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针织皇帝”王淑贤和他的“帝国”兴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2日15:28  法制与新闻

  2008年5月6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王淑贤旗下帝贤针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帝贤公 司)涉嫌走私一案。目前,本案尚未宣判。

  记者了解到,帝贤公司已经全面停产,1.5万余名工人遭到遣散。这家中国惟一的纯B股民营上市公司、国内最大 的民营针织企业已陷入全面停产。公司董事长王淑贤手握29.49%的帝贤公司股份曾被3次拍卖,但均遭遇流拍。

  早在2005年,帝贤公司资金链就已经断裂,企业已经奄奄一息,无力生产。可是,没有人能够想到,这个“针织 帝国”竟会以这样的方式崩塌。

  (本刊记者)陈虹伟(本刊实习生)王峰/文

  成立虚假合资公司

  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在起诉书中提到,从1998年至2005年,在公司董事长王淑贤的策划下,帝贤公司在没有 外资实际出资的情况下,冒用外商名义,成立了7家虚假的合资公司。

  参与合作的外商,包括5家日本企业、1家英国企业和1家香港企业。涉及行业跨越了服装、造纸、家纺、投资等领 域。

  7家合资公司无一例外的特征,都是注册资金全部来自帝贤公司一方。

  组建合资公司的用意,公诉方称,就在于利用国家关于外商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的政策,将属于一般贸易进口的货 物伪报成外商投资项目进口设备,从而偷逃税款。

  也就是说,帝贤公司利用这些虚假合资公司进口设备,从而偷逃由自己直接进口本应缴纳的税费。经检察院侦查,帝 贤公司利用这7家公司涉嫌偷逃进口货物税款共计6800余万元。

  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认为,帝贤公司及其高管的行为已触犯了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应当以走私普通货物罪追 究其刑事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淑贤负有组织、决策、指挥责任,系主犯,其他5名公司高管系从犯。

  靠“创意”创业立世

  今年55岁的王淑贤是河北沧州人,从小家境贫苦,赶上了“文革”的王淑贤在小学时就终止了学业。当时,由于年 龄小,生产队不让他靠劳动挣工分,王淑贤就动起了做小买卖的念头。第一次做生意,他用1块钱买了20斤大葱,出售后赚 了4毛钱。小小的尝试尝到了甜头,他开始往东北长途贩运猪、羊、粮食和油料,最后居然做起了在当时严厉禁止的有色金属 买卖。

  “文革”时做买卖是被禁止的,有一次王淑贤被抓住,为惩罚他,公社书记用细钢丝吊块砖,套在他的脖子上,不听 话就再加一块,那种疼痛王淑贤至今记忆犹新。

  但这些挫折没有能够阻挡王淑贤的野心。改革开放后,王淑贤如鱼得水,加快了创业的脚步。这时候,一件事情彻底 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王淑贤背井离乡,只身一人来到承德创业。

  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承德县,王淑贤凭着他敏锐的嗅觉发现了商机。他把当地军工针织企业的边角废料收集起来,考虑 做进一步加工,由于都是零零碎碎的边角料,那些废料只能做裤衩。

  然而,偏偏过去中国人穿的都是布裤衩,当地人认为王淑贤的针织裤衩穿不住,因而产品在本地没有销路。王淑贤并 不灰心,而是把产品拿到北京摆摊去卖,还把产品交给卖大碗茶的老太太代销,5毛钱一条,老太太代卖一条能得到1毛钱的 回扣。

  就这样,王淑贤的针织裤衩由于紧身,因此极受欢迎。1985年前后,王淑贤每年销往北京的短裤至少200万条 ,每3个北京人中就有1人购买他的产品。那时北京国营针织厂的厂长一见到王淑贤就抓住他的衣领,要跟他打架,因为他“ 抢了自己的生意”。

  “针织帝国”盛极一时

  1986年,又一个机遇降临到了王淑贤的头上。他被承德县下板城镇请去在当地办工厂,而且,戴的还是“红帽” 。

  一个只有十几个人,说是20万元注册资本,其实最多只有5万元资本的那个小作坊就是今日帝贤公司的前身。面对 诸多困难,企业怎么生存?王淑贤选择了数量小且批量多、国企不愿做也不敢做的外贸订单投产,很快获得了成功。

  建厂当年,王淑贤就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净利润54万元。到2000年,王淑贤的企业已累计实现净利润 2.1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5%。有人统计过,王淑贤每年生产的针织服装,为国家的创汇可以买回一架波音飞机。

