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岛:草根文化的成长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14:37 《决策》杂志

  -本刊记者 吴明华

  曾经创造“琴岛模式”的琴岛歌厅,一度引领着长沙歌厅文化的发展潮流,从它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长沙草根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脉络,及其背后的兴衰之谜。

  2007年4月,中国“首届娱乐博览会暨歌厅文化节”在长沙举行,而此前不久,长沙最为著名的琴岛歌厅停业。这两个标志性事件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以歌厅为代表的文化娱乐产业为何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部城市能如此兴盛?如今它又将走向何方?

  曾经创造“琴岛模式”的琴岛歌厅,一度引领着长沙歌厅文化发展潮流,从它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长沙草根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脉络,及其背后的兴衰之谜。

  脱颖而出

  1993年底,在长沙市一间毫不起眼的宾馆的二楼,琴岛歌厅正式开业。当余德华携琴岛进入长沙歌厅行业时,长沙歌厅已经发展多年。

  长沙歌厅的前身是音乐茶座,上世纪80年代,爱热闹的长沙人喜欢去茶座听说书,后来一度流行舞厅和夜总会。随着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休闲的时间多了,商务交往也多了,但舞厅和夜总会并不是所有人都乐意去的地方。

  1988年,长沙出现了第一家的歌厅,这在全国也是比较早的。与舞厅等相比,歌厅是很透明的放松娱乐的地方,男女老少都可以去。这种新颖而时尚的娱乐消费形式很快受到长沙人的欢迎。

  歌舞厅的快速发展也引来过人们的争论:搞营业性歌舞厅是否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这种大众文化是否等同于低俗文化。但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随着对改革开放新思想的认可,争论很快平息,长沙的歌厅和文化娱乐业迅速发展。

  当琴岛歌厅开业时,长沙歌厅的数量已经达到了空前的150余家。火爆的行情让大批商家投入其中,一时间长沙歌厅泛滥成灾,市场极为繁荣,但竞争也变得极为惨烈。

  由于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部分歌厅为了迎合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荤”段子、黄段子等恶俗一度风行,加上演艺人员众多而良莠不齐,由此引发了社会普遍不满,也引起了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但对于文化娱乐业而言,很容易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特别是在其发展的初期。如何充分运用政策的灵活性管理文化娱乐市场,使之“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这成为长沙市文化主管部门一门独到的管理艺术。在歌厅文化的管理上,文化部门提出“倡导高雅的,支持健康的,允许无害的,反对低俗的”。对如何“俗”也提出了要求,即“俗得要文明,俗得要健康,俗得要艺术”。对一些小品

相声等语言类节目中容易出现低俗现象,长沙市文化局不定期检查和暗访,发现问题后不是简单封杀,而是督导其修改提高。

  为了规范演艺市场和演出人员,长沙市文化局从1993年开始每年都对演艺人员进行考核,并且分等级发放从业证书,对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和演艺水平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在文化娱乐产业起步阶段,有些地方只要有一点点出格就抓人或关门,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政策的灵活性和管理上的‘度’很重要,不能一棒子打死,因为那样可能把整个文化产业都打死了。”长沙市文化局文化市场处处长海秋媛告诉《决策》。

  由于政府的规范与引导,长沙歌厅的竞争渐趋有序。但在这群庞大的歌厅企业中,琴岛无论是规模还是背景都不显眼。谁也没有想到在其后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琴岛能脱颖而出。

  当时,长沙的歌厅多处于发展的初期,规模小,以点歌为主,由于场地小、投资小,还没有大制作的节目。作为琴岛的总经理,余德华却花高薪请来了专业人才,放手让他们施展才华,在节目调度安排上一切由艺术总监说了算。为了留住后来号称中南五省王牌主持的欧阳胖胖,除了每月发给高薪外,余德华还把歌厅分出一成股份给了欧阳胖胖,并送他一辆高级轿车。琴岛歌厅除了善用人才外,搞节目也舍得花本钱,他们组织了一个班子,一年四季在全国到处跑,碰上了好节目舍得高价邀请。

  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变化的高质量的节目和演出人员使琴岛得到了观众的热捧,在竞争中逐渐壮大。当时,总面积500多平方米,能容纳200多人的琴岛歌厅,几乎场场爆满。琴岛独具特色的节目和经营方式很快在行业内树立了品牌。

  “群雄逐鹿”

  1997年,琴岛迎来了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由于原来的场地太小,舞台和设备都很简陋,1997年,琴岛搬迁至比原来大了一倍的新场地,可以容纳600多人。此时,长沙的歌厅已经发展到了“大鱼吃小鱼”的市场浓缩时期,很多规模小的歌厅被市场淘汰,最终只剩下十几家大品牌的歌厅。就这样,琴岛进入到了长沙歌厅“群雄逐鹿”的阶段。

