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重相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09:41 东方早报

  11. 还是一个家庭

  叶元富一家团聚之后,三人暂住在土桥乡的亲戚家。叶元富帮忙照看亲戚家的水产店铺,祝仕书安心养着右手的挫伤。

  听闻叶元富家人“重灾区大难不死”的消息后,街坊邻居们都表示着欣慰,“你们家可真是受到上天的照顾了,你们是幸运的家庭。”

  听到人们的这一说法后,叶元富脸上都会挂上微笑。他说,他的家庭确实很幸运。但微笑的背后,叶元富说他想起了映秀,想起了那里的故人,他与家人在映秀生活了22年,习惯了那里的一草一木,熟悉了那里的人们。

  叶元富说他走出映秀后“吃得饱,睡得香”,但他一直关注着有关映秀的新闻报道,他脑子里一直在想着同一个问题:重回映秀。他说他想回去看看,有多少人被救了出来,要回去看看那里失去联络的熟人。

  19日,都江堰去往映秀的道路终于抢通了。叶元富开着车子,回到了映秀。在那里,几天前蹲在废墟前哭泣的故人们,不见了,废墟前满是救援人员。叶元富从政府 工作人员的口中得知,大部分灾民已经被分散安置在成都、都江堰以及郫县等地。这一次,叶元富没有见到一位熟悉的故人,他很失望,他得到的只有一条坏信息: 苏干妈,在地震中死亡了。

  叶元富说,5月10日,大家伙刚为苏妈妈庆祝了她的60大寿,那一天,苏妈妈很高兴,但两天后,这位老人的住所房子陷入了地下,她被埋在废墟下。

  19日,叶元富坐在废墟旁,呆呆地坐了大半天。

  此后,叶元富又先后三次回赴映秀。他见证了救援工作的结束,见证了救援人员爆破危房,望见了映秀的平静,感受到了映秀等待重建前的那种平静。

  4次回赴映秀,叶元富没能见到一位熟悉的故人,他心里很失落。有一次,叶元富赶往映秀,恰好遇到了青川5级左右的余震,女儿叶凤英打来了慰问电话,叶元富很平静地告诉女儿:“这些都是小玩意了,不算什么!”

  2008年6月11日,汶川地震发生快一个月了。妻子祝仕书的右手伤势痊愈了,两口子又开始同抬一桶水。地震夺走了叶元富夫妇20多年来积累的财富,但叶元富夫妇感觉自己很幸福,他们认为寄宿在土桥乡的日子,过得也很舒坦。

  叶元富说,“死了一回”才知道,一家人安安稳稳地生活在一起,就是幸福。如今,这名中年男子面颊上紧绷的肌肉放松了许多,他学会了微笑。女儿叶凤英也发现了 父亲的一个变化:这个一辈子不爱照相的男人,在44岁后,喜欢上了照相,面对镜头,他不再躲闪,他端坐在店铺内,笑得很开心!

  叶元富微笑着,他心内也一直在琢磨着,映秀重建后,他想尽早在那里的农贸市场租间店铺,重新开张水产生意。

  与家人团聚后,叶君安静了许多。他会躲在阴凉处与表弟玩耍,也会拿起一本书籍看着。

  叶君不想多提聚源中学,但他嘴里一面喊着“再也不去学校”了,一面又一直在试图打听着同学们的消息。

  21日,他从班主任张正群老师的口中得知,初三(7)班全班64人中的52人遇难(其中3人失踪),12人幸存,但8人重伤,依旧躺在病床上。据聚源中学记录员刘兴林透露,聚源中学死亡278人、失踪11人。

  尽管与同班其他11人逃离了死神的眷顾,但叶君心里却死一样的沉重。“一夜间,教室没有了,52个同学也没有了,你能猜到我心里的难受吗?”

  叶君说,在脑海中,不知重复了多少遍同学生前的一幕幕往事。地震中,他同班最好的朋友谭永辉失去了生命,那个爱跳街舞的仰立也去了天堂。叶军清晰地记得, 12日下午上课前,谭永辉用手指弹了一下他的脑壳,踏着上课铃微笑着跑回了自己的座位,叶君本想在下课后找他“算账”,但没想到这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分钟后,地震来了,谭永辉死掉了。

  汶川地震第四天,叶君打听到了同学张玲玥死亡的消息。汶川地震第五天,叶君身穿一套黑衣,参加了张玲玥的葬礼。

  他说,人生第一次参加同学的葬礼,那种感觉,不是几滴眼泪就能表达出来的。葬礼上,叶君遇到了同学赵雅琪的母亲与张廷的母亲,他得知,赵雅琪与张廷都已死于地震。一场别样的葬礼,在大伙相拥哭泣中,结束了。

  葬礼上,叶君暗自发了誓言:“只要我知道同学的葬礼日期,我就会去参加。”他说,他将频繁参加同学葬礼,“但每年的5月12日或19日,我会手捧一束黄菊花,去教学楼废墟看望他们。”

