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奥运会裁判席上的中学教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8日09:46  《法律与生活》杂志

  文/高富华

  提要:8月1日,他还在大渡河畔的中学给孩子们上英语课;8月9日上午,他作为北京奥运会举重比赛的检录长, 见证了陈燮霞摘取中国首金的辉煌瞬间。他就是四川省雅安中学高级教师、国际A级裁判、北京奥运会举重比赛技术官员石冕 。

  30多年前,在大渡河畔的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有一个瘦弱的小孩把水泥墩当杠铃,不停地举上举下。

  如今,昔日瘦弱的傻小子已成为一个儒雅的中年男子,举重国际A级裁判。在8月9日北京奥运会举重赛场上,作为 奥运会举重比赛检录长,他在赛场上执裁并见证了陈燮霞夺取北京奥运会中国首枚金牌诞生的辉煌瞬间。

  他叫石冕,四川省雅安中学英语教师。英语教师和北京奥运会举重裁判,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岗位,这背后有着什么 样的传奇故事?

  练举重,只为强壮体魄

  石冕的家,在大渡河畔的四川省石棉县。

  解放初期,为支援西康省(1955年并入四川省),石冕的父亲、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的石志强调到雅安(原 西康省省会)工作,后来又调到石棉县工作。石棉县是一个新中国成立后才设的县,而且是中国唯一一个以矿产命名的县。1 957年,石冕在石棉县出生,他的名字正是“石棉”的谐音。

  “文革”期间,石冕的父母受到迫害,无辜的父亲被投进监狱,母亲被勒令下乡,10岁的石冕一下成了“孤儿”。 吃住在学校,晚上把课桌一拼就成了床,冬天四面透风,冷得整夜发抖;夏天电闪雷鸣,吓得躲进被窝。

  那时他长得很瘦弱,怕人家欺负他,于是找来一本《举重入门》的书悄悄研究起来。随后,他跑到石棉矿,偷了些水 泥回家,还到大渡河中背了几袋沙子,再找几块木板,拼成一个模子,浇铸了两个圆形水泥墩。浇筑好后,他才发现中间忘了 留孔,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敲打出孔来,再找根木棒穿在中间,一个杠铃就做成了。从此,在大渡河畔,人们看到一个瘦弱 的小男孩不停地举上举下。石冕说:“当时的目的只是一个,把身体炼强壮,没有人敢欺负我。”

  锻炼了一段时间,那两个水泥墩显得太轻了,石冕单手也可举起来了。他约上小伙伴郝正荣,到石棉矿山的坑道中, 找了两个废旧推车回家,把车轱辘当杠铃,他们又继续练习举重。

  石棉县城小,练举重的石冕很快就出了名:“石家那小子举水泥墩墩还有两下子!”

  有人不服气了,找上门来挑战。

  原来离县城不远的新康石棉矿,从北京下放了一个曾练过举重的干部,他组织了一支业余举重队,杠铃自然也是用混 凝土浇铸的,不过,比石冕摸索着做的更标准,队员也很规范地进行训练。石冕一看,顿时傻了眼。不过,年少气盛的他也不 甘示弱,比赛的结果,石冕输了。但那人很欣赏石冕的韧劲,认真地给他指点了几下,让石冕大呼过瘾。

  让他沮丧的是,练了一年多的举重,单薄的个子没有“横向发展”,还是一股劲地往上蹿,看着他将近180厘米的 个子,有人对他说:“你个子太高了,不适合练举重。”于是,他把目光转到短跑和篮球上。

  1978年参加高考,21岁的石冕考入雅安师范学校理化班,课余时间短跑、篮球成了他的最爱。由于起步太迟, 未成大器,在学校运动会上,他始终是亚军。然而让他惊讶的是,英语班的一个女生也喜欢短跑和篮球,而她的最好成绩也是 第二名。

  后来,两个“老二”有了一次角逐“决胜负”的机会。有一次学校组织趣味篮球赛,打到最后,是石冕率4位女生迎 战率4名男生的那位女生。这下,两个“老二”之间该有一个当冠军了,结果战成了平手,俩人似乎惺惺相惜,没有要求加赛 。于是,这场没有结果的比赛,让石冕和伍蓉彼此记住了对方的名字。

  从雅安师范学校毕业后,石冕走上了讲坛。然而他的体育梦一直未醒。1980年,他带学生到乐山市参加中学生举 重比赛,看着他为杠铃加砝码的动作很熟练,一教练随口说了句:“石老师,我看你可以当裁判。”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是啊,当运动员只能吃几年的青春饭,裁判可以干到老。

