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事故矿井井下瓦斯一度超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10:36 大河网-大河报

  引言

  2007年8月1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目光中,对于已经在洪水、淤泥、抢救中煎熬了四天三夜的三门峡陕县支建煤矿现场来说,是充满焦灼和期盼的一天,也是充满紧张、忙碌,充满激动、胜利和喜悦的一天。

  来自武警、消防、煤矿、医疗卫生、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人们,已经在这个葱绿环绕的矿井周围聚拢、忙碌了70多个小时,为69位矿工兄弟的命运揪心、痛苦、拼搏、奋战。

  终于,令人目光闪亮的消息开始如春风吹拂开来——抢救工作已见成效,矿工兄弟们有望随时被抢救上来。

  身穿各种行业制服的他们不停地传递着各种井下信息,进行着各种救援工作。人们踮起脚尖,伸长脖颈,睁大眼睛,攥紧拳头,屏住呼吸,期待那令人心颤的时刻。

  本报特派记者组在现场见证和记录了这些催人泪下、令人振奋的思绪、决策,这儿的声音、场景将成为人们记忆中难以磨灭的烙印。

  指挥部:焦灼中的磋商

  8月1日,一直驻守在支建煤矿现场的本报记者早早来到矿井口西南边的7·29淹井事件抢险指挥部,了解进展。

  指挥部里一派紧张气氛。一个值班人员正在监测井下的淤泥、污水、瓦斯、供氧浓度、二氧化碳等情况,随时向来来往往了解情况的指挥部成员汇报。

  室内正墙上,贴着抢救指挥部人员分工名单。日常所定制的“陕县支建矿业公司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网络图”等也赫然在目。

  8时50分,已经在

矿难发生后盯守现场,全力指挥、部署抢救工程三天三夜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省长李成玉,国家煤炭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副省长史济春等人来到指挥部。三门峡市委书记连子恒,市长李文惠,市委副书记李民庆等人相随到场。

  没有任何寒暄,大家就围坐一团商讨营救工作。

  李成玉省长关切地逐一询问井下的通风、送气、清淤等工作进程。他看着图纸,仔细对照汇报,听说井下69名矿工今晨喝了面汤、牛奶,非常欣慰。他又详细地了解井下巷道的正压、负压、进风、回风情况。

  省安监局局长李九成报告道:“上午8时30分的最新动态说,井下温度正常,瓦斯、二氧化碳微微超标。抢救人员正在继续清挖淤泥。”

  李成玉省长分析道:“井下二氧化碳超标估计是人多呼吸所致。”

  当听到报告说井下已经有几人坐不住,开始出现异动时,李毅中吩咐技术人员:“多设几个点测量瓦斯含量,及时调节井下的通风给氧。”

  李九成当即按此意见部署工作人员去工作。

  赵铁锤请抢险人员朱队长介绍井下通风情况。朱队长说,今晨稍早些时候风力有些“瓤”。

  听此情况,李成玉省长紧蹙眉头:“谁管通风,赶紧去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

  李九成则向史济春建议加粗通风管子。

  李毅中再三嘱咐要常报瓦斯浓度。

  当李成玉听说井下矿工喝的都是用细箩筛出来的好面,并加了盐以保持体力时,才舒了一口气。

  李九成汇报道:现在井下工人有的体力尚可,表示能够自己走出来。但也有几个人不吃不喝不说话。商议后决定让抢救人员把他们分成小组,每五人一组,强制喝下面汤,保持体力。

  会商期间,又有报告说井下通风已改善。据分析,可能是今早送流食时,堵了一个小时,当时压力中没有配氧,所以出现了延迟性的风弱。现在要让井下人尽量保持平静,他们的心理压力太大,所以非常敏感。

  当听到技术人员解释清晨的情况原因时,李九成松了一口气:“真是一场虚惊——也可以说化险为夷。”

  9时42分,三门峡市委副书记李民庆向省长汇报说,井下还保存有一些炸药。我与爆破员直接通了话——炸药、雷管都是正规产品,已经分离放置并锁好,没有危险。

  10时40分,徐光春书记从省会郑州再度赶来。他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关怀和鼓励的声音,传达了高层的具体指示——华建敏国务委员对前期工作非常满意,四天三夜来大家顽强拼搏,非常不易。

  简短地与李毅中、李成玉、赵铁锤等人交流情况后,徐光春书记说,这种灾难世上不少,但是能够及时抢救、保持生命到现在所见不多,这是一个奇迹。

  “只要我们有战斗精神,就能挽回生命!共产党人有这种本事!”徐光春铿锵有力的声音更加给大家增添信心和勇气。

  之后,他具体部署道:“我们要保证把69个矿工兄弟一个不落、安安全全地营救出来!升井时,被困矿工要分组,指定专人清点、专人登记,绝不能漏掉一个!一定要确保决战胜利!确保69人完全升井,无一遗漏!要确保下井救援人员的绝对安全!确保善始善终,圆满完成抢险任务!”徐光春书记掷地有声的指令回荡在指挥部,回荡在人们心头。

  李成玉省长细致吩咐省卫生厅厅长马建中:“矿工上来后,注意保护他们的眼睛,简单观察一下立即送往

医院。万一赶在晚上升井,要注意井口照明,并清理井口杂物。总之不能影响救援!”

