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长江读书奖事件和哈贝马斯访华风波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7日17:38 南都周刊
1999年10月-2000年6月 “长江读书奖”事件 “长江读书奖”由李嘉诚旗下的香港长江集团李嘉诚基金会捐资100万,与《读书》杂志共同设立,旨在打造中国的Nobel Prize,设3个著作奖(每部奖金30万元人民币),3个文章奖(每篇奖金3万元人民币)。 首届“长江读书奖”评奖工作从1999年10月启动,特邀名誉主席为费孝通,负责评选的是为此次评选活动所设立的学术委员会,其召集人为《读书》执行主编汪晖、黄平及学者汪丁丁,其常设执行机构工作室由《读书》杂志和港方基金会选派人员组成。 评奖结果出台后,学术界颇有微词。引发人们非议的是获“特别荣誉奖”的《费孝通文集》,获“专家著作奖”的《汪晖自选集》和获“文章奖”的钱理群《想起七十六年前的纪念》,因为费孝通是特邀名誉主席,汪晖是学术委员会召集人,钱理群是评审委员会成员。当时的评论中说:“有关的非议之一,是关于汪晖及其《自选集》应否得奖。汪晖先生的学术成就可以暂放一边,汪晖先生的身份(《读书》主编)就使他的获奖令人存疑。”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长江读书奖”的争论由此在学术界、文化界热烈展开,以致最终演变成为新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的一场论战。 2001年4月-2002年底 哈贝马斯访华风波 2001年初,德国思想大师哈贝马斯应邀访华,在国内思想界造成不小的轰动。哈贝马斯离开之后,历史学者雷颐发表文章称,在一次小型聚会上,哈贝马斯谈到“我看过《读书》主编汪晖的一些翻译成英文的文章,和一些英文的访谈,我本人也与他交谈过,我也读过《读书》另一个主编黄平的一些英文的东西。读了他们的东西,我感觉到他们的观点有为极权、专制服务,为‘文化大革命’辩护的倾向”;“我看他们常用法兰克福学派理论,总觉得用得不对劲,他们应该用其他理论来批评中国的改革开放,而不要用法兰克福学派理论。”此文一出,哈贝马斯文集的译著者曹卫东立即撰文指正,说“除了聚会一事之外,其余均值得严正质疑”;“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中国,哈贝马斯和汪晖之间好像都没有过直接的接触。” 到2002年,汪晖在《读书》第5期的“编辑手记”中重提此事:“没有料到的是,我远在异国,而一位‘历史学者’竟然凭空考证出我们见面的情况,还言之确凿地引证哈贝马斯对我的批评。思想的交锋演变为流言也是很有特色的事情。”汪晖的这一文章很快被一些学者批评为滥用《读书》主编的职位和权力,在自己编辑的杂志上以编辑手记的方式对他人进行反击。 围绕此事,两派学者又打了一场笔仗。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