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水稻专家谢华安当选中科院院士(4)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15:30 台海网

  水稻育种需要长年工作在田间地头,其艰辛是外人难以想象的。风吹日晒,雨淋水浸,给谢华安留下重度风湿性关节炎。生活条件苦,每月定粮14公斤米4两油,又由于一日三餐食无定时,加上过度劳累,他又患上严重的胃病。1987年7月和11月,不到半年内,他连续两次因严重胃病引起便血,几乎吃遍了各种能试的中草药。

  多年来,谢华安远离天伦之乐,承受工作和生活的双重艰辛。他上有父母双亲,下有3个孩子,每月几十元的工资,加上妻子在农科所做临时工的一点微薄收入,常常捉襟见肘。1987年,他被推选为农科所副所长后,立即说服妻子将来之不易的临时工作让给另外一个职工家属。为补贴家用,妻子租用了农科所附近4亩农田,种上柑橘。这一租,就是8年,直到1995年他们的第3个孩子参加工作为止。此时,他53岁,妻子也已47岁了。

  三十三年只为中国人要吃饱吃好

  谢华安的一生是与杂交水稻联系在一起的。他从农村来,又长时间留恋田间,具备着常人所缺乏的丰富的第一线生产实践。品种效应的好与差,什么样的品种农民喜欢,他最熟悉。他设计的育种目标,常常能取得不凡成绩。

  除了“汕优63”外,他还主持选育出“威优63”、“威优77”、“汕优77”、“汕优86”等10多个各具特色的杂交水稻新良种,累计推广8300多万亩。其中,“威优77”于1994年被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推广面积已占我国杂交水稻新组合的第4位。“汕优77”推广面积也一度居第5位。

  近年来,他育成的“Ⅱ优明86”在云南创下了亩产1196.5公斤的世界纪录,所培育的超级稻已连续4年实现头季、再生季亩产达到1300公斤以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主持的太空稻“II优航1号”创下百亩亩产928.3公斤的纪录,已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航天育种。

  梅花香自苦寒来。谢华安也曾经历过许多不顺和挫折。“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当技术员,一直到1972年带队到海南育种,才开始走上育种之路。这是他人生最大的转折。

  1972年,在海南,江西省宜春农科所水稻育种专家邬孝忠送给他15粒宝贵的种子。谢华安把其中的8粒分给本省同行,用剩下的7粒播在花盆里,一粒一盆,细心呵护,借机育成“矮优2号”组合。但无情的稻瘟病差点将他的心血吞噬。“汕优63”育成后,谢华安想,如果能将稻穗拉长3厘米,就可增产8%。但几十年来,无论他如何努力,稻穗拉长后,不是稻粒小量多,就是稻粒大量少,穗长、粒大、粒多、抗病、优质等综合素质高的目标,至今没有实现。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