  史济春副省长说:“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尽力争取今天矿工能够升井。”

  10时50分,一直全程参与抢救工作的义煤集团董事长吴予鲁汇报:他刚与井下指挥通过话,井下指挥正扒着淤泥往前爬。现在通风情况不错,对方在泵前可以呆住。据估计,目前的情况已可以将被困矿工救到井下的安全区域。

  技术人员报告:淤泥还看得见,积水也有。但是没有煤泥、黄泥,这是很幸运的情形。但现在有几个被困矿工不管不顾想往外爬。

  徐书记立即表示:“一定要让下面的队长组织好,不要躁动。人在这种突然灾难面前容易激动,急于外逃。我们一定要组织好,千万不能在升井时出意外。”

  10时55分,李毅中、徐光春、李成玉、赵铁锤、史济春等人来到井口,查看地形,了解井下进展,并慰问了在岗时刻待命的公安、消防、武警、医疗等人员。

  井口:脱险的最后600米

  11时20分,传来最令人振奋的消息——矿工们快要升井啦!

  喜讯比风儿跑得还快。领导们再也坐不住,李毅中、徐光春、李成玉、赵铁锤、史济春,三门峡市、陕县及各单位负责人立即再度赶到井口。

  井口上,高悬着大红横幅:义煤集团矿山救援抢险突击队。井口两边红纸上,粉笔写着7月31日的提醒:注意救援过程中不要触及缆绳、设备,以保安全。

  井口的门被打开,几名救险队员鱼贯进入井口,井口的大门随后被关闭。

  近午时分,温度已经超过34摄氏度。热辣的太阳晃得人们睁不开眼睛,汗珠子从额头、肩后以及任何敏感薄弱的身体部位渗透出来,挂在救援人员的眼角眉梢,淌在摄影记者的脖间背后。徐光春书记肩搭浅紫色毛巾,足蹬深蓝色运动鞋,迎光而立,不时揩拭一下颜面的汗水。他身边的李毅中局长、李成玉省长、赵铁锤局长、史济春副省长等人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也发出着同样的目光——急切期待地向井口张望,时刻准备迎接那激动人心的开始。

  紧急集结而来的三门峡、义马等地的100多辆医院救护车排列有序,医护人员端立井口两边。身穿橘红色救援服的救援队员们摩拳擦掌,箭在弦上。

  人群涌动着,武警、公安以矛盾的心情维持着现场秩序。

  井口边两三米的铁架子上,攀爬、站立着准备抢镜头的摄影记者;人腿下面,蹲着半跪着,也是生怕漏掉任何一个有价值画面的摄影记者。

  “这样的位置是好位置,这样的记者是好记者!”徐光春嘉许说。

  本报记者挤在紧挨井口一米处位置,看到身边有两位矿工模样的人,他们是验身员辛五一、贺井祥,他们的专职任务就是手持下井人员名单,一一辨认对照升井矿工,验明身份。

  此时,本报另一路记者从矿井口指挥室获悉消息,第一名获救的矿工兰建宁已经自己走到巷道的坡地。据支建矿内检科的曹乃军说,井口指挥室的一部电话和巷道内的救援人员连线,巷道内的电话距离井口600米,每一名从此走出的被困人员,有专门的营救人员向井口报数。而就是在这两部电话之间,69名矿工将走过这最后的600米脱险路。升井:打开生命的大门

  11时32分,井下传来口信:第一批升井矿工为17人,需要救援队员下井!

  李九成立即举起话筒,指挥升井开始!

  “来啦、来啦!”11时36分,群情振奋--人们终于看到了第一个伏在救援队员身上的矿工!

  他浑身黢黑,光着膀子,脚穿胶靴,头发凌乱,蒙着保护眼睛的黑色眼罩,完全是一副饱经磨难的憔悴模样。

  此时,省委书记徐光春激动地迎上去伸出双手,搀扶轻抚这位叫兰建宁的矿工:“你受苦了!你安全了,放心吧!”

  李成玉省长绽开笑容,亲切地慰问他:“你好好休息啊!”

