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俄媒体称西式思想已在中国通行无阻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09:37 青年参考
编译邢涛
认为中国非常传统且很自我,是对中国的误读。全球化,更确切说是“西方化”,对中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来说是无 法避免的。今天,西式作风和西式思想早已在中国通行无阻。 中国人休闲时都干些什么?怎么休息?如果将这个问题随便提给街头遇到的莫斯科人,他可能会觉得很难回答,或许 会将中国人与日本人弄混,说一些日本人喜欢的如音乐节目啊,游戏机啊,乒乓球啊什么的。对,只有乒乓是对的。在中国乒 乓确实算是全民运动项目,大家不仅喜欢看有关它的电视节目,还喜欢自己玩。只要有空闲的一个小角落,即使是家里的门厅 ,或是校园过道,必然会放置一个乒乓球台子。 几年前,卡拉OK曾席卷中国,但现在渐渐不流行了。还有一些中国人像一些俄罗斯人一样爱打保龄球。而中国富商 大都爱打高尔夫,很多人几乎天天打,他们的这种兴趣在中国很多大型城市催生出很多高尔夫球场。年轻人当然是喜欢足球, 经常是在大街上就玩起来了。 中国人对旅游的热爱以前只是局限在国内,他们常常去海南岛度假,就像我们常去的克里木一样,而大连就相当于我 们的里加港。随着中国出国手续日渐简化,中国人开始爱上了出国游。很多人都喜欢去美国,去俄罗斯一般都是去远东地区或 者是堪察加。滑雪一般去奥地利。 对于流行文化,中国人的口味与“地球村”其他住户没有什么不同,当然会带有一些本地特色。大部分中国人更喜欢 本国电视节目和电视剧。中国人每天大概要看3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其中1小时是看电视剧,这几乎是世界所有电视观众都喜 欢的一道“大菜”。有意思的是,中国政府对此也很支持,每年投资国产电视剧约为20亿元人民币。 说到俄罗斯影片,中国人对此并不陌生。中国人不仅对俄罗斯美术评价挺高,也非常喜欢俄罗斯(苏联)电影,甚至 翻拍了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但俄罗斯当代电影,非常遗憾,很少出现中国大银幕上。即使这样,还是有一批俄罗 斯电影的追随者,他们有自己的“影迷俱乐部”,自发将俄罗斯书籍和电影翻成中文。据调查,近65%的中国大学生对俄罗 斯电影感兴趣,他们不仅知道苏联老电影,对当代俄罗斯电影也很了解。中国人喜欢俄罗斯的电视剧有《情迷彼得堡》(曾在 央视8套播放),也非常欣赏俄罗斯歌星维塔斯的美妙歌喉。维塔斯只是去年才来中国开首个个唱,但他的歌迷俱乐部已有3 万人。 如果说中俄在艺术上有过很亲密的接触,但在美食上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了。很久就出现在北京的、名字很响亮的“莫 斯科餐厅”现在就是个破落的小酒馆。而西式大餐,确切的说是西式快餐在北京却遍地开花。比如肯德基、麦当劳和其所卖的 咖啡。中国人对茶的喜爱是忠贞不渝的,但年轻人早就开始仿效欧洲传统,开始在咖啡馆喝咖啡。 中国人放松时出手很大方,但他们休息的概念与我们不一样。一般中上层人士招呼客人都去宾馆饭店,而乡村度假屋 ——我们俄罗斯人的最爱,一般是普通大众才去的。中国人在家招待客人一般用茶,出外郊游一般是全家一起(顺便说一句, 在中国区分已婚人士似乎不能凭结婚戒指,因为中国不管是老辈人还是年轻人都没有常戴婚戒的习惯)。 现在,中国人有去城市公园散步的习惯。当阳光明媚时,年轻人拿着笔记本电脑懒洋洋地躺在草地上放松休闲,爱侣 们牵着小狗出来散步,这在北京早已不是什么新鲜景致了。养狗让北京市民花费不小,四环内北京养狗居民每年要上交60美 元的税,而在不久前这一数额上涨到270美元。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北京开始流行养一些新奇古怪的宠物:巴西龟、 珍稀鸟、迷你猪,宠物主人也带着它们出去散步。 别墅在我们的记忆里,是中国月收入在1万美元的精英才会拥有的,而不是什么时髦或流行。中国人对俄罗斯帐篷式 旅行很陌生,自行车旅行在中国也很少。早前,中国大街小巷充斥着各种自行车,现在也已被汽车取代。在北京也出现了莫斯 科式的拥堵,莫斯科式的护卫车,顶着闪闪发光的信号开出一条通行道,很有首都架势。 (::俄罗斯《焦点》杂志)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