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岭南大讲坛以善促善互动交流环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10:34 南方都市报
现场提问1:非常感谢能够参加三王论坛。我是王会长促进会的成员,首先感谢司长能够到会。刚才几个队友也在议论,刚才您说希望看见广东有一个不一样,我说实在的,心里就想,除了广东,我真的很希望首先是北京。我的意思,最近我们在奥运会的宣传上看到中央电视台很多广告片,我觉得就是有史以来,到现在宣传最好的一些在道德、品德这一块的宣传,这样的镜头。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不是很赞成叫平民慈善,香港做的好也好,美国做的好也好,我对相信、盼望和爱是有共同的认识,我感觉这是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不是用有钱还是没有钱、贫困还是中等收入去评论做不做评论,我个人跟刘小钢女士交流过意见,我个人认为这是公民在这个社会上,是社会帮助我们成长,我要贡献给社会,能不能让这种观念更多的百姓、更多的人民,从学生,小学、中学、大学,到员工都有这样的认识。这是我的一个建议,我也很希望司长,为什么我刚才提到北京呢,我们是感觉到像刚才王一平博士所说的,我特别注意到慈善机构跟政府互动的关系,它已经有了一种机制。可是在我们中国目前,当然我没有做调查,我不知道我们的政府会不会关注这么多人做慈善,这么多慈善机构,有没有不妥的行为,担心、顾虑这些群众性的自发的爱,有没有问题?我怕政府担心,我希望政府相信。其实现在政府应该是很开明的了,我想能不能让这种政府开明,让百姓更加的感受到。 我的第一个建议,我建议改掉平民慈善的提法,我个人是这样认为。 第二,我想听一听王博士所说的,慈善机构跟政府的关系,是怎么样形成的,是不是给我们当地做一个借鉴。 王振耀:我觉得非常好这个意见。 我要说平民慈善的由来、提法,这当然不是我的创造,是一个老慈善家的创造,这个慈善家当时谈,我也开始想不通,后来我发现没有平民慈善,现在我们特别多的慈善机构,是围绕着富人转,目前这个趋势,围绕着富人转,最后是用的方法又是非常拙劣,让人家富人也不高兴,富人对慈善机构也不信任,所以慈善现在在相当多的一些地方陷入了一种怪圈,围着富人打转转,富人对慈善机构…,因为没有信誉,所以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我们呼吁平民慈善,是希望大家包括慈善机构要转向慈善真正的源泉,真正的财富是一个一个的个人,即使是富人,也是作为一个人格的平民,他不是一个特权,你不要把富人作为一个特殊阶层,理想是这样的,是想纠正一种倾向。同时也希望全世界的慈善机构走大家共同的路,把捐助的重点面向公众、面向普通人,同时为了面向普通人,为了保持公信力,你就得把你服务的办法,你公信力的提高建立在普通人的心坎上,你仅仅跑去向富人,一个公司汇报,不行,你一定要想到利用你的网络,利用各个方面的资讯、信息,向公众开放,取得公众的信任,这是提出平民慈善的出发点。 当然你说如果改成公民慈善,我觉得也可以,都可以斟酌,目的是想让慈善的源泉,包括我们国家,真正做起慈善,就包括中央机关,每年都捐款,我可以通报一下,普通公务员一次捐款,每年到11月份,最近两年胡锦涛同志带头捐,每个人都捐的数量,有的少有的多,有的几千块钱,有的几百块钱,有的十块钱,一年一次性捐下来一般在四千万到五千万之间。我们都很感动,平民慈善这个资源,到现在为止,慈善机构还远远没有开发,而香港的慈善机构做的非常好。至于你说从北京开始,我非常赞成,我用我的影响力从我的身边开始,大家都说政策不落实、政策不好,那好我就捐500块钱,看需要多少道的程序、需要多少的时间,结果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用了十道程序,非常繁琐。当然舆论公布出来之后,结果整个北京市税务局简化了程序,今年三月,民政部全体公务员开始把去年捐款的免税全部进行了办理,非常简单,这说明从身边做起非常重要,我非常赞成。