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4日10:08 中国经济周刊
清明节
复兴中国节

  时 间

  每年阳历4月5日前后(因为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的日期在阳历中相对固定)。

  传 说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随从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肉烤熟了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还带了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介子推母子出来。谁知,介子推母子宁肯被烧死,也不出山。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此日,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寒食节后与清明节合二为一。

  传 统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耕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时间接近,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寒食禁火及扫墓的习俗也变成为清明的一个习俗。

  清明,民间有踏青、插柳、寒食、扫墓等习俗,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有游玩赏春的欢乐,是我国一个极富特色、且非常特别的节日。

  插柳:一说和农业有关,清明是耕种的季节,插柳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业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插柳是为了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另一种说法是,古人认为清明是鬼节之一,为防止受其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

  扫墓:除寒食禁火祭拜介之推的传统外,古人认为,清明时节,寒去春来,万物萌生,不知先人的坟茔是否被狐兔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坍塌,所以要前往察看。一方面清除杂草,添土修葺,另外,准备些祭品,烧几张纸钱,举行祭拜。

  踏青:清明时节,正值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天朗气清,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景象,适宜郊游。古时候,每逢清明前后,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往往打扮地光鲜亮丽,呼朋唤友,扶老携幼,或乘船,或步行,成群结队地到城外游玩,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拔河,蹴鞠,斗鸡,饮酒,观赏歌舞等等。欢快热闹的气氛,让苏东坡都发出了“人生能得几清明”的感慨。

  故 事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因仕途坎坷,遂放浪流连于烟花柳巷,替妓女填词作曲,深受她们的喜爱和推崇,有“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之说。柳永去世时,穷困潦倒,群妓合资葬其于南门外。每年清明,群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称之“吊柳七”,又称为“上风流冢”,并相沿成习。每年清明,未曾“吊柳七”者,不敢到乐游原上踏青。这个业内风俗,一直维持到高宗南渡之后。后人有诗题柳墓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诗 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