两年申请扩大规模而被否决,冯启明也已到苏北滨海县投资建设新厂。但是,冯启明不愿意放弃在周铁的老厂,他甚至根本不想离开这块故土。“我生在周铁,也要死在周铁,死了还要葬在周铁。”

  但是,留在周铁无疑是需要成本的。冯启明要做的是使他的工厂达到零排放——不再向太湖排放一点污染物。

  杭盤大说:“周铁的企业,应该说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要想生存,必须要走(零排放)这一步,走在人家的前面。但是走在人家的前面实际上很累啊。”

  他说的“累”是指,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增加了企业成本,为了生存,则必须在企业管理等其他方面领先于人家,把总成本降下来,这样才能在与环保标准较低地区的同行进行竞争时保持优势。

  孙列锋也认为,污水治理与否,对企业成本影响很大。如果全国不能执行统一的环保标准,那么像周铁这种环保标准不断提高的地方,企业将很难生存。

  孙列锋说,以一个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化工企业来说,如果真正要按照国家标准来处理废水的话,基础设施投资应在100万到300万元之间,但是这些企业的总投资也就七八十万元,让他们投入这么多建设环保设施根本不现实。

  对于那些上规模的企业来说,他们有能力投资建设环保设施,但是平时的运行费用也颇为可观。孙列锋估算,这块费用大概可以占到总产值的1%~3%。

  “化工行业相对特殊一些,现阶段来说,他们的利润空间还比较大,因此有能力承受环保设施的运行成本。”孙列锋说,“如果是其他竞争更激烈的行业,利润空间本来就小,这块成本就无法承受了。”

  孙列锋认为,各地在环保方面所面临的压力不同,地方政府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同,以及各地的环境容量不同,这些因素都使得各地的环保门槛差别很大,这样的局面无论对地方之间的竞争还是对企业之间的竞争,都造成严重的不公平。而恶性竞争反过来又影响到政府和企业对于环保策略的选择。

  “至少各地都要守住企业排污的‘国家标准’这一底线,才能解决目前的困境。”他说。

  2003年2月公布的《宜兴市周铁镇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中说,“由于化工行业特有的污染性,全镇的结构性污染较为突出,对太湖水质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也对该市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是各级环保部门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地区。”

  周铁镇的乡镇企业路径

  根据宜兴市官方公布的数字,在高峰时期,周铁镇共有330多家化工厂。

  宜兴市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孙列锋回忆说:“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全国开始大发展,周铁镇上到处都是小化工的厂牌,大约在1995年前后,数量达到顶峰。”

  周铁镇小化工兴起的时候,也正是无锡乃至苏南的乡镇企业遍地开花的时期。无锡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和经验输出者,创造了以乡镇企业为经济主体的早期“苏南模式”。1989年,无锡乡村两级工业企业产值达219.9亿元,占全省的19.1%,占全国的3.6%。进入九十年代后,无锡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到1994年,无锡乡村两级工业企业数仅占全国乡镇工业企业的0.22%,而工业产值已达到1355亿元,占全省的24%,占全国的3.9%。

  在苏南乡镇企业发展的洪流中,周铁镇上的创业者们偶然选择了化工,并一发不可收拾。

  宜兴市2003年2月公布的《宜兴市周铁镇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反映了当时的情形。方案中说,周铁镇因历史原因形成了以化工行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1996年前,全镇共有生产性企业184家,其中化工企业128家,(2000年、2004年分水镇和洋溪镇先后并入周铁镇,原3镇化工厂总计应为330多家)化工行业的产出规模占全镇经济总量的85%。

  事实上,那个时期的苏南地区小化工遍地开花,周铁并非特例。当初的数字已很难统计,根据江苏各地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数据,无锡全市化工企业目前接近3000家,苏州市2200多家,常州市2400多家。而宜兴作为无锡所辖的一个县级市,至今仍然拥有近1200家化工企业。这已经是多次关停之后的数字,最初的兴盛由此可见一斑。

  高学军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