但是广东似乎比北京更有条件,离香港更近,把香港的经验更快的搬过来,我想你们会更快。 王一平:我有两个感受。 上个星期我在美国看到报纸,原来王姓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今天看到这个论坛,我是完全的相信了。刚才王司长说平民,不是贫穷的贫,而是平,不要说是公民,很多人说公民是责任感,如果变成人民慈善,那就人人有份了,人民慈善可能比平民慈善,在英语上讲的更好听,人人有份、人民慈善。你说慈善机构雨后春笋,政府要不要担心呢?我说不用,因为慈善机构它是有三自的,它应该是自生的,不是人家指明你、指导你,你看到需要就自生一个需要来满足这个慈善。第二,它是自长的,如果它真的是值得存在的,它会长大的。第三,它是自养的,因为一次丑闻马上丧命,一个丑闻你就马上倒闭。所以一个好的慈善对名声,对透明度、对管理是很抓紧的,自己已经有这个自律性,可能管的比政府管的更紧,政府不用担心,就是在我们自己个人自生、自长、自养上,要加上操练。谢谢。 现场提问2:非常感谢主持人给了这样一个机会。 我们应该发掘更多的社会力量,或者是更广泛的范围来做慈善事业,应该是精神文明双丰收吧。别的方面不敢说,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做慈善事业,模式方面可能还是有一些比较借鉴的。我们企业是做垃圾处理的,是一种环保型产业,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工业,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我们通过组织志愿者到小区教育小孩,通过这样的过程宣传环保理念,同时也在教育大人。而我们做活动的目的是做什么呢?主要还是想推介企业品牌,使我们成为一个公众的价值。从我们的企业行为来看,其实企业更关心的是社会价值和品牌。我刚才说的精神文明双丰收,就是企业能不能通过一些活动,或者是政府给予的宣传,提高它的公众品牌、公众价值,企业愿意掏这样一笔钱来做呢?在企业来说,我想这是一个比较可行的范围,当然善心是有,如果是在自己发善心的同时,又能够给予一定的回报,我相信这个事情的推广速度会非常快,方向正确,努力才有意义,方法得当才能快速到达。 另外慈善,我从字面上理解,还有“善”,善待环境、善待家人和同事,不单是捐钱的问题,刚才有一位老师讲到我们需要有一种思想,企业需要资金、技术、市场,但是我觉得更加需要思想,包括做一些事情也是需要思想,我们需要把善的思想超越过去,不单是捐点钱做点好事,应该还有善待周围的一切,创造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我觉得最开始也是从心理上,像我昨天接小孩子放学,有一个人拼命说这不好那不好,那么我请问你的工资增加了、房子也增大了,他就说人家住180平米的,我住130的平米,在中山一路花了30万。 应该用精神和物质文明双丰收的办法来做我们的慈善事业。 现场提问3:三位王老师你们好,我是中山大学的研究生,14岁已经去香港参观一些慈善组织,16岁我发动我的中学资助学生,以后这种努力一直持续了近十年。我今年刚刚获得了由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华人组织百人会在中国设立的美国百人会奖项,获得一万美元的奖金,我准备把这个奖金捐献给民间。我希望三位老师给我个人提一点建议,我可能不能像王会长、王博士这样全新投入到慈善工作中,我可能要从事我的正职工作,同时做一点慈善事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怎么能够最大发挥我个人的效用,我应该做怎样具体的事情。 王一平:你给我看见三件事。 第一,你是26岁。第二,你是很美丽。第三,你是很有理想、很有冲劲。别以为做慈善一定要全时间来担起一个慈善机构的负责人等等,可能是有这样的机会、可能是有这样的理想,如果不是的话,你只要把自己自承好了,你把别人影响好了,慈善就在你的周围展开了。当然我也希望你考虑全时间的做一个慈善机构的总负责人。谢谢你。 王颂汤:我想做慈善是一种心情,在自己可能的情况下履行的一种社会责任。