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解放军7小时建起帐篷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1日01:55 华龙网-重庆晨报
铁锹开路攀上萝卜寨 红军团抵达汶川后,立即在威州、雁门两镇24个行政村和社区的107个点,运送帐篷、食品和水等救灾物资,抢修道路,掩埋尸体。 5月17日,派往萝卜寨的一支38人小分队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用工兵锹挖出一个个仅可容脚的小坑,硬是在60多度的斜坡上开辟出了一条巴掌宽的小道,碎石随着余震往下滑落,而脚下就是数百米高的悬崖。 官兵们就这样边开路边前进,十余公里的山路,走了近5个小时。到达该村后,小分队立即展开了对伤病员的搜救,并积极帮助村民从废墟中搜寻粮食和生活必需品。 但对村民无处安身的问题,他们也一筹莫展。集团军了解情况后,决定将第一个灾民安置点建在该村。 7小时建起帐篷村 红军团的500多名官兵22日凌晨四五点就从宿营地出发,一路急行军赶往萝卜寨。集团军许勇军长也乘直升机赶到现场指挥。 官兵赶到后迅速卸载物资、平整地面、搭设支架、打桩固定。经过近7个小时奋战,“云朵上的街市”萝卜寨村搭起151顶帐篷供灾民住宿。 这是5·12大地震后汶川县第一个村级受灾群众安置点,全村224户、1071人都住进了帐篷新居。 记者于5月28日黄昏抵达萝卜寨。官兵们正帮助老百姓在废墟中抢挖粮食和腊肉。 红军团战士天天给村民抢挖粮食,疏通道路,自己的营区却极其简单,包括排水沟等设施都没有挖,山中夜晚经常下雨,战士们晚上往往只能裹着潮湿的被子睡觉。伙食也很简单,每顿都是稀饭,就着凉拌的野菜——灰灰菜。 勇敢的拖拉机手 萝卜寨是一个距离国道公路11.8公里的一座羌寨。 由于盘山公路被滑坡的巨石砸毁,大部分路段都需要步行,这也是记者在徒步前往映秀后的第二次长途跋涉。 因为沿途都有塌方路段,记者不得不经常负重小跑,因此也感觉到十分劳累。走了很长一段距离,终于碰上了一辆运面粉的拖拉机。老乡热情地让记者搭车。 布满大石块的道路下面,就是悬崖。面粉车在路上行走十分危险,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摔下悬崖。但勇敢的拖拉机手却临危不惧,在泥石和巨石之间左突右闯。就这样,一路上提心吊胆地到达了萝卜寨。 寨子里没有电,除了远处县城里透过山脊传来的微弱光晕外,就是新增坟墓上的长明油灯的光亮。伸手不见五指。 夜晚只有睡在帐篷中,相比在军车上过夜,好处在于起夜时不用跳车,但翻身时总是被砂石地上凹凸不平的石块弄醒。一夜无梦,醒来时,衣服已被露水打湿。 采访完毕,记者还想搭乘拖拉机下山,但村民说轮胎坏了,不能走了。好险啊,幸亏车胎没有在来的路上坏掉。 本报特派记者 仇峥 实习生 张晓晓 汶川报道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