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的小区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15:10 《法律与生活》杂志

  安逸的小区生活

  张莘(化名)今年已经58岁了,她是张芳的邻居。

  她所居住的是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建筑面积85平方米左右,套内的使用面积为60多平方米。

  由于张莘的继父曾参加过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并且在这次战役中牺牲了。作为烈士遗属的张莘的继母按照军烈属的待遇,获得了这套三居室的房子的租住权。

  入住廉租小区前,张莘的继母居住在崇文区台基厂附近的20多平方米的两间平房内,当时,张莘的继母和弟弟一家共4口人一起居住。

  “我家原来的房子属于南房,我继母住了一辈子平房。夏天就怕漏雨。我家的门前还自己搭建了一间小厨房,并且安装了上下水,以前没有下水的时候,都得提水。”快人快语的张莘对本刊记者说。

  而电视现场直播的摇号过程,成为了张莘记忆中难以磨灭的一瞬间。

  “电视转播那天,我们全家人守在电视机旁边,看着电视摇号,当时是从一居室开始摇,然后两居室,最后才到三居室。摇三居室时,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电视屏幕上共有三页,一页都有10多户。我家是在最后一页上,我记得我家孩子的脑袋几乎都快要钻进电视里面了,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找着了我家的号码——108号。”

  带着这份惊喜与激动,在房子还没有落成入住前,她和她爱人就迫不及待地去看了好几次。“当时,就知道自己是三居室,不清楚是哪个户型。当时施工的师傅都还没有走,但我们不知道门牌号是什么,因而第一次无功而返。等到摇号后,得知了门牌号,我们又去了一趟,当时还没有安装电梯,我们就爬楼梯上去。看着自家的房子,心里别提多兴奋了。”

  张莘家的房子可谓是南北通透的“正房”了,三居室中的客厅以及两间卧室都是朝阳的,每天阳光都能透过玻璃窗直射进来。张莘的母亲不用下楼,在阳台上就能感受到阳光的暖意。

  记者走入36号院的楼内,楼道比普通住宅宽敞得多,据住户介绍,“这里居住的伤残人员比较多,行动不便的人很多,为了能让轮椅自由穿过,因而楼道设计得非常宽敞”。

  U形的楼层东头与西头都是贯通着的,老人可以从东头走到西头。

  在楼内,记者看到楼道内摆放着一个大沙发,沙发上坐着几位老人,如同住在大杂院里一般,“这是人家不要的沙发,我们经常在这里聊天、溜达,遇到刮风下雨,不少老人都在这里来回走动”,以此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这一点,令张莘的继母,这位已经89岁住惯平房的老人颇感欣慰与舒心,也为她消除了一些生活的不便。

  能住多久

  “刚来时,老人非常不习惯,原来住在崇文区台基厂附近,那里购物非常便捷。有时老人心情好,自己就去大栅栏买东西去了。现在这些都不可能了。老人刚一来,特别不适应,感觉如同被关在天井里似的,哪儿都去不了了。现在老人也逐渐习惯了,她经常去门口的超市购物,尽管贵点,但这也是她无奈的一个选择吧。”张莘说。

  据记者了解,在36号院小区外,有一家小超市,里面商品很多,就是比大超市贵些。“除非是走不动道儿的人,但凡能走出去的,都不在门口的这家超市买东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住户告诉记者,“你看,这里的鸡蛋一斤卖3.8元,而此时其他地方都卖10元钱3斤”。

  据知情人告诉记者,“这里最初是承租给了个人,让其不以盈利为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居民。但后来,承租人又将超市转租给了其他人。”商品价格也就随着这次转租而提高了不少。“超市里面也卖菜,但很多时候菜都被放蔫了,也没有人买。”

  张莘还告诉记者,“刚入住的时候,大门口一到下雨时,就变成了泥塘,出行非常不方便。2006年,由街道办事处出资,改造成为了水泥地面,解决了居民的出行问题。”

  不仅如此,为了解决购物难的问题,居委会还牵线搭桥,定期有粮食送货到小区,并且送到住户家中,“粗粮、细粮都有”。

  健谈的张莘对于这套房子除了一份喜悦外,还带有一些担忧。

  “在最初来这里居住时,签订了一个合同,合同上注明:如果承租人死亡,其配偶和子女应将所居住的廉租住房腾退。我母亲今年都已经89岁了,考虑到腾退问题,我们当初入住时都没有装修。”