我经常在一些研讨会上提出三种钱不收,劝你也不要捐。第一,对我们不了解、不放心的,捐完了回去睡不着。第二,根据你的经济能力,不要勉强在这种气氛下,或者不捐不好意思,或者攀比心理。第三,我说你家里有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如果没有商量好,理事会没有一致通过以前劝你不要捐。做慈善一个是尽力而为,能做多少做多少,可以是多种方式来做,不要变成是负担,如果是有负担的做慈善,就失去了慈善的本来意义,不是快乐做慈善了。 王振耀:我的回应,我请大家想一想,刚才你讲话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是今天下午天上第一声霹雳,随着你的讲话而响起,有一种天然感应,说明你的行为感动了上帝、感动了苍天。一个14岁的姑娘就去看慈善,一个16岁的孩子就发起做慈善,最终的结果是学习好、品行好,又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你要问我的忠告,你注意创造未来,中国的慈善事业就应该由像你这样的人,大胆的设计、开拓、创新,我们支持你。 主持人(朱健刚):王司长,明确表示支持你。 现场提问4: 刚才听了这位美丽姑娘的发言非常感动,但是我对你的建议,首先你在发言当中讲到了,刚才王司长已经赞扬你了,我就不重复了,你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很小就有很深的慈善理念。但是你刚才讲到了,我未来还要做正业,显然在你的眼里慈善是不是副业?我同意王司长说的,我们现在中国的慈善事业正在进步,最稀缺的是有思想的人才,所以我觉得你这么早就接受慈善理念,而且有实践,证明你有能力,你得的奖也说明你是有智慧的,这样的人为什么不可以把你的终极目标定位做一个慈善领袖呢? 还有你这么小就发动人做慈善,为什么不可以做一个课题,中国需要多少人在他正职的岗位上做着义务的慈善工作,你为什么不可以做推动中国义务工作健康发展的领军人物呢?这是我的忠告。 现场提问5: 大家好,我是王会长促进会的义工,暂时是不领工资的那种。 我是通过一个慈善捐款认识了我们会里很多的同事,我是广州美术学院的,我是一个艺术家。通过广州慈善会捐助了不少的学生,因为我觉得教育可以改变很多人的一生,我也受过很多人的帮助。我现在跟我们学校的领导通过了一项汇报,跟学生这边可以提供一些人,跟促进会一起帮助贫困的孩子学习知识,包括绘画、音乐等等,我们现在也正在通过学生会,向广东其他的高校,希望他们也能够参与进来。我在这里希望王司长、王博士给我们更多的建议和支持。谢谢。 王一平:你根本很顽皮,你是做宣传,不是问问题(笑)。 王振耀:我觉得你的这些理念、你的行为,使我发现了王会长他们的组织有生命力,能把你这样的人才、能把你这样的财富吸引到他的组织中,我真正对他的组织感到有生命力。我倒是很愿意支持你们,但是你们到底需要什么支持,我希望你们说明确一些。 现场提问6: 我今天坐在这里才发现,王司长我跟您是坐同一班飞机从北京飞来。您和这位女士坐在我前面,我坐在后面竖起耳朵听,你们是一直讲了三个小时。我也是从北京,昨天晚上赶过来的,也是马老师通知我这里有一个以善促善的活动。 我这个组织机构是河北一个基金会的代表,现在市场经济,大家都知道,就象刚才那位企业家所讲的,物质生活现在都大大上了一个台阶,但是人们信仰出现了一点点的问题。近几年来发展的这么壮大,这就是人们的信仰出现了问题。我们的基金会希望打造一个根文化,这次人大提出了一个议案,把三组圣地进行打造,百姓需要根、民族需要根、基层文化需要根,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打造根文化这样公益事业的时候,我们认为是非常创新的,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样一件事上请三位王老师给一点点的意见。 主持人(朱健刚):非常好,我想这些建议都可以汇总起来,大家都是在做慈善活动,包括企业、民间组织都在做,究竟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建议,一起在一会儿做一个回答。 