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界的中坚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15:26 《小康》杂志

  刘德福的这一生

  徐伟新的想法在他们那一代人身上极具代表性,尤其在她先生刘德福身上。这几乎就是他这短暂一生的写照。

  他们是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的同学,因为思想的相悦走到了一起。毕业后,他们俩结了婚。之后,徐伟新到中山大学读研究生。一年后,刘德福追随而至。迎着改革开放之风,在那个前沿阵地,他们有机会尽快去了解世界,来帮助自身进行思考,甚至来改变他们已有的一些观念。徐伟新说,那三年时光,让他们受益终身。此后,两人始终能以一个开放的态度和放眼世界的眼光来思考问题,正是得益于此。

  再后来,他们俩回到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只有在那里,对于中国的思考,才能更深刻,对中国未来的影响,才会更直接。”徐伟新说。

  思考是一个起点,刘德福先生的《思考中国》正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后来的东西都由此而来。“我们两口子这些年来一直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耕耘,就是希望通过思考来回答一些问题。”

  思考也是一个川流不息的流淌的河流,于是又有了一度为党的高级官员必读的《落日的辉煌》,也有了后来的《中国大势》。

  刘德福生前曾长期在中南海工作,由于身份的特殊性,要保持思想的独立、自由和活跃不太容易。但为万世开太平的那样一种历史责任感,一直驱动着他去思考,并不懈地追求。有时候还表现出他天性里那种不顾一切的使命感。

  “他在那个地方讲出去的东西,外界都很关注。他太有思想了。也因此差点离开那个地方,后来领导把他保住了,” 徐伟新从不掩饰对刘德福的赞赏和敬佩,敬佩他强大的思想张力,同时又担心思想的超前和活跃会给他带来麻烦。

  在这一点上,徐伟新显得更理性些,她知道要掌握尺度,并有节制,懂得循序渐进。

  她说,大胆思考很不容易,有很多的压力,甚至会涉及到个人的发展。她始终强调,在思考世界和中国的同时,必须思考自己的定位。如果对自己的定位考虑清楚,就不会为一时的烟云、荣辱所动,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观点。

  虽然很难,但他们俩人一直没有放弃宏大的思考,刘德福也为此穷尽了毕生的精力。

  在生命的最后,刘德福留下了《中国大势》。那是他在病榻上完成的40万言的书稿。2004年5月6日,他写下了该书的结语,7月20日离我们而去。在弥留之际所思所想的依然是国家的兴旺大业、民族的复兴大业。

  《中国大势》是他耗尽毕生精力对整个社会全方位思考的结论。在《中国大势》里,他系统有力地提出了自己对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认识和对策,并指出实现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从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从一元社会到多元社会的“四大”根本转变,是中国摆脱落后、跟上世界发展潮流的历史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树立坚定不移的长期的奋斗到底的决心。

  徐伟新在后序里说,德福的思想是厚重而有时间张力的,也许过几年再来读,会更易接受。三年以后,她说,“现在看来都对的。”

  她对他始终是最理解的,他们禀性相似,趣味相投,在思想、生活和事业上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就像是一对“神仙眷侣”。于是,就连上天也嫉妒了。

  即便留下了巨大的宝贵的思想财富,但刘德福的英年早逝,给她给世人也给整个国家都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朋友为刘德福送上挽联:生于思,殁于思,天公飞雨,思也无涯;人为真,理为真,英年作证,真亦永存。

  这是刘德福一生的写照,影射的却是经历那一年代的整整一代人。

  张悦:坚定推动水务改革的务实派

  “他们的历练,决定了他们没有天之骄子的骄傲,也不会好高骛远,他们有很好的适应和容纳能力。他们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决定了他们的改革不会脱离中国实际”。张悦如此评价“后三届”。

  “我是建设部城建司的张悦。你们上报的材料太不详细。你们自来水厂的供水量是多少?现在因爆管停水,影响了多少居民用水?你们采取了什么措施?水车(向断水居民供水)能不能送到?你们马上让自来水厂的负责人给我打电话。”

  2007年9月12日上午8点过后,张悦面色严肃地坐在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的办公室里,不停地打电话——9月11日,陕西冯家山水库引水工程取水管道发生爆管,由此造成宝鸡市区部分地区停水。

