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全国百强县评比取消发布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10:38 《决策》杂志

  -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王运宝

  正当全国2800多个县域准备迎接百强县评比时,最终得到的结果是百强榜单的悄然取消。

  对全国各地的县域来说,不管是榜上有名还是无名,百强榜已经内化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以招商引资为一号工程的增长方式下,榜上榜下显然两重天地。正因如此,百强县已经异化为一种对GDP增长的盲目追求。当“太湖悖论”最终粉碎这种“GDP胜利者不受谴责”的模式之后,对百强县的反思就成为一种必然。

  面对科学发展、和谐、民生、生态等全新的发展理念,既有的百强县评比,已经不是中国县域经济的“真实照片”。如果换一套考核体系,今天的“先进”很可能会变成一种“落后”。

  但是,不管未来如何改变,已经完成的9届百强县评比,无疑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试验,它直接提供给人们一个深入观察中国县域发展的机会。而且,百强县成功地完成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次路径探索,其标杆意义与导向作用不容忽视。

  当下,创新发展模式,谋求幸福指数,已成为另一种必然。我们期待,当下一个类似于百强县的新榜单揭幕时,能够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升级的新起点。

  2007百强搁浅

  -本刊记者 王运宝

  2007年度百强县取消发布的背后,蕴含着县域经济发展方式与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改革的多种因子。

  每年9月底到10月底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总会有一个牵动全国2800多个县域的排名榜发布,这就是每年一届的全国百强县。从1991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已发布了9届。按照排列顺序,2007年发布第十届百强县。

  从9月初开始,全国各地就有多家媒体按照“常规动作”,对百强县进行了前瞻性报道,同时,各地的网络论坛上更是展开了“帖子大战”,围绕百强县的各种争论纷纷登场。实际上,最关心新一届百强榜结果的还是地方政府,大家都在揣测谁将会榜上有名,哪些将会落榜,自己所在的县域将会排在怎样的名次,哪个将会出现零的突破等等。在这种异常焦灼的心理状态中,都在等待着百强县的发布。

  然而,作为发布机构的国家统计局却有些“反常”,一直到11月,国家统计局的百强县都迟迟没有发布。而在此前,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等民间机构的百强名单早已公布,更加对这种“等待戈多”式的焦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最终的结果是,2007年度百强县被悄无声息地取消了。

  虽然决策的结果是单一的,但决策过程是复杂的。站在观察者的角度,透过围绕百强县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将会从中“读”出什么信息?

  “反常”背后的工作转向

  “正在进行全国农业普查,今年没有进行百强县的统计工作。”这是本刊从国家统计局得到的第一个权威信息。作为负责百强县统计工作的职能机构,从工作层面上来说,这是取消第十届百强县发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全国农业普查是从2006年开始的一项基础性经济普查,到2007年12月,要完成数据的汇总、梳理、分析等工作。本刊从国家统计局农村经济调查司了解到,农业普查是今年的工作中心,而该司是直接负责百强县统计工作的机构。由此可见,工作调整是取消百强县发布的直接原因。

  显然,问题决不仅仅只有这一个层面,国家统计局悄然取消2007年度百强县这一看似“反常”举动的背后,是否蕴含着其他新的变化?在这种改变的背后,是有哪几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我们对国家统计局今年的一些重大统计行动进行梳理后,不难发现,在进行农业普查的同时,整个统计系统都开始出现工作重心的转向,更加侧重于基础数据资料的统计,以及探索像幸福指数这样一些新的统计领域。

  在2007年1月召开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刚刚履新统计局长满3个月的谢伏瞻,对2007年的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完善GDP核算方法、资源

能源消耗统计、服务业统计、农业普查、筹备第二次经济普查等,成为2007年的工作重点。到今年6月下旬,国家统计局在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时,谢伏瞻对下半年工作提出的六点要求中,也没有关于百强县统计的内容。

  谢伏瞻作为长期研究国民经济的专家,这位学者型官员对统计数据的重要作用有着深刻理解。从媒体对谢伏瞻就任统计局长1年来的活动的公开报道中,就可以发现一个细节,像百强县这样的评比活动,谢伏瞻几乎没有提及。

  与百强县一样,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另外两个重要榜单:百强市与千强镇,同样发生了许多改变。按照惯例,每年一般都会召开一次论坛,同时发布千强镇榜单,如2005年9月在东莞、2006年10月在萧山。然而,2007年的千强镇榜单至今也没有发布。另外,2006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宣布,只是在国家统计局第131期《研究参考资料》上进行了发布。

  因此,在采访中,统计系统的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相对于各种经济排行榜来说,直接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翔实资料的基础统计,比任何一个排名都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而从2007年统计局的一系列具体工作中,就可以清晰地发现,这种转向正处于“现在进行时”。由此可见,2007年百强县悄然取消,正是切合了统计体系发生的工作转向。

  “太湖悖论”的冲击

  从1991年开始,九届百强县评比已经历过三起三落,1993年、1995至1999年,都没有进行百强县统计,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是2000年重新启动之后采用的。恰恰是这次取消之后的改进,百强县评比获得了普遍认同。实践中,百强县测评结果已被广为引用,成为反映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综合性指标。甚至美国著名的投资顾问公司高盛公司,也采信这个结果,作为评价一个县市投资的方向性指标来指导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正是百强县的这种“名片效应”,造成了全国各地对百强县的追捧。

  但是,相对于2000年重新启动百强县评比来说,目前面对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如果继续沿用原先的评比指标和方法而不加以改进的话,不仅不能反映县域经济的真实状况,还有可能出现极大的背离。”采访中,这一观点获得了统计系统工作者与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同。

  对这一观点提供最好佐证的,就是今年夏天的太湖水危机事件。

  太湖周围所有的苏浙县域都进入了百强县,更是在十强县中占据了2/3的席位。就在全国所有的县域都学习苏南模式,羡慕苏南县域经济的强大时,发生了震动国内外的环境危机事件。“太湖悖论”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中最沉重的符号。这次危机,也是对百强县发展模式的一次最大冲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二是评价指标体系。

  百强心态揭密

  指标求变

  板块变革的光荣与梦想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