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80后”的“中国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09:31  《小康》杂志

  文/非兵

  尽管以韩寒、郭敬明、春树等青少年作家为80后的代表首先在市场的意义上获得成功,姚明、刘翔等体育明星也被 划归80后,但是80后并没有能够摆脱不负责任的“温室里的花朵”的形象。但是,通过这次抗震救灾,正如美国的《国际 先驱论坛报》所说:“它有助于消除一个偏见:中国新一代学生都是自私的物质主义者”。

  在一篇《成熟,就意味着担当》的帖子中,网友总结地震发生后“80后”的变化:

  变化一:以前不怎么看中央台一套;现在锁定CCTV1不换台。

  变化二:以前心情为股票涨跌起起伏伏;现在恰好买的股票涨停,但就是兴奋不起来。

  变化三:以前并没发现自己和周围人有多爱自己国家;最近发现自己其实爱死她了。

  变化四:以前晚上有空就去逛街、和朋友泡吧、K歌;最近没这个心情了。

  变化五:以前总觉得做白领好累、压力大,有很多事情要烦;最近发现还是关心灾情占了很多的时间。

  变化六:以前很担心我们国家万一遇到类似70年前的日本侵略,会心不齐,没有凝聚力;现在发现自己是瞎操心。

  变化七:以前和谁都客客气气;现在对不关心地震的同事,划开了界限,觉得不是一路人。

  如果说80后真的发生变化了,或许与以下一些社会事实有关:1、80后是独生子女的一代,是娇生惯养的小皇帝 ;2、80后主要以金字塔式的应试教育为基本经历,在封闭、保守、集体主义的氛围中度过中学教育,直到进入大学,似乎 经历了一次自我“解放”;3、80后这个命名的出现,与一批媒体或书商制造出来的少年作家有关,或者说80后的出现, 是以一批少年作家在市场意义上而不是文学、美学意义上显影出来有关。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80后,似乎成为50-70年代革命文化消失之后历史主体的一种方式,这可以从去年的两部 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与《奋斗》中看出蛛丝马迹。前者是底层青年如何在社会结构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一种“不抛弃,不 放弃”的精神,即不抛弃理想,不放弃战友,也就是要坚守一种基本的道德底线,不能为了胜利的结果而不择手段;后者则是 大款之子的没有奋斗的奋斗史,子一代或许不需要金钱所标明的成功,但需要的是核心家庭的圆满和朋友的友谊。这两部戏所 召唤的主体似乎是中产阶级的价值观。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