  与张莘有同样忧虑的人不在少数。据记者了解,36号院内的住户都是以优抚家庭中的持证人为承租人。租房合同为一年一签,而且必须是承租人本人来签字。该小区没有一家人的户口在此,小区内住户的户口还在原迁入地。

  目前,小区内也有不少过世的承租人,但还没有一户腾退房屋的。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这里租到一居室的住户,有不少都是没有上交原先的住房,他们都是有两套房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住户告诉记者。

  从张莘处记者也得到了证实,“我们家当时居住的房子也上交了,前几年那里的房子拆迁,给了30多万元,这些钱都押在了北京廉租住房管理中心。”房屋腾退后,“这笔钱会发还”,但面对飞涨的房价,“这点钱不足以买到城区内的房子了”。

  据媒体报道,廉租小区还发生过几起“撬门入住”事件。由于目前小区还有40余套住房至今无人使用,“原先分配到一居室的有些住户深感房子不够住,将闲置的三居室‘撬门入住’了”。

  记者注意到,现在空置的房子物业也统一给更换了崭新的防盗门。

  车位烦恼

  1930年出生的王光辉(化名)是位伤残军人,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用邻居的话说,“他属于老革命了”。

  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王光辉面对记者,显露出对曾经的光辉历史的无比自豪,底气十足地向记者滔滔不绝讲述起来。

  从老人的话语中,记者体会到了一份那个年代人们对于信仰的追求。

  2004年,王光辉从北京市崇文区搬到廉租小区,“原先5口人居住在12平方米的平房内,现在,一套63平方米的两居室”,让他感到很知足。

  王光辉是小区内的积极分子,居委会有什么事情,他都热情参与。

  目前,他最为苦恼的就是小区的车位问题。王光辉有一辆残疾车,而与他同住的儿子有辆汽车,他们一家品尝着无处停车的困扰。在36号院内,同王光辉一家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

  由于36号院是廉租小区,因而在最初的设计时,这里没有像商品房那样配备小区固有的车库或车位,只是在南面附近设置了一个自行车车棚。

  记者注意到,一到晚上,小区外的自行车车道上就停满了汽车。据居民介绍,以前居民的汽车都是停放在小区院内的,后来居委会和物业一起,将所有的车子都清理出去了,现在院内没有停放汽车的地方,小区内的不少住户都将汽车停放在了院外马路边上。

  有住户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小区当初并不是因经济困难而入住进来的,小区内没有一户是因为吃低保而入住的,跟现在申请廉租房的标准不同。”现在小区内,有些伤残军人“一个月能领取6000~7000元钱呢,买车也很自然”。

  示范作用不容磨灭

  同样,“各区对于优抚对象不同的待遇”也同样让小区内的居民感到困惑。

  这里聚集着来自城八区的优抚对象,“各个区对于优抚对象的待遇也略有不同,有些区比较富裕,每逢过年过节都会送东西,而有些区相对来说,每逢过节送的东西就少一些,这也产生了不少矛盾”。

  2007年过年时,崇文区给优抚对象每人发了个29寸大彩电,开车将彩电拉到院内,吆喝着“崇文区发彩电了!”此时,崇文区的人面带喜悦,而其他区的人也有表示不满的。

  一些住户告诉记者,“每到过年过节,各个区就会派车来送温暖”,在小区内的老年活动站门前,“摆上了战场,喇叭里大喊:某某区的来领东西了”。这样一来,“大伙儿都会下去看,不是这个区的人也就开始了抱怨:都是优抚对象,待遇为什么不一样?”

  采访结束时,每一位被采访对象都表示,住房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每家都有每家的困难”。如果安排的是一些生活困难的中青年家庭,36号院的黄金地段会受到热烈的追捧。

  在一些国家,廉租房制度被称作是社会的“首席稳压器”,对于控制房价、提供保障、稳定民心都起到相当的作用。

  36号院的住户尽管有着某些生活的不便,但它作为首都首个廉租小区所起到的示范作用不容磨灭。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