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寻找“视而不见”的财富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9日11:40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2008年1月28日播出:寻找“视而不见”的财富,以下为节目内容。 一、秸秆变森林 国际生态经济学的创始人鲍尔丁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地球就像太空中的一个孤立无缘的飞船,要不断消耗自己体内有限的资源,一旦资源耗尽,我们的生存就会面临危机。但是事实上,我们的身边还蕴藏着一笔非常巨大的财富。只是我们还缺少一副“循环经济”的眼镜,才会对这些财富视而不见。不过,有人已经率先开始关注这个领域了。 这一车一车满满地运送过来的,不是丰收时收获的稻谷麦穗,而是农田里一文不值的秸秆。农民们说,这里有个企业专门收购秸秆,出的价钱还挺高的。 记者:“今天带了多少吨的秸秆过来啊。” 农户:“两吨多。” 记者:“送过多少次了。” 农户:“送了基本是100来吨了,130几吨了。” 记者:“一吨多少钱卖给他们啊。” 农户:“190。” 记者:“经常过来送吗。” 农户:“我们是订合同的。” 在湖北省公安县这家专门用秸秆制造人造板的企业。记者看到,秸秆从一端送进生产线后,经过粉碎、分选、干燥、黏合、热压、抛光等工序,一张张崭新的人造板材就从生产线的另一端出来了。 万华生态板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文杰:““我们基本上一吨秸秆啊,能产生一立方木板,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每年这个生产线是5万立方嘛。” 这种人造板使用废弃的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出来的板材能达到木质刨花板的国家标准要求,这项技术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以前,秸秆就是废物的代名词。但在新技术的点化下,秸秆成了农民增收的小金库。 公安县青吉村支书郭良成:“每亩田增加收入起码是八九十块钱,老百姓也都欢喜。” 公安县青吉村村民周家典 :“都堆好就是堆的整整齐齐的,就是等收秸秆的车一过来,我们就把它卖掉。” 后来周家典发现,想要卖秸秆的农民是越来越多,他灵机一动,买了辆拖拉机做起了运输秸秆的生意。仅仅用了两个月,就把一辆车的成本给赚回来了。周家典家里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 公安县青吉村村民周家典:“从事运输业运稻草这个职业以后啊,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种田的要强的多,要强几倍,每年接近4万块钱收入,种田只能赚1万块钱。” 据了解,我国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7亿多吨,但是被有效利用的比例很小,各地焚烧秸秆的事件依然屡屡发生,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如果把这些秸秆利用起来造板,不但能降低污染,还能给农民增加收入。一条中等规模的秸秆板生产线,每年能让农民增收1400多万元,还能解决将近500人的就业问题。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