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林业大县转型后的劫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01:19 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林业大县转型后的劫难
平武曾经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京华时报:林业大县转型后的劫难
受灾群众从废墟中捡拾自己的东西,准备重建家园。本报记者 夏永 摄

  川北小城平武,始建于西汉,被大山包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宝成铁路修建时,平武的森林资源引起重视。1958年,平武伐木厂组建。平武从农耕时代进入林业时代,经济得到改善。

  40年后,中国禁止砍伐天然林,平武的林业产业链迅速消亡。阵痛之后,平武在新世纪找到矿业、水电之路,刚刚起步即遭地震之灾。如今,剧痛后的平武开始慢慢重生。

  □本报记者 王一波 平武报道

  林业起家

  1958年12月,时年23岁的白吕广,应征成为平武县林业局职工,他是平武县第一批林业工人中的一员。

  之所以能够加入林业局,是因为6年前,在成都开工的宝成铁路给平武带来了机会。宝成铁路经过平武的邻县青川、江油,需大量枕木,平武县著名林区王坝楚从1953年至1957年产出木材47万立方米,援建宝成铁路。

  1958年3月,宝成铁路通车两个多月后,平武县林业局(企业性质,当年11月更名为地方国营平武县伐木厂)筹备委员会成立。

  白吕广的儿子,现年44岁的白德全听父亲说过,父亲成为一名林业工人,刚到王坝楚时,条件异常艰苦,他们用斧头和锯子伐木,用平车将木材拉到河边,让木材顺流而下,流到邻县江油的贮材厂。

  那时,王坝楚是一片原始森林,许多树木直径都能达到一两米,再加上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头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工人遇难。

  尽管如此,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即可拿三四百元的年薪,依然吸引了很多人加入。

  1980年11月,刚读完初一的白德全顶父亲的班成为伐木厂的工人。此后,白德全历任车队司机、队长,并在1994年成为厂招待所所长,两年后,白德全出任平武伐木厂副厂长。

  白德全说,1994年后,平武伐木厂的工人人数开始逐渐减少,但厂里工人作业的方式转变为外包采伐工作,厂里每年的采伐量仍在4万立方米上下。

  1996年10月,平武县林业发展总公司成立,白德全领导的平武伐木厂成为这家公司的下属单位,旗下还有板材等林业产业。那时,这家公司每年可以贡献五百万利税,约占平武县财政的半壁江山。

  “我们那时工人的工资普遍在300元至600元之间,比当时公务员工资还略高一点。”白德全说,不仅如此,他每年年终还能得到近万元的奖金。

  不过,这种好日子很快走到尽头。1998年10月,国家公布政策,全国开始封山育林,天然林砍伐全面禁止。这一年距离平武伐木厂成立刚好40年。从此,平武县40年的林业经济开始崩溃。到2000年前后,平武的林业经济基本消亡。

  绝后重生

  “平武林业原来要占财政收入的七成左右。”平武县常务副县长张有贵说,天然林禁伐之后,1999年,平武县的财政收入从1998年的3700万元下降至1400万元。

  张有贵说,考虑到平武境内的水利、矿产、自然资源,县里相应确定发展水电、工业、旅游业的思路。在此背景下,始建于1987年的平武锰业集团迅速崛起。

  平武锰业集团的前身为平武锰粉厂。1987年,该厂在石坎子乡开工建设。平武锰业集团总经理严在国说,这个乡镇企业的启动资金是110万,当时由县政府担保贷款。一年后,厂里的产值开始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

  到1999年,严在国领导的平武锰粉厂的产值已经超过2000万,利税约500万。而这一年平武的财政收入只有1400万。

  2000年以后,平武县提出抓“石头(矿业)、水头(水电)、山头(经济林)”的经济口号。平武锰粉厂被确定为矿业的龙头企业。

  在平武县政府的主导下,2000年开始,平武锰业集团开始迅速发展。严在国开始享受当年平武伐木厂在平武县的荣耀,他领导的企业成为平武仅有的两个亿元企业之一,也是利税第一大户。

  2006年,全国开始编制“十一五规划”,平武县也试着勾画未来的蓝图。平武县副县长张有贵说,当时,工业和水电发展势头都很好。

  灭顶之灾

  2007年,平武锰业集团所在的南坝镇,被确定为平武县工业集中区。

  平武副县长张有贵说,当年,南坝镇引进了一个亿元规模的中度纤维板厂,工厂预计在2008年投产;一个数千万产值规模的石英矿厂也计划在2008年投产;另一个亿元规模的铅锌综合利用厂也已开始投入建设。这些项目全部集中在南坝镇的文家坝。

  5月12日下午,文家坝地区因强烈地震,发生山体滑坡,滑坡的山体冲入峡谷中的河道和公路,完全阻塞公路,并形成了一个巨大堰塞湖。文家坝的工厂大部分遭遇重创,有的甚至完全毁掉。

  其中包括,平武锰业集团的高端产品工厂——涪江电解锰厂。震后,涪江电解锰厂厂房部分倒塌,设备遭到破坏。

  紧挨着锰业集团的石坎子乡,严在国也非常熟悉。他说,靠着锰业集团,石坎子、水观乡的老百姓都富裕起来,公司每年支付给周边百姓的运输、劳务费用超过4000万。石坎子乡虽在深山里,但乡里的人家这几年几乎每家每户都盖了楼房,买了冰箱彩电。

  不过,和锰业集团一样,石坎子、南坝镇中心几十年的发展成果,也在瞬间毁灭。南坝镇成为平武县人员和经济损失最惨重的地方。

  重建启动

  上周,张有贵所在的平武县政府,开始调查摸底县内企业的损失。

  白德全担任副总的平武县林业发展总公司,已上报了损失,累计损失超过5000万。

  “2001年以后,公司就基本没有资金了。改做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公司的经费就一直由政府提供。”白德全说,公司自行重建的困难可想而知。不过,他明白自救是必须的。

  目前,白德全主管的平武伐木厂,已有工人开始到林区重新工作,他们有的看林防火,有的恢复一些道路。“要让公司恢复到震前的水平,重建的时间至少需要一年。”白德全说,他们还在等待上级的重建资金。

  同样在等待重建资金的还有平武锰业集团总经理严在国。6月8日,他接待了平武县发改局、县国土局的调查人员,他上报的公司损失为固定资产约2.3亿元,焦炭、矿石、产品等损失为0.4亿。

  “公司的重建预计需要4亿元资金。”严在国说,他仍在清理公司的资产,估计最后能自筹1.2亿资金,剩下的部分需要政府补助或贴息贷款。

  严在国已经开始在脑海里描绘新锰业集团的工厂,他初步的设想是:将原来分散在4个地方的公司集中到一起。“新的锰业集团将比过去大大地上一个台阶。”严在国说。

    京华时报“城记”系列报道:

    千年羌城的最后一瞥

    水电之乡的三个子民

    记者走访震后都江堰五处地标

    四川什邡估计财产损失889亿 磷矿之城百废待兴

    卧龙保护区繁荣步伐戛然而止 村民回到农耕生活

    星级宾馆和星级农家乐成四川彭州旅游重建方向

    青色之城的生态涅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