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那和利的7年奥运情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2日10:31  《法律与生活》杂志

  本刊记者/李云虹

  提要:洼里村的那氏一家,因奥运而闻名,与奥运结下了7年的不解情缘。

  2008年7月25日下午,当天正值奥运门票销售的第三阶段,奥体中心附近实施了交通管制,非持有奥运通行证 的车辆一律限行。当天北京的酷热并未击退购票者的热情,有些购票者提前三天就在奥体中心的门外守候了。

  当记者大汗淋漓地赶到奥体中心西门的北京新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商贸分公司时,身为经理的那和利早早就在门口的 一家奥运商品特许专卖店内等候着记者。

  一见面,脸膛微黑的他就询问记者,“今天堵车,不好走吧?”而这里距离他的办公室还有一段距离。边走,那和利 边给记者指着远处停泊整齐的奥运车辆,如今他负责的交通场站内停泊着上百辆奥运车辆,“这些车辆有的是在奥运会期间负 责媒体记者以及运动员、教练员的接送任务,还有的是负责奥运安保巡逻的。”

  通过一道道的安检,记者终于来到了那和利的办公室。

  两代人,一样情

  那和利的办公室内,在醒目的位置上挂着三幅大照片,这些照片似乎在诉说着主人与奥运的结缘。

  在最醒目的位置上,悬挂着那和利的父亲那忠的照片。

  那和利兴致颇高地给记者介绍说:“这张是我家老爷子在2004年作为奥运火炬手在火炬接力途中的照片,他是雅 典奥运会中国区火炬接力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老爷子当时在‘鸟巢’的西南角接过邓亚萍传来的火炬,然后跑了400米, 将火炬传给下一棒彭丽媛的手中。”

  为了给奥林匹克公园腾地儿,身为原朝阳区洼里乡洼边村老支书的那忠,响应政府号召,第一个从居住了上百年的老 宅子内搬出,给奥运让路。

  正因如此豁达,那忠有幸与奥运“握手”。

  然而,在2004年雅典奥运火炬接力北京传递结束后的几个月,那忠老人就因心脏病发作不幸逝世。

  从邓亚萍手中接过火炬的永恒瞬间被定格在了照片中,而这张珍贵的照片则摆放在了那和利的办公桌上,“一抬眼就 能看到”的位置,它寄托着那和利对于父亲的追思。

  “老爷子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2008年时能再当一次火炬手,他的这一心愿由我来替他完成。”此时,那和利的目 光聚焦到了父亲的照片上。

  在那忠老人的照片右边,则是身为火炬手的那和利的照片。在央视的演播大厅内,那和利延续着父亲的奥运夙愿。

  对面的墙壁上,则悬挂着那和利成为可口可乐奥运火炬手的经典一瞬。

  2008年,那和利通过网络报名参加了可口可乐奥运火炬手的选拔。当可口可乐公司将这一火炬手的殊荣给了那和 利之时,他同时接到了奥运村地区街道办事处的通知,“办事处已经把一个火炬手的推荐名额留给了他”。

  一时间,以何种身份担当火炬手,让那和利犯了难。经过一个昼夜的反复思量,他最终将绣球抛给了“可口可乐公司 ”。因为,那和利的父亲那忠当年“就是通过可口可乐奥运火炬手的选拔脱颖而出的”,他只是想“循着父亲走过的路,完成 父亲的遗愿”。

  他告诉记者:“我一定要把火炬收藏好,拿到父亲的墓地,给他老人家看一看。”

  因为2008年奥运会,那家两代人的命运彻底改变,并从此与奥运结下不了情缘。那和利保留着农民的质朴,在与 他的交谈中,那份对奥运最朴素的自豪感和对亲人的深情感染着记者。

  “家”的前世今生

  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洼里乡。而这个已于2005年彻底消失的乡村,则是那和利的家乡。

  北京市朝阳区洼里乡同奥林匹克公园,一个是前世,一个是今生。

  7年前,那和利还和300多名村民守护着村林,每个月拿着1000元左右的工资,过着平静的日子。但是,那种 平静的生活在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第二年发生了变化。居住了40年的村庄将要变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成为北 京2008年奥运会“主中心区”——奥林匹克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为洼边村十四大队队长的那和利一家率先从洼边村最南边——生活了五代人的老宅里搬出。2002年10月,拆 迁车队驶进洼边村,随后不到两个月,全村500多户全部顺利搬迁。

