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无奈情绪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10:57 《环球》杂志
两种无奈情绪
海峡两岸:从包机到直航有多远

两种无奈情绪
两岸“三通”,是所有台商的心声

两种无奈情绪
机组人员

两种无奈情绪
空姐

  两种无奈情绪

  早在2003年的“台商春节包机”成功首航次日,《中国时报》就在一篇文章中说,“既然是包机,为何不直飞浦东机场”,“直航没有必要遮遮掩掩绕圈子,一切应以台商利益为考量”。该报社论更明确提到,直航是调整台湾经济体质的作为之一,“台商春节包机”应成为两岸关系迈入新境界的敲门砖。

  2005年,海峡两岸民航业者就当年的两岸春节包机业务安排达成共识后,台湾舆论及各航空公司、岛内工商业者都普遍对此表示欢迎。《联合报》发表社论指出,春节包机不仅事关数十万台商的返乡交通权益,在两岸交流当中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台湾当局在处理两岸事务时勿再以“意识形态”挂帅,否则将会使台湾的路越走越窄。

  记者从2003年开始跟踪采访两岸包机。其间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记者所接触的台湾同行在谈到包机时所表达出的态度多是:也没有什么突破,还有什么可报的?接受记者采访的台湾民航业者给的回答多是:一切和过去历次包机一样,我们的态度就是保证航行圆满,希望能早点常态化;而在机场遇到的台胞则多留下这样的话:希望不只是节日才有包机。

  这些回答中包含着两种无奈:一是各种各样的台胞的无奈;一是希望打开更大市场而迟迟未果的台湾航空业者的无奈。

  5年来的两岸春节包机,事实上还只是在规定时间内的飞航业务,航班总数也仍是有限,相比每年超过数百万人次往返两岸的数量,两岸客运包机运量仍然是湖之一瓢,因此每年包机都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

  航点少,也是两岸客运包机受限的一大问题。2007年3月,大陆方面在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宣布增加多个大陆航点。此举是大陆方面在目前台湾当局无意全面实现两岸直航的情况下,考虑到除北京、上海、广州、厦门以外许多在其他地区的台商的切身利益而提出的善意举措,但至今未得到台湾当局的回应。那些台商及其眷属即便订上了包机回台的机票,也需要辗转到四大航点,难免舟车劳顿,其间无奈不为人知。

  再说在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虽然2006年台湾当局允许他们乘坐包机回台过年,但定期性的两岸包机事实上很难照顾到他们的利益。因为春节包机的日程往往都在他们放寒假一段时间以后,而暑期也没有包机。

  同时,民航业者尤其是台湾的航空公司也有着另一种无奈。

  长荣航空在北京的联络机构早已准备了数百平米的办公场所,但近期记者前往采访时却冷冷清清。作为一个有实力的航商,长荣早已看好这片市场,也希望为往返两岸的同胞提供更多服务,却卡在台湾当局对包机常态化的限制上,只能卡位以待。

  事实上,早在2003年,台湾的航空公司都已抱持热烈的期许。那时,台湾6家航空公司所定机票价位均在3700元左右,而平时澳门航空公司卖的机票价格在4000至4200元之间,依当时台湾当局规定包机只能单向载客,且必须经停港澳,台湾航空公司的确不是为了“挖”春运的“第一桶金”而来。

  台湾远东航空公司驻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关思屏先生说:“包机不等于直航,却给了岛内航空业者对未来极大的想像空间。如果按照业者的初衷实现直航包机的话,是不可能亏本的。”

  目前每年约有超过400万人次往返于海峡两岸,即使以每人平均2000元的机票价格计算,海峡两岸一旦直航,仅客运就有60亿元以上的大市场。

  关思屏先生2003年曾坦言:“我们这次参与春节包机飞行也算是投资。这次如果没有参与,就怕将来失去直航时的机会和市场。”5年过去,直航还没等来。

  期待再度升温

  2008年1月,台湾地区“立委”选举揭晓,隔日台股交易指数开高大涨200余点,被岛内投资界专业人士解读为“两岸直航可能性升高而引爆资金行情”。

  就在2008年两岸春节包机似乎并不被热烈报道的时候,台湾证券市场的行情表现出了一种态度,一扫之前一段时间的低迷状态。有证券投资业者就指出,两岸若开放,资本市场的反应定将更加热烈,首要即是航运类股。

  台湾《经济日报》则提出,有关民生的法案,国民党更应率先启动自行提案,促其早日实施,尤其是多数人所期待的“松绑”两岸经贸政策和放宽对大陆投资上限,最优先的应是改变原有对“三通”、直航的“原则禁止、例外开放”的策略,代之以“原则开放、例外禁止”。

  1月中旬以来,看似2008年两岸春节包机并没有被媒体过多报道,但是随着岛内政局的变化,人们又升腾起新的期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