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环保人士的反环保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1日10:43 青年参考
::作者[挪威]甘茜莲 ::编译田今非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发生和怎样发生的,但作为一个老外,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我在中国内地遇到陌生人 时,他们总是先问我来自哪里。我想说的是,他们除了问“你来自哪里”外,连声“你好”都没有。我总说我来自香港,但每 次都必然引发激烈争论:“你不可能是香港人,因为你不是中国人。”“噢,是吗?那么说中国人不可能来自像加拿大这样的 地方了?因为他们不是白人。”如果每次这样的讨论,都能让我赚上5毛钱的话,那么我现在就能在深圳开心地退休了,并能 每天享受24小时的足部按摩。 但最近当他们问我时,我就说“我是中国人”。“中国人?可你是白人啊!”“是,但我来自香港啊,而香港是中国 的一部分,对吧?”“对!对!对!哈哈哈……”如此这般,就不再有争论了。这样我就能安心地认真玩牌,而不用分神喋喋 不休了。 谢天谢地,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可为什么还是有这样那样的区别呢?在香港,除了因工作需要外,我很少遇见太多 的陌生人。但当我越过边界进入内地时,陌生人突然全出现了,他们毫无顾忌地盯着我,想急于了解这个老外。在内地,我的 生活总是那么愉快,而我在香港的生活则很平淡,甚至有一点乏味。所以,只要我有机会,我就会来内地,而每当我在内地的 短暂之旅要结束时,我总是有点哀伤。 上周六当我和朋友李将要结束在云南的快乐之旅时,我也有同样的感觉。一想到马上就要面对我熟悉而乏味的香港生 活了,我就提不起精神了。就在这时,我买了一份香港《南华早报》,头版的故事让我马上来劲了。因为,文中所展现的香港 ,正是那个我所了解的香港。 故事是这样的:某设计师设计了一款印有“我不是一个塑料袋”(Iamnotaplasticbag)字样的, 用于宣传环保意识的购物袋。当我从照片上辨认出那是一个包时,我发现它很平常,甚至有点丑,设计得也很粗糙。无论如何 ,设计者的聪明之处在于限量出售,这让香港那些除了研究商标外无事可做的女人们,为这款购物袋的发售竞相排队购买。 由于种种原因,香港公众感觉自己应该要抓住这个重大的流行事件,结果商店门外发生了混战(有些人从凌晨3点就 开始排队,到正式发售时,已站了14个小时),使得商店为避免对店员和顾客造成严重伤害,而决定不开门营业了。 这些颇具“流行意识”的香港人,都不得不空手回家了。一名香港妇女甚至不惜取消她飞往加拿大多伦多的航班,就 为了得到这个她垂涎已久的包。她还宣称,在买到这个包前,她绝不会离开香港。她至于这样不依不饶吗?这个包不过才120 元港币。 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排队来买“环保购物袋”的所谓“环保人士”,却将很多垃圾扔在了商店门外——空水瓶、空 饭盒和塑料袋,什么都有,以至于清洁工不得不多叫一辆车来运走它们。 做事疯狂的结果总是事与愿违。正是因为很多人都急于向全世界表明他们是“环保人士”,所以才会有更多不环保的 事情出现,而且都无一例外地出自这些“环保人士”之手。 这让我想起了发生在四川的故事,人们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新的大熊猫保护区。为了亲眼见到在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人 们从全国各地奔向那里。为了“满足”参观者的需要,所有的当地人都架起了小摊。为了烤肉,他们需要木头生火,但在那里 ,木头就是竹子。而为了得到竹子,他们只有砍掉它,就这样剥夺了大熊猫赖以生存的食物。 自认为热爱环境的人,制造了更多垃圾和更多塑料袋。动物爱好者们毁坏了动物的栖息地。即使素食主义者也恐惧地 意识到,他们每天吃的、为拯救动物生命和保护身体健康的豆腐,有一些来自巴西,而在那里,为了种植大豆,每年有大片雨 林被砍光。 似乎我们想做好人,但却做了更多有害的事情。但说实话,为了一个所谓的“环保购物袋”,就彻夜排队甚至大打出 手值得吗?难道这就是我们人类从战争、饥荒和SARS中幸存下来后,所生活的正常状态吗?人性似乎就是如此:有人告诉 你不可能得到某件东西,而你则为了得到它不惜一切代价,在某种程度上,你将必然毁坏你要保护的东西。 如果这不是那么可悲,这将是一件趣事。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