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有时比技术素质更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14:44 新浪嘉宾访谈

  如何抵达现场成为你获得线索以后采访能否成功的最为关键的一点。我始终认为能否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有些时候它比你的技术素质更为重要,对摄影技能的掌握在于只有你到达现场的时候,这些才成为可能,否则的话你再好的光影构图,没有第一现场,也是惘然。

《京华时报》曾采用的一张手机拍摄的“和平门地铁大火”图片

《京华时报》曾采用的一张手机拍摄的“和平门地铁大火”图片

  在数码相机和手机拍照这些功能日益先进,在数码普及的今天,市民记者更多的出现,就是随时拍下来,它成为一种可能。05年7月份著名的伦敦地铁爆炸案就是以市民最先记录,并且发布现场新闻。在第二个月,《京华时报》以一张《和平门地铁大火》图片开创了全国媒体第一家头版大照片使用手机图片的先河,在这场大火中我们记者也赶到现场,但是赶到现场的时候这一切都已经结束了。读者给我们提供了这张现场感极为强烈的照片,可能尽管影像素质存在缺陷,包括颗粒、象素等,从技术素质来说我们这张照片可能显得更为清晰一些,它的曝光更为准确一些。但是作为现场新闻照片,前一张提供了我们最为精确、准确的现场还原。

京华时报记者在“和平门地铁大火”事件中拍摄的照片

京华时报记者在“和平门地铁大火”事件中拍摄的照片

  所以在一些时候,我们经常使用读者拍摄的第一现场的照片,这对新闻源是一个补充,也是市民发挥自己的摄影或者说对新闻的爱好,也多了一个平台,我们经常会收到一些读者给我们发的照片,并且这些照片使用得也比较好。这是在我们创刊时间不长用的一张照片,就是白塔寺餐馆发生煤气爆炸,当时这张照片作者提出了比较高的价格,寻求买家,在几个媒体转了一圈以后,我们得到这个消息以后我们拿到了这张照片,当时是2000块钱一张。实际上我们拿这个照片尽管照片价格比较高,一般来说我们从图片库购买照片60块钱一张,这张照片价格可以买到十几张一般的照片,但是正因为它的现场感,因为它的时效性,和我们对事件新闻,对突发新闻的重视程度,所以我们把它拿了下来。

  最快捷的方式抵达现场这个是最为重要的,在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照片的时候,都是你没法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作为媒体你获取线索以后,你肯定要以各种方式,包括采访车,出租车,或者地铁这些方式,如果出外,尤其出国采访的话还包括一些签证、机票,包括采访地的租车和向导,这些都是你作为一个记者必须考虑的事情。

京华时报摄影记者刘军在印度洋海啸期间赴现场拍摄的照片

京华时报摄影记者刘军在印度洋海啸期间赴现场拍摄的照片

  在04年底、05年初的时候印度洋海啸,《京华时报》记者刘军他成为第一个抵达现场的记者,当时包括央视几个频道对他进行了专访,实际上他成为被媒体关注的对象的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他抵达现场的是在第一时间,在网上获取到这个线索以后我们马上就向总编辑汇报这个选题,同时其他的跑口记者以最快的时间和最便捷的方式对外联系,包括跑签证、机票这些事情,这些就是团队的协作,目的就是争取第一时间。这是当时他在海啸拍的两张照片,在又一次海啸来临的时候群众,当地居民沿着安全线撤离,但是他往最危险的地方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