  汶川地震第六天,叶君收拾好行囊,与父母告别,这名16岁的少年,与表妹一起,去了都江堰,在那里的灾区群众安置点,他成为一名“没有编制的志愿者”(18岁以上才可进行登记,但少年少女自愿加入志愿者的,也不强行拒绝),加入了那群“很要强,特别能吃苦,打死也不离开志愿岗位的90后小孩”。

  叶君说,他在灾民安置点,遇到了很多与他年龄相仿的“90后”少男少女,他们冒着酷暑,来到了灾区,每天为灾民服务着。叶君为灾民打饭、打扫卫生、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他说,这些工作很繁琐,也很无趣,其间,还有人中暑晕倒在志愿岗位上,但叶君却喜欢上了,并与多数“90后”同代人一样,一路坚持了下来。

  昨日,叶君还是一名灾区群众安置点的志愿者,他说他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结束这个临时的身份,他只是知道,自己做了一名志愿者,心里好受多了。

  家人安然无恙,23岁的叶凤英,这位“80后”的大学生,重新回归了以往的生活轨迹。但她依旧关注着灾区的新闻,关注着家乡的一举一动。她说,家乡很惨,这个世界上的好人很多。

  如同多数新时代的大学生一样,叶凤英喜欢去论坛逛游。在那里,她见到了网友们的“真心”,一张张帖子,表达了大家对灾区人们的同情与爱。“一张有关灾区的帖子,10分钟,跟帖的人就有数十人。”叶凤英说,从中,她看到了键盘后面,彰显的是一群群具有爱心的人们。

  叶凤英不喜欢看民间英雄故事,但地震后,她喜欢上了民间英雄故事,她喜欢上了抗震救灾中的感人故事。

  叶凤英说,她每天打开电视机,翻阅报纸,都要仔细阅读那些“英雄谱”、“生命的奇迹”等栏目,他说,那些个人生命的顽强,显示了生命的可贵,废墟下坚持了 72小时、80小时、96小时、100小时、120小时……她记下了敬礼男孩、可乐男孩,她会继续关注,她要看看,人类生命的奇迹到底有多深。

  叶凤英说,远赴灾区的志愿者、不怕艰辛的救援部队,都令人起敬。她说,她是一名“80”后,但她感到有些惭愧,因为灾区大部分志愿者、救援人员都是“80后”的同龄人,他们不怕艰辛抗震在第一战线,“人们都说,地震后,‘80后’成熟了,我认为说得很对。”

  叶凤英至今还记得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名6岁女孩的父母,母亲是一名医务人员,父亲是一名民警。两人都前往灾区成为救援人员。最终,两人双双因疲劳过度倒在救灾现场。

  “看了很感动,也很难过!”叶凤英说,这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一个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她们不属于这儿,但却牺牲在这。”叶凤英有时一遍又一遍地反问着:这是为什么?!

  叶凤英依旧在思考着,她似乎知晓了答案,但她一时不能完全说出来,她说,她在为死者哀悼,为生者祈祷。

  叶凤英说,活了23年,她坚信了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截至日前,国内外已经为灾区捐款450多亿元。这个数字,足以彰显人们的爱心。

  弟弟叶君参加志愿者前,给姐姐打来了电话,叶凤英告诉他:“去吧,弟弟,姐姐支持你!”6月底,学校就放暑假了。“今年暑假我一定回家。”叶凤英说,她的第三 次回家的念头,不会再有改动。她说,她要回到家乡的土地上,默默为死去的乡亲们哀悼,她会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家乡重建,她说她的能力很小,“但做了,就是可以了。”

  叶凤英说她回家之路不会孤独,因为学校的灾区籍校友们都会返回家园,而学校一些团体成员,也都在喊着口号、酝酿着:“今年暑假去四川,灾区!”

  叶凤英说,今年的暑期,这群“80后”的大学生们,他们愿意将自己的脚步,留在灾难的四川。

  叶凤英在想,以前想着毕业后要离家乡“远点,远点,再远点”,而现在,她希望毕业后工作地点最好距离家乡“近点,近点,再近点”。

  12. 一个新汶川

  响起羌琴声

  唱起酒歌

  跳起沙郎

  金嗓银碗甘甜的咂酒欢乐的乡下人

  请喝请喝请喝咂酒唉

  一也喝不完

  再也喝不完的咂酒唉

  再也喝不完的咂酒唉

  ——羌族民歌《咂酒歌》

  当这首羌族民歌在绵阳九州帐篷学校响起时,汶川和中国已经不同。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的演绎着歌曲,在学校开学时,在从医院出院时,在欢送救援队员时。

  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第一天,一面国旗沿着一个竹竿,就着体育场的一个篮球架升起,然后缓缓降下半旗。哀悼日之后的20多天,它一直高高飘扬。一个汶川,让人们走到一起。

  6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6月10日,北川羌族自治县宣布县城重新定了县城地址。

  我们失去了家园,我们又获得了家园。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