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瓜瓞 燎原星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7日11:33 燕赵都市报

  仁者爱人,上善若水。

  爱和善带着温度温暖了世界,同时也以其潜存聚集的巨大能量传导、辐射、播散。一年10个,五年50个,感动河 北人物影响所及虽非如巨石击水,訇然滔天,却仿若湖中涟漪一波一波绵延不绝。

  和平年代难有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盖世英雄,也难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壮怀激烈,所以也难以产生惊天地泣鬼神的荦 荦大者。从燕赵都市报感动河北人物诞生那天起,就决定了他的平凡和日常,他的草根和民间,他们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再平 常不过的普通人,邻家大哥,隔壁小妹。但就是这些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埋头做事不求回报的姿态,使他们成为这个和平年代 的英雄,同时也决定了他们的影响方式,如春雨入夜润物无声,将人们的眼睛打湿,将人们的心灵温暖,虽微弱,却坚韧,虽 纤细,却执拗,将人世间的仁爱、孝慈、忠义等传统的道德元素及人性力量像种子一样植于大地上,并生根发芽。

  患癌的军人少校隋继国,为宣传推行捐髓事业,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他死了,身后无数大学生与社会爱心人士站出 来;热爱网络的邢台青年郭春辉,以“正义之师”清剿鸡鸣狗盗之徒,他死了,“正义之师”愈发坚强壮大,并在衡水、沧州 等地复制;懂得感恩的美少女刘默涵,成立“默涵助学基金”,反哺社会,受惠者变成施惠者。见贤思齐,薪火相传,榜样的 力量是无穷的。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故事,一个人在皑皑雪地上救过另一个人的命,那人要报恩,这人说你答应我今世你一定要 救助一个人,就是对我最大的报恩。那人答应了,做到了,并对要报他恩的人也做如是要求,于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

  有如绵绵瓜瓞,有如燎原星火。

  □刘江滨燕赵都市报副总编辑,“感动河北”评委

  隋继国:用生命洒下一路阳光

  在濒死之境他给妻子留下一份遗书在亲人的泪水中毅然走出家门跨上一辆自行车行全国宣传捐献骨髓科普知 识『以我的真诚将冰山融化一生向着太阳奔跑即使到达不了太阳也能获得一路阳光』成为他的绝唱

  2000年,被确诊脑癌和血癌的36岁少校隋继国骑上一辆破旧自行车,从天安门出发,一年跋涉6万里,散发自 己印制的捐献骨髓救助白血病人的科普资料。孤独的呼唤仅如旷野中一个微弱的小火星。

  两年后,隋继国在河北大学的一场演讲唤起500激情学子,初建的河北骨髓库中也从此拥有了第一批捐献志愿者。

  2003年,隋继国因未得到配型逝于白血病。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史上,留下一个标志性的名字。

  英雄身后不寂寞,个体的微弱星火燃亮了一束束火把,这火焰一天天扩张、耀眼起来……

  -旷野中的呼喊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往往最能够彰显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当生命倒计时开始时,隋继国刚刚展开人生最壮丽的篇章。

  1998年,一纸“白血病”诊断书将隋继国推向人生绝境。当时全国骨髓捐献志愿者总数不到10000,大量患 者因得不到相配骨髓而在绝望等待中死去。

  濒死之境,隋继国觉得人生的意义和方向赫然明了:帮助中国建立起10万人以上的骨髓库。

  2000年,他给妻子留下一份遗书,在亲人的泪水中毅然走出家门,跨上一辆自行车,始京津,过鲁皖,下浙闽, 走川渝……一路留下旷野中对白血病救助的呼喊。

  那个时候,城市匆匆的人流,没有过多留意这个脸色苍白、散发传单的男子。在一个偏僻的火车站,工作人员误认为 他是搞传销的,毫不客气地驱赶了他。

  医生断言他只剩下几个月。他将自己的生命大大地浓缩着。一本记录自己经历和心路的《挑战死亡》匆匆面世,他又 张罗着义卖捐款,还到河北大学的礼堂去,面对那些学子们,动情地讲述着白血病人的渴望和中国骨髓库的拮据。

  -年轻的追随者们

  张宏杰、石向东、苏明山、张庆伟、张天宫、刘英才……当年河北大学的50多个学生,很快组成一个志愿者团队, 跟在隋继国身后,一起振臂高呼,走上街头宣传骨髓捐助。爱心掀起滚滚热流,志愿者签名很快突破500人。

