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救赎:3000点位下的华丽转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8日14:50 新世纪周刊

  在国人一遍遍追问中国股市到底怎么了的时候,在沪指行将跌落到3000点以下时,在保持了长久的市场缄默后, 来自监管层的利好消息开始组拳出击,中国股市疑似见到曙光。

  -本刊记者/陈焱

  中国A股市场正经历着一个紧要而微妙的时刻

  “股市大涨300多点!”2008年4月24下午3点05分,股市的交易时间刚刚结束,家住北京静安庄一小区 的股民邢欣就兴冲冲地给同是散户的妹妹发了条消息,但随即她又补发了一条,“没什么意思,不过是交出去的学费补回来, 就这差得太多。”

  只轻轻纵身一跃,沪指便从前一天危机四伏的3000点位阴霾下蹿至3557.75的高度,完成了一次刺激而漂 亮的华丽转身。

  印花税下调的利好终于兑现,此举已被市场引颈期盼得太久。

  搭乘股市的过山车

  邢欣只有不到两年的股龄,还是个股市的“菜鸟”。2006年10月,正是“中国疯牛”的时候,邢欣经不住同学 的劝说和“全民皆股神”的诱惑,瞒着家人拿了20万元进入股市。不料,在短暂的狂欢后,“5·30”大跌就让她将三个 月的收获化为乌有,还损失了将近5万元。

  邢欣的资金在逐月缩水。从2007年10月的6124.04点到今年年初的4000点,再从4000点到刚刚 过去的3000点,仅仅半年时间,邢欣和许许多多如她一样的新股民一样,搭载着中国股市这列过山车,一路向上狂奔,随 即又转而一头奔向深渊。“赔得差不多了。先是惊心动魄,后来这几个月都麻木了,昨天(4月24日)又受点刺激,呵呵。 ”邢欣没敢告诉老公和父母自己给股市交了多少学费,只和妹妹一直保持着短信切磋,她说自己表面的缄默并没有掩盖内心的 焦灼,“家里人也知道我在赔,但我不说,他们也就不再多问。”

  对于这样的暴涨暴跌,被套的邢欣缺少心理准备。她持有最长时间的股票已经有快两年,现在不仅没有赚钱,反而还 亏损70%以上。“我一共有六只,都在亏,即便今天涨了,亏损最少的一只也还亏40%多。”邢欣说:从前自己每次看到 大盘上有一抹红晕就很有信心,但春节之后的这种持续疲软严重地损毁了她的信心,“心里有股怨气。”邢欣无奈地说,“不 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解套,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原来以为可以从股市里挣点钱,换一处离学校近点的房子,现在这样的想 法已经没有了,还是好好工作,换房的事,得等。”

  ??

  这仅是中国股市过山车上的一位乘客,但她是一个普遍意义下的符号。按照“救市派”的说法,现在被深套在中国股 市的绝大多数是像邢欣一样的中小股民与基民,大户早已跑了。“他们(投资者)在股市好的时候被忽悠进场,在不好的时候 深陷套牢,如果他们想要出逃,必将付出很高的成本代价。”

  指数,指数

  每个人都在备受煎熬,但未必能“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中国股市的诡异被全球目光关注。“整体震荡”是近10 个月来中国股市的明显格局。这样几个数字必将被记忆:上证综指2007年5月9日首次突破4000点,2007年10 月中旬攀升至6124点的历史高位,上涨2000多点,涨幅超过50%。然而,仅仅5个月之后的2008年3月,这个 中国股市标志性的指数又跌至4000点以下,跌幅达35%。10个月内,沪深两市总市值从16万亿元左右,上涨至近3 4万亿元,又跌落至25.8万亿元。4月18日,上证综指终以3094.67收盘,A股岌岌可危,3000点位的关口 难保迹象明显,市场绝望气氛浓重。4月22日下午1时49分,沪指在低开低走、一路下挫超过4%后,终于击破3000 点,跌至2990.79,从去年10月攀上的山顶6124点滚落到了山腰下。

  这期间,尽管4月20日《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的出台,被市场当作中国证监会出手救市的首 轮政策利好,但4月21日市场高开低走的走势表明,这一所谓的政策利好,竟沦落成场内资金借利好出逃的绝佳良机。市场 的不确定性和迷惘感被放大,投资者依旧心里没底儿。

  有统计显示:仅进入2008年一季度以来,A股总市值就已经蒸发了超过12万亿元,这相当于2007年中国G DP的40%多,散户的亏损几乎普遍超过50%。很多人中途被迫割肉离场,股市开户数锐减,成交量日益萎缩。股指惨烈 下跌,市场哀鸿遍野。