  2007年,随着最后一笔集体资产的分配完毕,洼里乡真正地从北京市的行政区划上彻底消失了。从此洼里乡变成 奥运村乡,不再有农民户,全部都转为城市居民。

  但是,故土难离的思乡情结始终萦绕在那和利和乡亲们的心中。

  2003年,那和利将新家安在了位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侧的林萃路社区。

  这套房子令他满意的,不是位于奥运核心区的有利位置,也不是130平方米的大面积,而是“从阳台往东一看,就 能将奥林匹克公园的全景尽收眼底”,是“可以透过窗户见证‘鸟巢’一步步地落成”,是“可以见到水立方如何拔地而起” ,是“可以亲眼目睹老宅子如何出落为亭亭玉立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在家时,那和利经常驻足于阳台前,静静地注视着“家”的变迁。豪华的写字楼,宽阔的马路,现代化的奥运场馆, 葱郁的奥林匹克公园……他完全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之中。

  与那和利一样,多数村民选择住在紧邻原村的商品房里。“村民对乡土还是有很深厚的感情,对周边环境也熟悉,不 愿意离开太远。”那和利告诉记者,“这儿到处都熟,舍不得离开,没事的时候还可以在附近转悠转悠,回忆一下当年,这里 是啥那里是啥。”

  生活变迁

  正是那和利和乡亲们的这次搬迁,开启了奥运工程建设的序幕。

  昔日的农家院、庄稼地,如今,早已变成了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奥运会主会场“鸟巢”更是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而那和利,也有了新角色——北京新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商贸分公司的经理——鸟巢的“大管家”,专门负责奥林匹克中心区 建设者生活服务区的建设和管理。

  实际上,洼边村搬迁过后,身为队长的那和利继续留在村里做了两年的善后工作,“全大队800多人,除退休与自 愿出去择业的人外,全部都安置在奥运工程承建公司新奥集团下属的各个部门,成为了城市居民,继续为奥运服务”。

  2004年9月,在协助政府办完村里824个转居人员的手续后,那和利就被调到了奥运工程承建公司,被任命为 物业部门的经理。

  奥运工程竣工之后,他所在的新奥物业公司将负责奥林匹克中心区公共区域的管理,包括保洁、保安、园林绿化、停 车场等。这对从来没有物业管理经验的那和利来说,完全是一个新起点。

  当初的“村官”里,像他这样转变角色的人不少。从农民到企业管理者,那和利坦言有天壤之别。“以前是村民自治 ,是人情管理,现在办事要按规章制度。”

  在北京奥运中心区场馆建设工地,建设者们亲切地称呼那和利为“那大哥”。在建设的几年中,节假日他从没休息过 ,就连除夕夜都是在工地度过的。从生产队长到公司经理,面对人生大跨越,那和利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

  为当好奥运工程的“后勤大管家”,他经常跑到工地了解情况,征询意见:还需增加哪些服务设施,怎样丰富大家的 业余文化生活?

  那和利与同事们在奥林匹克中心区相继开办了平价超市、大食堂、IP电话厅、网络教室、免费图书室等,还专门辟 出6000多平方米的空地,为农民工放映露天电影。

  “鸟巢”等重大工程竣工后,那和利更忙了。那和利办公桌上摆放的那本厚厚的《奥体中心交通场站运行计划》告诉 记者,他的角色由为奥运工程建设者服务转向为赛事服务。

  据了解,奥运会期间有6个交通场站,那和利是其中一个场站的副主任,“这个场站是负责带道车、媒体车等车辆的 停放、维修,安全检查等后勤保障都得管,许多细节都要考虑周全。”作为受薪人员,他将工作至9月底残奥会结束。

  如今作为奥林匹克公园管理者的那和利告诉记者,“等到8月8日开幕后,我会骄傲地对来自全世界的朋友们说,这 里曾经就是我的家。”

  他笑着告诉记者,“奥运会后,最想干的一件事就是回家好好休息。”

  对于奥运结束后的下一步打算,那和利说:“还是希望能在这里服务,毕竟这是我原来的家,守着奥运场馆,就像是 守着我的家。而且将来这里肯定是焦点,吸引力不亚于名胜古迹。”

  当记者问及,奥运会后,他是否会感到失落?他表示,对于未来并不担心,“以‘鸟巢’、‘水立方’等场馆为中心 延伸出去的奥林匹克公园还会需要更多的人去参与,而20万平方米的地下商业区,四通八达的地下环形通道与庞大的地下停 车场建设工作将会接踵而来,可以说,2008年奥运会后,才是真正的开始”。

  从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个不眠之夜开始,北京就与奥运订下了一个7年之约。7年的光阴,见 证了一座城市的变化,也见证了一个承诺的履行。

  7年中,因为奥运,那和利一家离开了旧居,搬进了新家,他们告别了家乡,改变了职业,选择了在北京为奥运筹备 、举办而服务。他奔忙在这块土地上,用眼睛、用心灵见证着奥运的到来。

  如今,这座城市屏息静气,等待着一场全球盛宴。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8年8月下半月刊)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法律与生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