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钱锺书为何不出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10:48 青年参考

  作者杨绛

  

  杨绛是著名学者、文学家钱锺书先生的夫人,本人也是文学大家。钱锺书先生逝世已近10年。近日,96岁高龄的 杨绛推出了新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该书和钱锺书31岁时出版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互相呼应。

  回顾自己一生,许多事情是不由自主的,但有些事是否又命定,或由性格决定,或由自由意志,值得追究。

  抗日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某高官曾许钱锺书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位。锺书一口拒绝不要。我认为在联合国任职 很理想,为什么一口拒绝呢?锺书对我解释:“那是胡萝卜。”他不受“胡萝卜”的引诱,也不受“大棒”的驱使。我认为他 受到某高官的赏识是命。但他“不吃胡萝卜”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自由意志。因为在那个时期,这个职位是非常吃香的。要 有他的聪明,有他的个性,才不加思考一口拒绝。

  抗日胜利不久,解放战争又起。许多人惶惶然只想往国外逃跑。我们的思想并不进步。我们读过许多反动的小说,都 是形容苏联“铁幕”后的生活情况,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处境,所以我们对共产党不免害怕。劝我们离开祖国的人,提供种种方 便,并为我们两人都安排了很好的工作。出国也不止一条路。劝我们留待解放的,有郑振铎先生、吴晗、袁震夫妇等。他们说 共产党重视知识分子。这话我们相信。但我们自知不是有用的知识分子。我们不是科学家,也不是能以马列主义为准则的文人 。我们这种自由思想的文人是没用的。我们考虑再三,还是舍不得离开父母之邦,料想安安分分,坐坐冷板凳,粗茶淡饭过日 子,做驯顺的良民,终归是可以的。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不是不得已。

  又如我28岁做中学校长,可说是命。我自知不是校长的料,我只答应母校校长王季玉先生帮她把上海分校办成。当 初说定半年,后来延长至一年。季玉先生硬是不让我辞。这是我和季玉先生斗志了。做下去是千顺百顺,辞职是逆水行舟,还 兼逆风,步步艰难。但是我硬是辞了。当时我需要工作,需要工资,好好的中学校长不做,做了个代课的小学教员。这不是不 得已,是我的选择。因为我认为我如听从季玉先生的要求,就是顺从她的期望,一辈子继承她的职务了。我是想从事创作。这 话我不敢说也不敢想,只知我绝不愿做校长。我坚决辞职是我的选择,是我坚持自己的意志。绝不是命。但我业余创作的剧本 立即上演,而且上演成功,该说是命。我虽然辞去校长,名义上我仍是校长,因为接任的校长只是“代理”,学生文凭上,校 长仍是我的名字,我的印章。随后珍珠港事变,“孤岛”(上海的英法租界被日军占领——本报注)沉没,分校解散,我要做 校长也没有机缘了。但我的辞职,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命,是我的选择。

  我们如果反思一生的经历,都是当时处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关键时刻,做主的还是自己。这就是所谓个性决定命 运了。烈士杀身成仁,忠臣为国捐躯,能说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命中注定的吗?他们是倾听灵性良心的呼唤,宁死不屈。如果 贪生怕死,就不由自主了。宁死不屈,是坚决的选择,绝非不由自主。做主的是人,不是命。

  第二次大战开始,日寇侵入中国。无锡市沦陷后,钱家曾有个男仆家居无锡农村,得知南京已失守,无锡又失守,就 在他家晒粮食的场上,用土法筑了一座能烧死人的大柴堆,全家老少五六口人,一个个跳入火中烧死。南京失守,日寇屠杀人 民、奸污妇女的事,很快就传到无锡了。他们不愿受奸污、被屠杀,全家投火自焚。老百姓未必懂得什么殉国,但他们的行为 就是殉国呀!能说他们的行为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不由自主吗?这事是逃到上海的本乡人特到钱家报告的。钱锺书已去昆明 ,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

  (::选自《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商务印书馆2007年8月版定价:16.00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