  那真是一个微妙的时刻。大多数的投资者还来不及为这个13个月来的新低哀叹,随即到来的4月23日上午,盘面 就有如神助地发生了变化:先前大幅下挫,几乎逼近跌停的诸多个股迅速地收窄跌幅,徘徊在红绿之间的个股翻绿变红,而那 些勉强保持住红色的股票,则迅速拉升了。“政府有可能要出大动作”、“救市的曙光就要到了”??主抓经济问题的王歧山 副总理近日前往中国证监会调研的消息也被爆出,坊间开始流传各种救市的真假消息,投资者的情绪隐隐被高涨起来。市场疑 似见到曙光。

  缄默的官方和激辩的民间

  就在指数疑神疑鬼一个劲儿往下掉的同时,从2008年3月初至4月中旬,望不到底的投资者将殷切的目光齐刷刷 地转向政府,开始寄希望于政府和股市的直接监管者,市场上日渐响亮起来的“政府救市论”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共鸣。

  一直按耐着的媒体终于忍不住发声。4月2日,作为央视经济节目“拳头产品”的《经济半小时》播出《我们到底需 要一个怎样的股市》,强烈呼吁“监管者切实履行承诺,尽快采取措施保护投资者利益”。而中国人民大学证券与金融研究所 所长吴晓求等人在该节目中更是言辞激烈:“现在看不出来我们的有关部门如何来支持这个市场的发展”,“对中国资本市场 的歧视,来自灵魂深处的歧视亟待改变”。舆论哗然。

  在另一个“战场”,一场更大的论战却已全面爆发。以刘纪鹏、叶檀、华生等人为代表的“救市派”,以胡舒立、许 小年、易宪容等为代表的“不救派”,连同“中立派”们围绕政府是否该出手救市展开了激辩,前者认为政府救市已经刻不容 缓,后者则认为“股市不应救,不能救,亦不必救,靠市场自我调节”。一场救与不救的激辩在经济学界迅速展开。

  外围论战掐得正酣,市场内悲观恐慌情绪正迅速蔓延。从私募到开放式基金再到证券研究机构,所有的人都在悲观中 看空,在失望中恐慌。采访中,当记者问及一证券基金投资经理:都跌到3000点了,中国股市的最坏时刻是否已经过去? 这位业内人士不无遗憾地表示:我们有做好气温继续下降的心理准备。

  面对学界和市场的争论,官方始终保持缄默,迟迟未予出炉的“救市”政策,似乎更在传递着监管新思维的微妙信号 ——一直生存在 “打压与救赎”式的A股市场,要依靠自身寻找市场方向。真是这样吗?怀疑论甚嚣尘上,市场越发显得不 明朗。

  4月23日晚间,消息传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4月24日起,调整证券(股 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3‰调整为1‰。《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下调为千分之一》政策终于推出,当晚的财经新闻就有 业内人士预测:此举将为交易成本畸高的中国股市减负,股市明天要暴涨。

  败也印花税,成也印花税。4月24日早盘,果然,在印花税调整的特大利好刺激下,A股市场全线沸腾,投资者在 彻夜的等待之后,昨日终于迎来两市指数7年来最大的单日涨幅,两市均上涨超过9%,接近涨停,证券营业部终于迎来了投 资者久违的欢笑声。

  小幅上涨的行情在4月25日继续着。

  “救市说”又被重提。身居上海的经济评论人叶檀为市场叫好,当晚写下评论,认为这是资本市场的胜利。“印花税 阴霾”终于过去,股市上下,姹紫嫣红。“本次下调印花税就是对这一年来的情况进行纠错,并逐步恢复由于前期暴跌而丧失 的市场信心。另外,从包括限制大小非、下调印花税等各种政策信号来看,目前管理层越来越倾向呵护市场。”市场人士认为 ,印花税调低的利好终于兑现,但被市场预期得太久,高开后或有反复已成必然,不过,管理层在3000点呵护市场的决心 已显现,大盘理性整固后仍有脉冲式反弹行情,可认为短期剑指4000点。

  股市:救,还是不救?

  访谈动机:

  从3月底至今,随着股市的大幅震荡下行,持续一个多月的“救”与“不救”激辩言论甚嚣尘上,各种“救市”消息 扑朔迷离。一边是股市持续暴跌下,投资者积蓄起的难以掩盖的强大怨气,一边是面对种种呼声下监管层面区别于以往的“岿 然不动”。围绕“政府应不应该救市”这个问题,国内财经评论界也发生了尖锐的分化乃至对立,两派在嗓门分贝明显不对称 下甚至惹出了不小的笔墨官司。

  救,还是不救?是态度问题,还是能力问题?——总之,是个问题。

  救市派 “不救市不纠偏是双重不作为”

  3000点险些失手前,政府终于调减了印花税,这个点位是政府认为该出手救市的成熟时机了吗?