  还是不放心。又通过各种方式找到冯家山自来水厂总经理的电话,沟通了解爆管抢修工作以及宝鸡居民生活用水情况。

  打完电话,终于舒一口气。

  张悦也是中国为数众多的77级、78级

公务员中的一员,毕业于江苏大学。他同时还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经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官员。他娓娓道来自己从77年考上大学到现在做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的近30年光阴——

  “我老家在江苏如皋农村,上面还有一个姐姐。1974年从江苏如皋中学毕业,正好如皋电机厂招工,就成了一个工人。做过油漆工,装配工、车工、刨工。这期间并不奢望能够考上大学——那时考大学还要推荐、还要讲出身。1977年恢复高考,不需要推荐了,母亲要我参加高考。因为当时的政策是父母身边可以留一个子女,姐姐下乡了,母亲希望我能考上大学出去,然后姐姐能够回如皋。”

  “高考志愿填哪个学校都有些懵懂。工厂刨工师傅正好是镇江农机学院76届工农兵大学生。他说那个学校不错。我就考了。当时同一个工厂有20多个人一起参加高考。只有我一个人考上了。”

  “当时志愿填的专业是农业自动化。可能和国家要大力发展工业的思路有关,一年后,学校把专业调整为工业自动化。最终分配到天津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工作。刚毕业那会儿,国家百废待兴,城市化建设刚刚开始,人才匮乏,给了我们很多独挡一面的机会。人也就锻炼出来了”。

  张悦认为77、78级应该算是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人生历练中有中国最基层民众的本性烙印。同时,他们又接受了正规的现代高等教育。他们的最大特点是务实。文革十年,他们大多遭遇坎坷,历经浩劫,大学毕业后,格外珍惜可以做事的机会。其次,他们很亲和。他们的历练,决定了他们没有天之骄子的骄傲,也不会好高骛远,他们有很好的适应和容纳能力。

  他在天津待了整整20年。从设计天津全国第一个21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开始,一直到后来总共参与设计了全国200多个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在设计研究院历任工程师、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副院长,1997年 兼任院总工程师,成为中国五大设计院里年龄最小的总工程师。2001年10月调建设部。在建设部直接管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给排水。

  到建设部后,张作为建设部工作组负责人处理了哈尔滨停水事件、无锡水源污染事件等饮用水安全应急事件。他说,每天都感到责任重大,因为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民生。

  “改革改了这么多年,现在有些人又不大同意改革了。外资一参股(中国水务),就有一些人激动得不行。我看这也是问题。政府的责任是什么?一是保证城市饮用水安全,有水供应,同时水质达标,二是保证水价既反映水作为稀缺资源的价值,同时保障百姓喝水的人权,让大家都能喝得起喝得上水。中国的自来水厂最初是事业单位,企业领导直接由地方政府领导任命。你想当自来水供水出现问题的时候,地方领导是有动力去保护的是消费者,还是自来水厂?人都是他任命的,地方领导当然站在自来水厂的一边。”

  “现在城市自来水厂,虽然不是事业单位了,但很多还是国有企业。政府是城市供水的最终责任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要把一切事情都自己办下来。水务改革有利于引入资金,完成水网改造,促进竞争,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效益。外资进入城市水业不用害怕,只要不控股就行。当然更重要的是,政府不能放弃自己的监管责任。”

  像他们那一代人那样,张悦一直以其务实的作风,积极推动城市水业市场化改革。

  在分析目前77、78级身在政府部门做具体工作的公务员情况时,张悦的看法是这样的:“当这批知识精英走向政府各个部门后,有改革的动力。他们自己就是恢复高考这一社会变革的直接受益者。内心深处他们认同和支持改革。其次,他们在农村当过农民,在工厂做过工人,体会过基层生活的疾苦,知道基层民生处境的艰难。他们理解改善基层民众生活环境以及民主权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这些年来,改革也一直是中央高层的政策,而这批人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执行改革的种种政策。他们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决定了他们的改革不会脱离中国实际。将来的官员也许会有更好的知识结构,而很多海外留学归来者,也都有了全球化的视野,这也许是中国将来改革的特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