  1999年11月3日,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帝贤公司改制为中国第一家民营B股企业,在香港上市。巨量的资金涌 入了王淑贤的口袋,由于握有公司绝大部分股份,王淑贤成为在全国名声响亮、在当地呼风唤雨的亿万富翁。

  中国证监会2001年开放交易B股股票的一周内,帝贤公司的股价最高涨幅达97%,王淑贤每天财富递增300 0万元,个人身价从3.68亿元迅速涨至7.26亿元,跻身“中国十大富豪”之列。

  拥有了庞大的实力,加上王淑贤本人争强好胜的性格,上市后的帝贤公司,开始了开疆拓土的帝国扩张。帝贤公司的 名称,是王淑贤亲自拟定的,意思就是“针织皇帝王淑贤”,他甚至直言:“我要做中国纺织业的皇帝,还要做世界纺织业的 皇帝!”

  谁能想到,一个出身贫苦、只有小学文化的乡下孩子,摇身一变竟成为中国商界的风云人物!

  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在承德县发生,大片的工地日夜轰鸣,大片的厂房拔地而起,大量的当地农民走进工厂,大笔的 财政收入涌进当地政府。造就这一切的,只是一个企业——帝贤,甚至不如说只是一个人——王淑贤。

  王淑贤的事业发展到了顶点,他又获赠一个美誉:“王半县”,他的帝贤公司,为承德县贡献了一半的财政收入。

  然而,事业膨胀的同时,王淑贤的头脑也在膨胀。谁都没有察觉,正开足马力开疆拓土的“针织帝国”内部,正在滋 生一些不为人知却足以致命的病毒。

  盲目扩张走进死路

  王淑贤得了一种“病”,一种爱建厂房的怪病。厂房年年月月建、设备月月年年买、工人日日天天进,王淑贤的公司 ,3个月就会变一个样。

  尤其是公司上市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王淑贤又新建了3个相当于上市前帝贤公司规模的厂房。上市前,走路就 能参观完的帝贤厂房,现在必须要乘汽车才行。在庞大的纺织车间,王淑贤如果要巡查,竟然也要开着汽车。

  工厂几乎每天都在引进、安装、调试设备,不光是针织业,王淑贤后来又进军造纸业。一台从日本引进的造纸机器, 足足有3层楼高。

  鼎盛时,工厂的工人穿梭如织,帝贤公司曾给当地一次性解决2万人就业。而这些工人,在帝贤公司也得到了优厚的 待遇,就在工厂的旁边,一栋栋崭新而漂亮的6层小楼整齐划一地排列着,里面住的,全是帝贤公司的员工。

  王淑贤在竭尽所能地扩张他的企业,他的“帝国”梦,似乎永远都不会满足。然而,王淑贤却没有保持必要的理智和 清醒,单一的产业结构,单纯的出口模式,以及纺织行业的江河日下以及造纸业被列为重点环境监控行业,再加上B股并不有 效的融资渠道,都是悬在王淑贤——这个“针织皇帝”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然而,没有人给他敲响警钟,让他抬头看看头顶上的危险。他所看到的,都是一个个笼罩在自己头顶上的光环。岂不 知自己的公司在经营上已经是危机四伏。2005年1月18日,帝贤公司发布公告称,因银行收缩银根,公司资金紧张,纺 纱厂、造纸厂、服装厂开始陆续停机……这一公告将当地政府吓得不轻,有人戏称,“人家上市公司有问题还要千方百计掩盖 ,可这王淑贤倒好,不但不给政府事先打个招呼,还将问题公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资金断链走私案发

  王淑贤终于尝到了盲目扩张造成的苦果。

  2004年,纺织出口配额的解除并没有带来行业的发展,相反,中国纺织业整体陷入低迷。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纺 织企业之一,帝贤公司自然首当其冲。帝贤公司的主业收入每年都递减10%左右,而由于成本上升、不再享受税收优惠等原 因,净利润则下降得更快,仅2006年,帝贤公司的净利润就比前一年下降37.99%。

  利润下降事小,王淑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银行大举讨债。2006年,工行首先发难,据统计,帝贤公司未偿还给工 商银行承德分行的贷款余额为42771万元,积欠利息5268万元。此外,帝贤公司欠下建设银行承德分行贷款余额共计 16980万元,欠下中国银行承德分行贷款余额3000万元。