  李毅中、赵铁锤及史济春都表示了问候。

  此时,激动的人群才回过神来,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11时44分,救援队员打开风声呼呼的井口门,向外传送信息。

  11时52分,守在井口门边的陕县王玉山副县长向领导们汇报了井下情况。

  11时54分,随着门里砰砰的叩门声,井口门洞开,第二名被困矿工、35岁的掘进队员、南阳人王正业被背出井口门。

  他腰里扎着已经看不出本色的井下用围裙,光着脊梁,蒙着黑色眼罩,伏在救援队员背上。

  徐光春书记、李成玉省长等人再次迎上前去,诚挚地安慰王正业:“你安全了!已经在地面上了!不要再惊慌了,好好休息。”

  此后,升井速度逐渐规律。

  11时56分,第三批四人升井。

  11时58分,第四批矿工升井出来。他们中有一位队长。

  12时整,第五批矿工被搀出井口。

  12时04分,已有16人升井。

  12时09分,已有23人安全升井。

  每次矿工被救护车送走后,徐光春书记、李成玉省长等人都下意识地互相问讯确认一下:这是第几个了?

  12时10分,李成玉看到矿工们在井下被折磨得衣衫褴褛,身体裸露较多,立即指示李民庆送来衣单裹身。

  12时13分,几大包蓝色衣物送至井下。

  12时14分,又一组3人升井。

  救援工作在精心组织、科学施救、全面覆盖的系统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2时21分,李九成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举起话筒向井口处的数百参救人员高声喊道:“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被困的69人,已经在井下完全脱离危险区!”他的话音未落,已经被潮水般的欢呼声所淹没,人们看到的,只是他眼中将要涌出的泪水。

  12时25分,又有3人出来。其中一位矿工听到南方话口音的人亲切地告诉他:“师傅你受苦了,你已经安全了,放心吧!”有人跟着介绍:“这是省委徐书记在慰问你。”这位矿工激动地哭出声来。

  李成玉省长立即轻抚他的胳膊:“不要伤心,你已经脱离危险了!70多个小时你都坚持下来了,不简单啊!”

  徐光春书记点头:四天三夜,现在76个小时了。在人们“胜利!胜利!”的喊声中,救援在继续。很多人在升井的等待间隙,用手机向外传送信息:已经救出来57人--啊!又有3人,60个了!

  12时40分,升井人数已达66人。

  激动的新闻记者们包围了李毅中局长,让他说说这次抢救的感受。

  李毅中尽量抑制自己的情绪,目光闪闪地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胜利!这的确是一次了不起的营救!它充分说明我们的党和政府是有力量的!”

  12时53分,在大家共同的计数声中,最后一名矿工顺利升井。他是陕县支建煤矿开拓队副队长、共产党员曹百成。

  “你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骄傲!你立功啦!”已经在烈日下暴晒了80多分钟的高层领导们竞相握住这个汉子的手。

  记者注意到,至此,几乎所有站在井口前的领导和负责人们双手都已被染成墨色。

  在徐光春书记、李成玉省长的温暖鼓励和问候下,这位副队长、共产党员曹百成虽然眼睛蒙着白色眼罩,还是支撑着身体向无数双关注的目光尽力喊道:“我感谢党,感谢党中央、国务院,感谢河南省委省政府,感谢全国人民对我们煤矿职工的关心,在这里我代表全体职工,向关心我们的领导干部和所有的人民群众,表示感谢!”

  此时,人群外面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热烈祝贺69位兄弟的劫后重生。一些女性在悄悄抹去眼角的泪花。

  总结: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12时59分,在井口边,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马正跃主持了简短的新闻发布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说:“现在大家和我们心情都一样,69名矿工安全脱险,我们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我们取得这样的成效,首先是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关心,正确的指示。第二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在现场有力的指挥,制订了科学的方案。第三,我特别要感谢我们的武警部队、感谢义马煤业集团,他们是这次抢险救灾的主力军。同时还有河南省三门峡市全社会的支援,所以这次抢险救灾是这几年煤矿抢险救灾最成功的一次。我再次感谢省委省政府、感谢武警部队的官兵、感谢义马集团的职工同志们,感谢河南省人民。”

  在随后召开的简短会议上,徐光春指出,这次重大淹井事件能够转危为安,能够确保无一人伤亡,既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经验,也给我们带来引以为戒的深刻教训。现在,第一位是确保69位矿工的健康。第二是调查事件原因,有经验总结经验,有问题查找问题。

  省长李成玉说:“76个小时非常紧张的战斗,已经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可以讲这是这几年全国重大煤矿安全事件中,是最圆满的、最值得庆祝的一次!”

  昨天下午4点10分,李毅中、徐光春等领导来到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住院部探视了获救矿工。69名获救矿工中,大部分人伤势较轻微,只有一两个较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