  干到底,我永远陪着你

  回到石棉工作不久,石冕意外地碰到了伍蓉,他才知道伍蓉也是石棉人。

  从乐山回来后,石冕一直在思考是否学裁判。有一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伍蓉。

  “行!干到底,我陪着你。”伍蓉说。那天,他们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1980年,石冕通过了省三级裁判考试。从此,石冕走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行走在教师和裁判两条平行线上 ,一走就是28年。

  1982年,石冕获得了省二级裁判资格。

  省二级裁判证书揣在怀里,石冕却窝了一肚子火,因为一只似乎难以逾越的“拦路虎”挡住了他的去路。

  “以后说是要考英语了,唉!裁判梦只得到此为止了。”石冕一声叹息,大有英雄末路的感觉。

  “英语?不就是英语嘛,你可以从头学起。”伍蓉再次给他打气。他的父亲听说后,也跑过来给他鼓劲:“解放前, 我给金融资本家打工,英语也是靠自学的。”说罢,他一口气说了一大段英语,惊得石冕如看天外来客。

  希望之火再次点燃,从小几乎没有接触过英语的石冕,从ABC学起,在师范学校读英语专业的伍蓉又多了一个25 岁的“小学生”。

  为了练好口语,有一次听说石棉宾馆住了一个外国人,为了与“老外”对话,石冕在宾馆门口等了两个多小时。结果 只是石冕一声“Hello”(你好)过去,那人也是一声“Hello”(你好)过来,就结束了这场“对话”。

  两年后,石冕在拿到了省一级裁判证书的同时,还通过了成人高考,收到了天津教育学院英语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两 年后,从天津教育学院学成归来的石冕意气风发,他的心更野了:到国际赛事执裁,与老外同台竞技。

  裁判晋级,不仅考试越来越难,而且还要有一定量的重要赛事执裁记录。1989年,石冕的赛事执裁记录达到了参 加国家级裁判的考试资格,他接到了到河南郑州考试的通知。由于举重比赛观赏性差,不仅赞助商少,观众也少,执裁的补助 也少,没有地方报销路费。而外出考试和执裁,没有上课,虽然学校网开一面,没有扣工资,但课时津贴自然没有了。挣的少 了,花的多了,家里经常入不敷出。就在他出发前夕,6岁的儿子又病了,高烧不退,家里的积蓄也用光了。

  “这试还考不考?”石冕犹豫不决。这时,社会上也有很多风言风语,说石冕是不务正业。

  在困难的时候,父母亲来了:“考下去,孩子我们帮你带!”伍蓉也对石冕说:“再困难的事,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 。”拿着伍蓉从同事手中借来的路费,石冕离开了家。

  其实,最大的困难还不是钱的问题,钱没有,可以借,外出考试和执裁时间找谁借?每每接到执裁邀请函,石冕都要 考虑再三,才向校长开口请假。当裁判,不仅需要裁判理论,更需要执裁经验。举重裁判要给组委会一个良好的形象,如果一 两年都不接受执裁邀请,组委会就不会再邀请你了。不去不行,但去多了也不行。

  以前考省级裁判,执裁记录要求不高,而学生体育运动会大多在寒暑假进行,矛盾并不突出。后来考国家级和国际级 裁判,对赛事要求越来越高,而国际赛事大多在上半年的4月份和下半年的10月份举行,教学与执裁的时间发生了冲突。

  当教师,他追求一流。为上好英语课,他从天津教育学院毕业后,后来又考入四川大学,先后参加英语教师风采大赛 ,从雅安到成都,他狂揽奖牌;送出校门的学生,最终走出了国门。今年春节,在德国奔驰公司工作的张帆给他寄来了贺卡: “离开雅安多年了,回忆起你往日的教诲,才知今日受益匪浅。”

  “在平时的工作中,说句不好听的话,我是夹着尾巴做人,平时把工作干好,不说干得最好,至少不能有问题,让校 长和同事挑不出大问题。平时努力工作,遇到赛事就好请假了。”说起这几十年走过的路,石冕一半是自豪一半是无奈。外出 执裁,石冕为了节约路上的时间,都是飞来飞去,别人说他风光,其实内心的苦楚只有自己清楚。组委会只按火车票价报销, 坐飞机自然比火车票贵,超过的部分他只得自掏腰包。一般情况下,裁判要在比赛前三天报到,而石冕总是要请假,只是提前 一天报到。这一切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吃点亏,也不能影响到教学。石冕是省级骨干教师,是毕业班班主任,升学压力 大,有很多赛事,为了学生,他也只得放弃,正因为如此,别人从考省级裁判到取得国际级裁判,一般只需要10年的时间, 而石冕考考停停,整整走了21年。