  不光如此,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也分别握有帝贤公司未偿付的贷款债务。

  王淑贤傻眼了,几年来,他的眼睛只顾盯着自己宏伟宽敞的厂房,盯着自己占了“半个县”的工地,盯着每天络绎不 绝上班下班的工人,他却从没盯住自己急剧缩水的钱包。

  银行不是自己的朋友,只是自己的利益伙伴。面对王淑贤日益深陷窘境,银行里的朋友没有选择拉“哥儿们”一把, 而是选择了集体发难。面对无力偿还贷款的帝贤公司,工行、建行、中行一纸诉状,将王淑贤告上了法院,广发行和光大银行 则冻结了王淑贤持有的帝贤公司9360.4万股股份。

  “那时候我的企业好得很,人家一鼓动,我就上市了;一上市钱就多了,钱一多就扩张、就上项目,结果资金链跟不 上,断了。”五大三粗的王淑贤还是快人快语,“早知道就不上市了!”王淑贤竟然得出了这样简单而幼稚的答案。

  但王淑贤还在坚持。“如果有一年多时间,在不增加新贷款的情况下,帝贤公司自己能解决问题。我有这个信心。” 王淑贤曾向当地政府领导拍胸脯保证。

  可是,就在帝贤公司最艰难的时刻,王淑贤“东窗事发”,走私案终结了帝贤公司起死回生的希望。

  “返程投资”自说自辩

  2008年1月29日,帝贤公司走私案第一次开庭。

  控辩双方争辩的焦点集中在了合资公司的真假之上。

  对于合资公司成立的条件,法学界已有普遍共识,即外商的意思表示以及出资是否真实。

  在案件开庭审理过程中,王淑贤承认部分合资公司办理手续中的外方签名是代签,且未经授权。

  “但由于办理手续的过程中要签若干次名,作为董事长的他不可能每次都在场,因此连他王淑贤的名字有很多也是代 签的。”王淑贤的辩护律师杨照东说。“重要的是外方是否认可这种代签行为,外方是否同意与帝贤公司的合资。”

  辩护律师的另一个辩护理由是外方以帝贤公司买入的设备作为对合资公司的投资。然而,这些设备也都是由帝贤公司 出资购买。

  帝贤公司为何要自己出钱购买设备送给外商?帝贤公司的辩护律师金杰认为,这是一种“返程投资”。

  我国法律对“返程投资”行为有明确界定。境内居民法人或居民自然人以其持有的境内企业资产或权益,在境外进行 股权融资为目的而直接设立或间接控制某境外企业,境内居民再通过该公司对境内开展直接的投资活动。

  说白了,就是国内公司A在国外设立了独立公司B,B公司再返回国内投资,甚至有可能与其母公司A合作。然而, 披上外资外衣的B公司就可以获得我国规定的对外资的种种优惠待遇。

  这种投资行为在我国是合法的。

  王淑贤的辩护律师杨照东因此认为,外商是否实际出资及用谁的钱出资,只涉及到是否虚假出资的问题,不应该影响 公司设立的真实性。“如果一个人找人替考获得了驾照,你能说他的驾照是假的吗?你能说他是无照驾驶吗?”

  是否走私罪名难断

  帝贤公司受到的指控是走私普通货物罪。

  公诉方称,帝贤公司利用国家关于外商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的政策,将属于一般贸易进口的货物伪报成外商投资项 目进口设备并免税通关的行为,违反了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

  但帝贤公司的辩护律师金杰却认为,本案并不适用此条刑法。

  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所规定的走私是针对在货物报关通关中的行为及通关后的行为而言。只有行为人采取绕关、骗关 的手段逃避海关监管,或者在货物免税通关后在境内销售牟利,或者从走私人员手中购买走私货物的,才构成本罪。

  然而本案中,帝贤公司进口的设备全部是通过海关报关进口,报关过程中的一切手续资料都是真实的,因此,不存在 绕关和骗关的行为;帝贤公司所进口的设备全部存放在各公司用于自身的生产,没有一件设备被销售牟利,也不存在后续走私 的行为。

  王淑贤的辩护律师杨照东说,即使帝贤公司在办理合资企业时存在瑕疵,本不该获得这些相应的资格,该公司的行为 也不应该构成走私犯罪,因为行为人没有违反海关的法规,没有逃避海关的监管。

  杨照东还说,如果帝贤公司是以伪造文件的手段获得了合资企业的资格,那么它违反的也是工商管理法和外汇管理法 ,“无论如何,王淑贤伪造文件注册公司的行为也不会是违反了海关法规”。

  帝贤案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危险而模糊的现象,据某知情人士介绍,像帝贤公司这样利用合资公司进口设备的现象“在 我国其实大量存在”,以“返程投资”形式存在的“假外资”则更是普遍。

  如何界定这些资金和企业,并对之进行有效的监管,成为执法部门,尤其是海关的当务之急。E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法制与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