现场提问7: 我有两个问题。慈善机构运行需要一定的运行成本,现在中国政府是鼓励民间机构发展,有没有想过在运行成本上自己提留,还是政府给予一定的资助,这关系到慈善组织能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为什么慈善机构的专职人员工资那么低,为什么高素质的人员现在还不太愿意加入这个组织,恐怕跟运行的费用来源有一定的关系。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感觉到在媒体的互动上,可能我们跟香港、跟国外有一些差距,比如我们要在媒体上登公告,向社会公示接受捐赠信息的时候,是很难做到免费的,最多给打个五折,这方面的费用一年算下来也是不少的开支,给慈善机构也形成一定的压力。 这两个方面,政府有没有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好,谢谢。 王振耀: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刚才呼吁大家慈善事业一定要有专职工作者,专职工作者要有一定的职称、一定的人员、一定的福利保障,这就是呼吁,但是实际上基金会的条例已经规定,捐款有10%可以作为本身的活动经费,其中包括工资开支。但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不接受这个,就是你谁要拿了10%,我们就觉得你这个组织是用来自己开工资的。我刚才呼吁的,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展开说,至善论,就恨不得所有的慈善机构都是零工资做全世界最好的活,这个文化不行啊,好心做的事结果是坏的。有规定,很难执行,包括王会长刚才也公开的说自己,我们没有拿一分钱的善款来招待、来开工资,你看他也得说这个话,有政策他不敢实行,并不是有法律,有法律他不敢落实。这样一个文化气氛不行啊。 第二,你说的信息,我们也在探讨,就尽量的让慈善机构信息透明,低成本,去年民政部专门成立了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今天侯处长也专门来了,将提供物成本的信息服务,其中有一个中国捐赠网,现在也开始办起来了,就是想建立一种有权威、低成本的信息发布机构。民政部的部长们也是大力提倡、公开支持,但是现在刚刚开始,还没有影响力,想这样做,但是只是刚刚起步。 主持人(朱健刚):欢迎大家登陆信息中心的网站。说到网络,非常活跃,大家注意我们现在的对话不仅仅是在会场内,同时也在做网络直播。告诉大家一个信息,网络上也非常热闹,网友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也给网友们机会。 天涯网友: 民间慈善组织如果要通过政府注册和审批,必须要有较大数额的注册资金,这限制了民间合法慈善机构的发展,政府能不能从这个方面给予一些政策上的考虑,或者是支持? 关于NGO,NGO如果要完全合法化,需要具备比较苛刻的条件才能在民政部申请登记备案,政府是否有相关的立法意向,根据不同的NGO情况细化登记的程序?现在有很多NGO,尤其是通过网络运作,没有专职人员,导致了有的NGO从灰色地带走向完全的合法化。 关于网络救助,在天涯社区有很多的志愿者,他们成立了志愿者网络组织,可能没有在政府部门登记,一些救助就很麻烦,我自己接触很多网络的救助志愿者,请问在相关方面能不能给他们一些好的回答?请问王博士,跟海外相比,在网络救助方面有没有相关的经验? 王一平:首先我要回应刚才这位漂亮的女士所提的到底行政费、薪水的问题,这好像是一个硬币,总是有两面的,两面都是清高的话,就饿死了,做NGO的、做慈善的,他们总是有一个理想,为了理想就算拿少薪水也是愿意的。就像我儿子,他大学毕业了,也要去做慈善,我说好啊,加入我的爱心行动吧,他说你的爱心行动还不够穷啊,虽然已经是很穷的了,但是觉得还不够穷,他就是跑到外蒙古做慈善,薪水是比中国普通一个民工的薪水还低,因为那里的生活水平比我们这里低很多。因为他这样的清高,他的同学们就说,好,你做多少年我们就替你供房子多少年。