  面对如此大的场地和比原来高得多的票价,余德华有些担忧会不会有这么多的观众。事实很快打消了他的疑虑,歌厅又经常爆满。

  “最火的时候,买票的队伍经常排成百米长龙,很多人为了买到票,专门请人排队占位子。600多个座位的歌厅硬是挤进了1000多人,一年的营业收入比原来翻了一番,达到3000多万。”余德华至今仍感慨那段光辉岁月。

  更重要的是,搬迁后的琴岛在演出质量上也跃上一个新台阶,对表演节目的排练、包装越来越讲究。同时,为了学习先进的舞台艺术、演出模式和管理经验,琴岛不仅先后数次到香港、澳门、东南亚参观,而且还跑到了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欧洲五国取经。金牌主持、诙谐明星、实力歌手轮番登场,雅俗共赏、荟萃中外的精品演绎,奇特的策划、华丽的包装、轰动的演出效果,使得“琴岛”始终引领着长沙歌厅文化的新潮流,成为长沙歌厅的一面旗帜,并在业界形成了“琴岛模式”。

  1997年,湖南经视新创办了一个名为《幸运3721》的综艺节目,把当时在琴岛最红的奇志和大兵请上了节目,在湖南创下了高达40%的收视率奇迹,并催生了叫响全国的电视湘军奇兵《快乐大本营》。自此,长沙歌厅的名星和名节目,纷纷走上电视、走向全国。从某种意义上讲,歌厅是湖南电视的活水,没有它就没有今天的湖南电视。

  为了促进歌厅等文化娱乐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1997年,长沙市提出“管理及服务”的理念,成立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由市委副书记担任主任,成员由文化、工商、税务、消防、公安等相关部门组成,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一条龙服务,定期联合检查,解决娱乐场所出现的问题。并且规定任何形式的检查都要经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检查过程也有委员会派人监督,诸如“停业整顿”之类的处理意见必须报请市长办公会批准。

  此外,长沙市文化局还经常组织业主培训班,对歌厅经理、艺术总监等人员进行培训。针对歌厅节目更新快,对好节目需求量大,文化局充分发挥在这方面网络广、信息快的优势,主动为歌厅介绍适合的节目,引进需要的演员,以加快上演节目的更新。为了方便歌厅引进省外、境外的艺术表演团,文化局尽量提高审核效率,为歌厅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剧场时代

  “琴岛模式”的成功,引来了全国许多城市的学习和模仿,许多长沙人也向周边省市发展,把歌厅开到了武汉、南京等大城市,但长沙市内歌厅却面临困境。

  据长沙市文化局的调查,从2002年开始,长沙歌厅的平均上座率和收入逐年下滑,2005年跌入谷底,这一年歌厅的数量只剩下6家。一方面外部竞争加剧,歌厅遭遇娱乐多元化的强烈冲击。在娱乐消费选择多样化的今天,酒吧、洗浴按摩城等行业将大批顾客从歌厅里吸引出去。另一方面,随着观众品位不断提升,业内竞争升级。现在的竞争不再像过去看谁的规模大,比谁抢到了最热门的笑星,而是更深层次的竞争,包括歌厅规模、硬件设施、节目创新,尤其是经营理念等的全面升级换代。

  2007年初,由于拆迁和效益下滑严重等因素,琴岛各厅正式停业,歌厅时代也宣告结束。

  与传统歌厅模式没落相对应的是,以田汉大剧院为代表的大剧院式歌厅逐渐显示出巨大优势。2002年,原来的“红太阳”歌厅因一场意外的大火搬迁至田汉大剧院。田汉大剧院以迎合更多的外来观众为主,追求“高大全”,注重场面豪华,规模庞大,服务全面,节目中西结合,以大型歌舞为主。规模化和国际化是剧院模式的主要特点。尽管票价最高达到300元,但自开业以来,田汉大剧院每天演出不断,1400个座位的剧场日平均保持着90%以上的上座率,年营业额达5000万元。

  自琴岛停业,余德华便马不停蹄的到国外世界著名演艺场所考察,并且重新选址在一处更大的场地。每搬一次家对于琴岛来说都是一场革命。为了打造更高级的舞台艺术和壮观视觉效果,琴岛光舞台、音响等硬件设施投入就达3000万元。在节目制作上,余德华还准备请专门的编导和音乐制作,节目更加国际化和高雅化。

  “哪怕是俗的东西也可以通过高科技的舞台艺术让人感到不俗,哪怕是传统的逗笑也会用另外一种手法和模式表现出来。”余德华的目标是新琴岛要做成中国闻名的演艺航母,引领长沙歌厅进入新一轮变革。

  对于长沙歌厅长盛不衰的秘诀,海秋媛分析认为,一方面是长沙有这么一批敢为人先的文化人和一群热情的观众,另一方面就是政府的管理和扶植。为了扶持琴岛等歌厅发展,长沙市不仅取消了包括演出管理费在内的一切不合理收费,还给予一定的补贴。更为重要的是歌厅也成为长沙市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之一,政府将从产业的高度来推动歌厅的进一步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