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富翁流水线”伤害了谁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3日11:12 新民周刊
撰稿·叶檀 最近在社会上沸沸扬扬的宁波银行贴息购房贷款购买原始股、批量制造富翁事件,成为一级市场股东剥夺二级市场股 东利益的典型案例。 宁波银行员工持股,存在以下无法解释的问题。 首先,购买原始股的资金来自于银行内部优惠,或者股权质押,相当于利用金融机构左手融资右手买股。 宁波银行共有988名持股员工,占宁波银行员工总数七成,最少持股20万股左右。成立时的内部职工股。截至2 004年12月,有232名作为发起人的宁波银行员工,持有245.35万股。 巧合的是,2004年1月21日,宁波银行下发“关于印发《宁波市商业银行职工购房(装修)贴息贷款暂行办法 》的通知”,发放职工购房(装修)贴息贷款,额度标准从总部行长级为150万元,总部副行长级为120万元,依级别递 减,直到基层员工25万元。2004年9月16日下发的《宁波市商业银行内部员工投资入股有关规定》,总部行长最低入 股额150万元,最高入股额180万元,依级别递减,基层员工最低入股额20万元,最高入股额25万元。两者数额十分 契合,不管主观动机如何,宁波银行为员工解决持股资金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宁波银行的《招股说明书》显示,部分员工受让股份的资金,来源于其向鄞州农村合作银行的股份质押贷款,用宁波 银行股权向鄞州农村合作银行作质押贷款的是大量持有股份的行长级高管人员。持股、质押、大量持股,原始股东不费一兵一 卒,就能够在日后获得高额收益。通过这一案例,二级市场的普通投资者可以理解什么叫资本市场的无本万利。 其次,这些员工购买宁波银行原始股的价格大多是每股1元,如果考虑到购股员工可以用贴息贷款这一公司福利购买 原始股,而后在锁定期满后在二级市场套现,可以说,员工持股成本接近为零,所谓员工持股激励,不过是员工福利、一级市 场股东剥夺二级市场股东利益的代名词。 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等,会摊薄二级市场股东的利益,但二级市场的股东之所以接受,就是因为每个企业都需要正 确的薪酬激励机制,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但宁波银行的做法显然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漠视二级市场股东利益,导致宁波银 行的股价一路下跌,到7月21日,宁波银行收盘价为每股10.3元,如果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相信大股东的承诺,在二十几 元的高位买进,那在很长的时间内都看不到解套的机会。 第三,宁波银行之所以能够批量造富,彰显了垄断力量的强大。在宁波银行上市案中有两股垄断力量,一是金融机构 ,二是上市公司。金融行业虽然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不可否认,金融行业仍然是管制行业,外资与民资不能自由进入,最近政 府允许在温州等地进行小额信贷试点,只有放款权,没有吸纳储蓄的权力。上市公司同样如此,我国公司上市虽然从审批制走 向核准制,但上市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仍然是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我国资本市场资金规模远超过印度,但上市公司只有印 度的一半,人为抬高了资本市场的公司溢价水平。这些溢价都由管制而来,事实上是垄断红利的变种。 客观地说,以房贷等形式给予职工优惠福利制度的并非宁波银行一家,但宁波银行规模之大仍然令人吃惊。随着中国 股市进入全流通时代,大小非、限售股对于二级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出台一些限制性措施,一些上市公司 大股东承诺不减持,以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但要解决大小非与限售股的问题,必须正本清源,从宁波银行的案例,我们可 以看到病源在于一二级市场利益的不均衡,一级市场的投资者缺乏信托责任,二级市场投资者缺乏还手之力,上市公司的原始 股演变成对于二级市场的大规模的制度性侵害。如果这一顽疾不除,我国的全流通、我国将要推出的创业板,将因为一二级市 场缺乏信任基础而岌岌可危。 所有的上市公司应该清楚,市场的本质是创富之后的多方共赢,而不是凭借垄断利益侵害另一方的利益。证监会与银 监会有必要像管制股权激励一样,管制一级市场的利益输送行为,以防止企业激励机制彻底变味。-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