  纠正市场制度性偏差是政府的责任,任何时候都该做,谈不上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不该做,这么做也是为了防止市 场崩溃。

  下调印花税税率和几天前出台的《指导意见》是否表明政府开始救市?

  代表政府开始纠偏,是政府履行信托责任的第一步,但还有疏漏,需要配套措施。证监会《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 份转让指导意见》实行第一天,股市高开低走,这不是政策干预失效,而是在市场急剧下挫的过程中,这一提振信心的药还不 够猛,这付药还存在较大的副作用。管理层在出台了第一个政策之后,有必要尽快出台第二个、第三个政策,一则堵住政策漏 洞,二则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继续稳定市场预期,让投资者了解,管理层有能力、有决心解决市场的疑难杂症。市场需要的 是十二道金牌,而不是一道有始无终的金牌。

  下调印花税是资本市场的胜利。从配套的政策来看,政府正在完善市场基础,希望通过正向的激励制度,起到优胜劣 汰的正循环。印花税下调,相信这一措施将给股市带来极大的提振作用。管理层给了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强大的资本市场是 中国所有人的共同心愿。

  证监会称“自己不会承担救市的角色,不会重蹈政策市覆辙,但会研究股市下跌背后的情况”,这好像有别于往次政 策救市的做法,这是改变传统调控手法的一个信号吗?

  政府一直想变,从新股发行到大小非解禁,都想用市场手段解决问题。但是,因为大小非成本低等本来就是制度缺陷 造成的,所以必须纠偏,不能以市场化为幌子,不履行政府责任。总的来说,总体上政府应该纠偏,在具体市场操作上政府应 该放手,减少审批。如果管理层继续出台明确的纠偏政策,堵住利益输送的大血管,向所有投资者展示维护公平交易制度的决 心,那么,市场将会得到正向激励。但这绝非证监会充当单枪匹马的大侠就能够完成的使命。

  从美国一连串的救市动作中,人们发现,在所有救市之举中,政策救市是排在首位,也是最先启动的,但现在“政策 市”运用到中国资本市场却遭到很多批评。

  这是因为市场化与政府的责任遭到误读,以为防止市场崩溃就是反市场化,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错误的,而美国不存在 这样的理论争论。

  现在深套股市的绝大多数是中小股民与基民,挂着市场的幌子反对政府救市,实际上是在为大资本、外资和部门利益 张目。不救市到底保卫了谁的利益,已经非常清楚,不救市理论的持有人,事实上已经成为外资、国有大资本的代言者。

  美国挽救资本市场信心的人,是央行行长,是财政部部长,甚至由总统亲自出面,而证监会负的是监管之责,无力对 于市场信心起到关键作用。谁更应该冲锋上阵?

  所有相关部门都应该尽责,不能推卸责任,尤其是财政部、央行等部门,在金融大部制实施以前,必须尽快将目前的 协调机制落到实处,各司其职,需要更高层面统筹协调。面对资本市场的危机,政府不必拘泥于本本主义者所谓的成熟市场估 值体系,不能再把股市当作经济降温的工具,而应顺应民情,尽快推出实质性的利好措施,以及市场化的交易举措,降低印花 税,试行融资融券制度,将股市保持在平衡状态,为中国经济转型做准备。救市,就是挽救中国经济!

  无论救市与否,一个大起大落的资本市场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政府该对股市的稳定负什么责?

  政府对于股市的基础制度建设、市场的监管负有不可推卸的信托责任,只要尽责,股市就会缓慢走向健康,不会神经 质地大起大落。

  暂不谈救还是不救,呵护市场的决心政府应该还是有的。

  是的,政府不希望市场崩溃,但他们应该表现在行动上

  就目前的市场而言,救市与不救市的后果各将是什么?

  用“纠偏”一词,而不是“救市”,会使中国股市健康,中国拥有健康的直接融资市场,使中国实体经济得到充足的 养分。“不纠偏”则会进入恶性轮回,中国资本市场失去资源配置价值,估值系统崩溃,被外资与权贵机构抄底,普通投资者 埋单,最后不得不由政府出面股改,而后股市神经质大涨,如此周而复始,导致中国实体经济也无法强盛。既不提振市场信心 也不纠偏是双重不作为。

  不救市派 “政府不要再干扰市场了”

  股指在3000点关口,投资者恐慌情绪加剧,你却说:中国股市真有那么脆弱吗?言下之意似乎是:没必要太担心 ,市场会自我调节。

  这里有几个问题大家要认识清楚。一是中国股市近几个月的一直下跌,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自身 的原因就在于中国股市在早两年的时间内快速上涨,其上涨幅度早就超过一些上市公司的基本价值了。既然股票的价格背离了 上市公司的基本价值,其价格作一定程度的调整也就很自然。特别是在国内股市向下调整时,正好面对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危机 和震荡。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震荡不可避免地会传导到中国股市来。因此,当前国内市场会因为自身的原因下 跌,也会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弱势而向下调整。特别是在国内股市如此脆弱的情况下,只要国际金融市场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容 易掀起股市下跌的波澜,投资者一定要小心为上。

  为什么那么强烈地反对政府救市?