  然而,当时中华骨髓库资金不足,志愿者需自己花500元做血样检测。正在求学的孩子们一筹莫展。隋继国和学生 们开始跑企业联系捐助,然而事情并不顺利。

  张宏杰记得有一天,他们早早跟一个地处偏僻的企业约好会谈,出门前突然就下起了小雨,隋继国仍坚持骑自行车去 。他们大约骑了一个小时,浑身是水到了那儿,隋继国身体已经不好,上楼都气喘吁吁了,但去后却发现人家其实对他们的活 动没有太大热情,托辞要出去开会,隋继国语气坚定地说,“您去,我们等。”在冷板凳上等到太阳正中,最后还是空手而归 。

  然而,在最悲观的时候,隋继国爽朗的笑声、幽默的调侃、热情地追寻,成了学生们的精神支柱,也让学生们得到了 激情背后的磨炼。爱被引导到一个普世的大视角。

  隋继国的追随者们事后评价说,隋少校在绝境中屡屡展示的坚韧和不屈,让学生们学到了书本教育根本无法给予的东 西,他们至今奉为瑰宝,并终生受益。

  直到后来,燕赵都市报强势介入,牵线搭成了卓达集团的10万元善款,方圆了少校临终前的一个心愿。

  不久,隋继国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给自己的亲人留下了几万元的债务。临终,许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都赶到他床 前。有人手捧他的《挑战死亡》,含泪朗读那真实的豪迈:“以我的真诚将冰山融化,一生向着太阳奔跑,即使到达不了太阳 ,也能获得一路阳光。”-洒下一路阳光

  今天,当校园里、街道上,爱心社团在宣传捐髓知识时,他们得到了应有的理解和敬重。而张宏杰至今还记得,4年 前,他跟隋继国跑骨髓捐献,隋继国一踏上车,就像今天火车上的商品推销员一样,手捧骨髓捐献的资料,一个车厢一个车厢 地串着大声宣传起来。当时,看着有些人怀疑甚至嘲笑的目光,学生代表张宏杰都觉得不好意思了,隋继国却每次都激情如潮 。

  隋继国组织的活动成为了河北省第一次大规模骨髓捐献活动,而捐髓也成了当年全国公益事业的最大热点,各地青年 学生越来越多地加入到捐髓志愿者中,至今依然是其间最重要的群体之一。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河北省建立了骨髓库,志愿者 的血样检测费用也开始由国家经费支持。

  当年围在隋继国身边的那帮孩子们,已经接过他的旗帜。今年4月,毕业后在新京报做编辑的刘英才捐髓成功,挽救 了一个山西白血病女孩的生命;张宏杰入伍后则成为一个骨髓捐献最热心的宣传者,并随时等待自己配型成功的消息;其他人 也在走向社会不久即崭露头角。他们说,隋继国是他们的精神之源。

  隋继国的呼喊穿越时空,就在他离去一年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第20万人份数据入库。2007年,中 华骨髓库入库资料已逾70万人份,有800多位白血病人成功获救。国家骨髓库的负责人很有信心地说,我国力争在201 0年前建成一个100万人份数据的资料库。

  一位学者感叹说:中华骨髓库得以丰富充实的关键,是动员了民众募集志愿者和汇集慈善资源。民间蛰伏着无穷的慈 善力量。

  周伟:希望捐髓者像献血者一样多

  生活中和别人不同的是,周伟经常接到一些捐髓人的电话。有些配型刚刚成功的非亲缘捐髓者心里没底,看到这个“ 实例”没事儿心里就踏实了。

  2004年底,就读于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的大学生周伟,放弃了考研机会,赶赴省城为杭州一位患者捐献造血干细 胞,从而成为河北省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也因此被评为2004年度“感动河北”人物。3年多过去了,当年22 岁的大学生,如今已经成了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CT室的一名医生。

  周伟说,因为自己当时是第一例,做完后也有点害怕,所以回家后就使劲补,结果长胖了,其实对身体没什么影响。

  如今,生活在按部就班地往前走,只不过心里多了一份牵挂。受捐者的女儿有他的手机号,她偶尔会给他发一个短信 ,说一下她母亲的现状。周伟说:“只要听说她母亲又住院了,我的心就会揪起来,听说病情好转后自己也高兴。”

  另外,生活中和别人不同的是,周伟经常会接到一些捐髓人的电话。有些配型刚刚成功的非亲缘捐髓者心里没底,就 会找他询问一些相关的情况,看到这个“实例”没事儿,心里就踏实了。

  周伟说,自己捐献骨髓的那年捐髓宣传力度比较大,各高校有不少大学生都参与了进来。现在的年轻人其实还是愿意 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的。周伟希望将来捐骨髓能像献血一样,成为一件人们认为非常普通的事儿。到那时,那些白血病患者就 能找到更多生的机会。

  对于全省曾经关注、关心过他的人,周伟想说的话就是:除了感谢还是感谢。周伟说,当年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像他 现在用医术去救病人的命一样,都是应该的,“但我得到了太多陌生人的关心和爱护,让我毫无后顾之忧地走到了今天,所以 我心里全是感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