你看见吗,清高是这个硬币的一面,后面还是有实际的需求,这个实际的需求有其他的清高人用其他的方法来满足你的清高。 另外网络上的问题,为什么问我呢,网上的人是四通八达的,要找网上关于慈善的资料,香港有、新加坡有、台湾有,到处都有,美国也有,我反而告诉你,美国慈善最近几年受了很大的冲击,就是其身不正,反而在美国的网上慈善事业可以学到很多的功课,其身不正的话,我告诉后面的那位女士,你用百年所建立起来的信誉毁于一旦的,所以现在美国下一代对于慈善跟中国人的看法都是差不多了,存有怀疑了,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谢谢大家。 王振耀:我要回应网友的,很简单,尽管我不分管民间组织,我是救灾救济司,另外专门有一个民间组织司,但是在我做主题发言时,我其实透露了一个信息,现在我们的慈善组织,包括我们希望注册慈善组织的人,研究现行的政策还不够,利用现行的政策还不够,民政部,包括许多地方的民间组织管理部门都找了非常多的空间,想支持这样慈善类的组织,尽快的发展,开辟了很多通道。但是大家不知道、不看,比如说一条,民政部也是做的非常奇特,慈善类的如果实在找不到主管部门,就把民政部门当做主管吧,大家想一想,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设计、制度回应,但是很多人还没有看到这一点。 另外对社区慈善组织,也有一些具体规定。我原来不知道,都是听别人说,后来民政组织局的同志向我介绍,希望大家更多的来注意现行政策,有相当大的空间,注意开发和利用。 现场提问8: 三位王先生你们好。刚才提到做慈善应该是中、高工资的,我是廖冰兄基金会的,这么优秀的女孩子,我现在就很想招聘她到我们的机构来,但是我发不出高工资怎么办呢?我跟王先生一样是没有领工资的,我退休职工才两千块钱,我的两个助手才一千多,父亲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做公益,我怎么能做高工资呢?我希望将来有机会高工资,但是我现在不敢聘请,比如说中山大学也有社工系,但是大学出来的社工系,如果我给他一千多块钱,好像很对不起他,怎么办? 现场提问9: 谢谢主持人。 我有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以慈善之名行商业之实,说是这么说的,有时候会磋商一些企业的积极性。前几年我们在报纸上看到只要喝一瓶农夫山泉,就有一分钱捐给08年的奥运会,这算不算是慈善,很多人进行了攻击。另外最近也有看到广告,说每打一通电话就有多少钱捐给慈善组织的。这算不算慈善行为? 第二,今天我们散会的时候,能不能马上捐十块钱,给促进会献一份爱心? 现场提问10: 我刚才在听三位王老师演讲的时候,你们都在讲慈善,但是你们之间的区别,大概就是香港和内地对于慈善的认识、文化上的区别。王博士讲的慈善,我理解是我目前所能够认识到的最高境界,我不太同意刚才第一位女士说的,要把慈善作为公民的责任,如果当做责任的话,紧接着就会变成一种道德要求,很快就有人对他进行道德谴责,我想还是应该把慈善,像王博士说的,我在享受慈善、享受这是爱的传播,这是我比较感动的。我们怎么来改造我们的文化、完善我们的机制?王博士中间还说的一个细节,重庆市政府搞的晚会为什么没有成功,如果换一个角度,如果是重庆市长本人搞一个家宴,他儿子结婚,这种情况,会有多少钱呢?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说明我们文化上重视一对一,没有一个博爱的精神,没有一个对社会的慈爱胸怀。 现场提问11: 不好意思,我讲三点。 第一,在我的周边有一个小团队,每个星期六晚上七八百人自己凑钱去给露宿街边的人派面包,坚持了几年。第二,我国义工平民化的做法,从义工的角度做的非常好,经常去看望那些老人,扶持那些学生,很多都是自发组织的。在中国已经很长时间了,这些年轻人,做了很多事。广东也有一个义工网站。第三,慈善机构的财务怎么监控,我今天给了十块钱你,我怎么知道用在哪里呢? 现场提问12: 我们两个人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参加慈善工作二十多年了。 