  干扰市场。政府的一些政策严重干扰了一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和他们的企业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如何来判断 市场走势,如何建立起市场之信心?比如说,中石油、中石化之所以最近会大跌,完全是政府的一些政策作用的结果。这些企 业的发展本身有其内在市场发展规律,企业有其基本定价权,但是现在这些企业的定价权没有了,完全由政府来决定。

  按您的意思,股市持续下跌是政府干扰作用的结果?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因为这一轮股市下跌的原因有很多。但我们要找根源所在。

  国内股市这样快速的下跌,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在哪里?大家应该看到,并不在于政府如何来救市。目前国内股市 的快速下跌,除了国内外多重原因之外,最为重要的方面是权重股、蓝筹股全面下跌。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投资者失去了市 场信心。

  股市权重股代表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基本面,代表了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基本格局。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在国家经济基本 面没有改变,国家经济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权重股不仅不会下跌,反之其价格应该是向上的。但实际上国内权重股 不仅没有向上,反之成了下跌最为严重的重灾区。那么国内股市的权重股为什么会持续下跌?问题就在于政府对这些上市公司 干扰太多,特别是一些政府职能部门专门出台一些与市场经济离谱的政策。而这些政策实行,自然让投资者无法知道这些公司 的价值所在,也无法建立起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信心。如果股市的投资者无法建立对这些上市公司的信心,那么国内股市要走 上正轨是不容易了。这就是目前国内股市持续下跌的根源所在。

  现在都在谈如何重建市场信心,那么挽回市场信心的关键又在哪里?

  股市的大跌,受到伤害最大的是股市的蓝筹股,是投资者认为可以长期持有的股票。如果说,国内股市的蓝筹股还是 这样大跌,整个股市的信心一定会荡然无存。因为蓝筹股不仅代表着整个股市的质量与架构,也代表了股市的未来。一旦股市 投资者信心丧失,不仅会出现整个股市的恐慌性抛售,也会把中国金融市场推向更大的风险之中。可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 看,股市上的权重股价值早就严重低估了,如果这个方面不调整,市场就无法建立信心,股市也就不可能发展与繁荣。而且权 重股价值严重被低估,就在于政府政策干扰太多。只有清除这些干扰,才能让国内股市重新走向正轨。

  总之,对于目前国内股市,再也不能仅仅关注或观察了,而是要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宗旨,以铁腕的方式重建对蓝筹 股的信心。在这里,政府有两方面的事情可做。一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股市的蓝筹股价格严重低估,二是重新整顿市场秩 序,严厉打击市场各种内幕交易,决不可心慈手软。

  “救市”簿

  三大政策“救市”

  1994年7月30日,中国证监会宣布三项“救市”措施: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 ;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

  背景:这次救市是在低迷行情持续一年半之后,市场信心处于极度涣散的状态下,管理层在市场的重压之下突然出台 了三大利好,将市场从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市场反应:出台后第一个交易日股指急速飙升33.2%,上证指数短短33个交易日从最低的325点上涨至10 52点,涨幅为204.13%,成为我国证券史上股指上涨速度最快的一次;随后是长达一年多的下跌之旅,最终于199 6年1月19日见底512点。

  “5·19”行情

  1999年5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召集全国券商讨论国务院有意发展证券市场的意见,管理层推出了“改革股票发 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等政策建议。其后在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6月14 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 展》,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要求各方面要坚定信心,发展股市,珍惜股市的大好局面。

  背景:1999年5月9日发生了美军“误炸”我大使馆事件,上证指数跳空下行逼近千点。

  市场反应:历史上有名的“5·19”行情展开,网络概念被市场暴炒,上证指数在30个交易日内上涨64%。其 后两年时间里,上证指数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并于2001年6月14日达到最高点2245.44点,随后便展开了长达4 年的熊市之旅。

  暂停国有股减持

  2002年6月23日,国有股减持暂停。

  背景:2001年开始,在国有股减持的触发之下,股市如同掉了线的风筝一样一头往下直坠。无论管理层对国有股 的减持作出何种解释,市场仍然是无动于衷。在此种情况下,万般无奈的政策只能亮出最后底牌。

  市场反应:引发“6·24”井喷,不过次日即见顶回落,继续漫长的熊途。

  “国九条”出炉

  2004年2月2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出台。

  背景:2003年4月,“非典”流行,行情回落。

  市场反应:正处于反弹途中的股指越过2003年高点1650点继续上行,至2004年4月7日见顶,随后一路 下跌至2005年6月6日,在K线图上铭刻出耳熟能详的998点。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