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倒挂造成提前退休人数增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7日23:56 中国经济周刊

  据悉,养老保险的替代率(编者注: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目标是40%-60%,如果替代率大于1之后,那么退休后挣的钱比在职时还多,造成基本养老金倒挂。倒挂对社会的激励机制的影响是负面的。

  “伊春类似的情况就很多。”伊春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伊春林业工人的平均工资在2006年前为340元左右,‘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最高的拿到500多。按照目前黑龙江省社会平均工资960元计算的话,每个月缴纳的个人部分就达到190多元,几乎就是自己工资的一半,严重影响了目前的生活。交不起的人只好断保、停保。可是按照社会平均工资计算,退休人员一个月却可能拿到800多元,这就造成了大批职工开始提前退休。”据其介绍,省级统筹前,伊春每年退休人员都控制在2000人左右,但省级统筹后,所有的口子都开了。“企业和地方政府都认为退休一个就减轻一个负担,甚至形成了‘一人有了养老金,全家都稳定’的概念,就不再严格把关。所以,目前伊春50岁以上的职工基本都进社保了。”

  “的确,省级统筹后,由于养老保险基金主体的转移,一些市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全面放开了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口’的控制,甚至认为只要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缺口,省里都会为其兜底。”姚丽英介绍说:“比如,一些地市在省级统筹前根据本地的基金承受能力,没有执行特殊工种和因病非因公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提前退休政策,而省级统筹后,他们不仅放开了政策,有的地市还在审批和劳动能力鉴定中违反规定放宽了标准,其结果是提前退休人数增加比较明显,给基金支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姚丽英说:“作为不发达地区,我们迫切地希望实现社保全国统筹,因为全国统筹越早实现,困难地区就越早受益。”

  全国“一卡通”行不行?

  今年两会期间,由于珠三角地区农民工退保引起的养老保险转移问题成为热点:体制边缘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往哪里转?体制内的养老保险关系怎么转?

  在黑龙江省劳动保障信息中心主任徐树看来,“养老保险转移难的问题,由来已久,根本原因只有一个:社保制度改革没有适应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劳动力流动形势。劳动力流动频率加快,已经彻底突破了计划经济下的地域限制,而养老保险制度仍然限制在‘统筹区域’范围内,强行要求劳动关系和养老保险关系高度统一。流动的‘离心力’和养老保险的‘向心力’必然产生冲突。”

  在制度设计上,社保关系与劳动关系不能分离,统筹层次过低也造成了统筹区域之间的博弈。由于统筹层次过低,劳动者跨统筹区域已经成为经常行为,但制度又规定了跨统筹区域转移不转移统筹部分,而计算离退休待遇时,又要与个人账户缴费年限等挂钩,人为造成了统筹区域间的博弈:即转出地留下统筹积累,转入地相应增加了隐性债务;在转出地个人账户绝对额度较高时,转入地无法记账。同样,转入地还要承担视同缴费年限带来的问题。比较明显的就是经济发达地区不愿意接收经济不发达地区转来的养老保险关系,从而设定了重重门槛,比如必须退休年龄前多少年转入,或者在本地缴费15年以后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等等。而在一些统筹层次比较高的地方,虽然统筹区域内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已经不成问题,但养老保险异地经办仍然受财政体制的制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