从85年广州市全国第一个弱智儿童学校的创办,就是我们这200多个家长参加的,一直到现在我还是残联主席团的委员,继续搞慈善。现在为什么搞慈善我觉得困难很多呢,问题我就直讲吧,关键还是在政府,无论是什么都不要怕,始终是会辨别出来的谁是凤谁是龙谁是鼠,借这个机构来搞自己的利益,或者是真真正正是一个很好的慈善机构,在广州的例子很明显的。总之,我今天参加这样的论坛,广州市很有希望,我们靠近香港,我们认识香港很多慈善机构,我们也去过香港开会,现在我们很团结的搞家长工作,现在我们还是有这个决心去搞,虽然我们已经七十多岁了。 主持人:最后请三位嘉宾,对刚才所提的问题进行一个回答。 王一平:这个不要怕,不单只是要向政府讲,也要向我们自己讲,现在是小的开始,有很多的困难,行政费也达不到,不要怕,只要坚定下去,慢慢就会找到,这是我亲身的,四十年来办慈善的经验,全世界、全亚洲到处办,一句话:不要怕。 王颂汤:我想当今世界潮流的发展是小政府大社会、公民意识,公民组织、公民社团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历史产物,我相信中国的民间慈善团体应该趁这个潮流往前走,相信明天会更美好。 王振耀:刚才的问题对我提的比较多。 第一,刚才一位同志说到企业的问题,企业做慈善有广告之嫌,但是我很赞成这位同志所说的,其实在世界范围内慈善事业,就公司做慈善事业很多确实有公关的色彩,但是为什么不能允许一个企业做好事了,给自己留一些名声呢?但是中国的企业我可以坦率的说,现在还不善于做公益事业,不善于用公益事业增强自己的品牌效应?我组织参加过很多慈善奖项,我发现外国很巧妙,中国企业相当多的做了好事不说,说的话又比较蹩脚,让人不高兴,所以这是需要学习的。我呼吁的宽容,就包括对我们的企业做慈善广告蹩脚的时候,我们宽容一下,不要太对他们苛刻。 第二,我认为确实推进慈善事业政府有不可推却的责任,责任确实与政府有关,所以民政部也比较着急了,我现在在中央党校学习就已经开了一个很大的协调会,任命我为我们部里的慈善推进协调办公室主任。拿出很多措施,要拿措施我作为这样一个办公室的主任,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最近两年来接受这个职能的时候,就是觉得说了很多行不动,我今天下午的主题演讲是一种经验之谈,呼吁从文化层面上来一种制造文化氛围,但是具体而言我们要有很多,包括建立标准,像是陈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给我们介绍有一些慈善事业的标准,包括建立标准、引进机制、表彰先进、信息透明,然后包括职业技术队伍的鉴定和要求,方方面面就想成熟一个推出一个。今天跟大家在这里交流,也希望得到很多建议、很多信息,有的同志一致希望我给建议,我的回答是请你尽量给我建议,我的源泉在你们,我的标准也是在你们,如果你们满意、如果你们能够发展,我们的慈善事业就有了希望。 最后我要说,在这里我看到了广州的希望,我看到了广东慈善事业的希望。我觉得今天下午这样的会议,大家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如此的投入,刚才大家看到了,有的同志是抱着小孩来的,我真的没有想到,不是小孩哭还不知道有人这样,抱着小孩来听一个慈善事业发展的论坛,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中国慈善事业的春天,但是春天在你们的心中,你们如果有更多的教诲、更多的经验,希望你们给我来建议,给民政部来建议,给我们的民政厅、民政系统的人来建议,你们也可以互相建议、互相联合,让我们真正互相宽容、真正以善促善,团结起来、联合起来,把我们的慈善事业做的更大、更快。 主持人(朱健刚):听完王司长的讲话,我就不用再说什么了,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三位嘉宾。下次我们是在6月23日星期六请来著名的学者、评论家梁文道先生,他将带来“香港荣归十年”的分享。 下一期将在省档案馆举办。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