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刘北宪:公民责任于重建中兴起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10:58 中国新闻周刊
公民责任于重建中兴起 刘北宪:中国新闻社总编辑 提要: 汶川一震,带给我们莫大的伤痛和悲切,也形成了中国社会空前强烈的认同与热忱。现在我们更需要从灾难中汲取进步的力量,建议对于抗震救灾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国家荣誉制度予以最高褒奖,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社会将从此冉冉兴起! 汶川地震,震撼中国,面对如此罕见的自然灾难,在履行“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承诺时,中国人民焕发出了无畏的道德勇气与卓越的人性光辉。 这些天来,各界人士倾心竭力为抗震救灾做出各自贡献,一曲悲怆而深沉的旋律始终萦绕在心间。人们无不为救灾行动中所焕发出的汶川精神所感动,作为一家媒体记录发生的这一切,我们责无旁贷。地震当日《中国新闻周刊》就派记者到达灾区,迄今已有20名周刊记者先后在灾区深入采访,《大地震》、《国殇》、《汶川的孩子》三期周刊封面报道,力求鼓舞起人民的勇气。 当然,媒体也必须以实际行动参与救助,我们也是社会公民的一员。地震第二天,5月13日,《中国新闻周刊》就第一时间携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了“企业社会责任基金”汶川地震紧急救援行动。我们和红基会的倡议发布后,各界的捐助纷至沓来,据不完全统计,来自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地的企业和个人的到帐捐款已经超过了1100万元,规划捐资新建的学校正在筹划之中。 诚然,相比国内外社会各界超过400亿的捐赠款物,或许这个数字并不起眼,但一笔笔凝聚了同胞亲情的自发捐款,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美德,看到了当代中国社会正在勃兴的公民意识。我们手中的笔因此变得更有激情和底气! 汶川一震,带给我们莫大的伤痛和悲切,也形成了中国社会空前强烈的认同与热忱。国旗为普通公民而降,国际社会纷纷哀悼,展现了人类社会的真情和团结,现在我们更需要从灾难中汲取进步的力量。 此刻,我们举办“应急救灾中的社会责任”这样的一个论坛,就是要为灾后重建做第一次探讨与总结,共同为应急救灾机制的完善及跨部门的分工与协作,为灾后科学重建的制度保障,为全社会责任精神与公民意识的兴起,建言献策。 在这里,我们建议对于本次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杰出代表,有关部门是否可以考虑通过国家荣誉制度予以最高褒奖,他们所表现出的杰出的责任意识,人道关怀和牺牲精神,是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珍贵的道德品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国家英雄,广大人民心目当中的英雄。 以国家荣誉制度奖励负责任的杰出公民,以荣膺者的道德引领与责任示范,营造一种崇高的氛围,激发全面的爱国热情和创造激情,这种振奋与触动不正是震后中国所迫切需要的吗?这将是对中国公民贡献的又一次高度认可,对公民个人的极大尊重。这一荣誉也可作为中国公民社会的一份出生证写进历史,我们都将为之期待和骄傲! 震后这些日子,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坚强的生命共同体,见证了生命的沉重,也验证了责任的坚实。世界被中国感动着,经历灾难的洗礼,山河易貌,大美依然,此时焕发出来的是责任之美,人性之美,人道之美,人类之美。 自信者兴,自胜者强!心存理想,肩负责任,媒体始终担当推动时代进步的责任,我们有理由期待,走出灾难,重建家园,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社会将从此冉冉兴起!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