  直到2001年,他才通过了国际A级裁判考试,拿到了心仪已久的国际A级裁判证书,取到了通往国际重大赛事的 裁判席“通行证”。

  2005年9月22日,他被亚洲举联选中,赴阿联酋担任第十八届亚洲女子、第三十七届亚洲男子举重锦标赛裁判 工作。

  “在别人眼里,裁判就是按按红绿灯,其实里面的学问多得很。”石冕说。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石冕一有空就自费 外出观摩比赛,祖国的天南海北几乎被他跑遍了。另外,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裁判学、裁判专业英语等,他从头学起。

  当他穿着笔挺的西服,坐在国际举坛裁判席上,他首先告诫自己:“我是中国人,不能给中国人丢脸!”石冕说,一 场比赛,裁判是3人,背后还有仲裁人员,如果执裁不公,执行裁判就会受到警告,严重的将被“请”出裁判席。再说,举重 运动员出成果就在几秒钟,但为了这几秒钟的比赛,往往付出的是自己10多年的心血,不能因自己的失误而葬送运动员的运 动生涯。

  石冕在赛场上严格执法,公道裁判,一个个新的亚洲纪录、世界纪录在他手中诞生。比赛结束后,亚洲举联主席阿让 执意要与他合影;陈彦青、占旭刚等奥运会冠军也与他合影,并将自己签名的纪念封赠送给他。从阿联酋回来后,石冕还来不 及喘一口气,又接到了参加第四届东亚运动会、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举重项目执裁工作的通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不停地 在阿联酋、澳门、苏州和雅安之间奔波。

  据四川省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四川拥有国际A级举重裁判资格的只有两人,一个是成都体育学院的教授,另一 个就是雅安中学英语老师石冕。在全国,像石冕这样自己的职业与体育无关的国际A级举重裁判,全国也只有3人。

  教坛与举坛,相差十万八千里,两“坛”之间,平衡点在哪里?“是英语。”石冕很自豪。

  因为会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身兼裁判与翻译重任,与外国人沟通十分顺利。因为国内不少裁判是运动员改行,虽然专 业英语考过关了,但英语基础很差,在赛场外,几乎不能与外国人交流。英语教师出身的石冕如鱼得水,显示出了他中英文交 流的强项。

  不仅如此,他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将自己在外参加运动会的见闻写出来与同学们交流,激励他们学好英语课,“学好 英语,才有机会走出国门,才能无限地放大自己的梦想”。

  石冕的言传身教,也影响到他的儿子。今年1月,石冕刚北京执裁“好运北京”归来,他的儿子石宇正准备远赴维也 纳参加比赛。原来在第5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中,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一年级的石宇与同学一道力挫 群雄,先后击败复旦大学代表队、福州大学代表队、中国人民大学代表队、对外经贸大学代表队等强劲对手获得冠军,并代表 中国队参加第15届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

  2005年10月,在东亚运动会举行期间,国家体育总局一工作人员在见识了石冕的风采后,对他说:“2008 年北京奥运会需要更多懂英语的执裁工作人员,你是最佳人选之一。”

  果然一个月之后,国家体育总局安排石冕到福州接受为期10天的培训,内容很多,有裁判规则、外语、专业水平的 考核等,通过之后,才有资格参加下一场北京奥运会举重裁判选拔。

  来自全国各地的裁判去了100多人,大部分是体育专业人士,像他这样的中学教师一个也没有。裁判员的选拔十分 残酷,集训还没有结束,就淘汰了一大半,而石冕笑到了最后。

  执裁奥运,见证中国辉煌

  去年6月,石冕接到一个电话,对方一开口就是英语,说的都是举重裁判的事。

  这几年到国外执裁了好几回,结识了不少国际友人,他一时想不起对方是谁。直到通话结束,他也没有想起对方是谁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这是一次“电话口语选拔”,国家体育总局在考察拟任北京奥运裁判的英语口语水平。

  今年5月12日下午2时20分,石冕接到国家体育总局的电话,他被正式确定为北京奥运会的举重裁判,而且是四 川省唯一的一位……电话还没有说完,“5·12”汶川大地震袭来,电话中断。直到十多天后,石冕才接到正式书面通知。

  石冕并没有任何惊喜,其实早在2008年1月份“好运北京”国际举重邀请赛上,他顺利通过2008奥运会举重 裁判最后一场测试,他已经知道自己被确定下来了。

  很多人认为,当举重裁判是一件无比轻松和风光的事,选手举起来了,就亮白灯(或白旗),表示成功;举不起来, 就亮红灯(或红旗),表示失败。石冕严肃地说,远没有那么简单。举重的国际规则变化很快,例如2005年以前,选手增 加的杠铃重量必须是2.5公斤的倍数,限制了很多选手水平的发挥,2005年后则改为1公斤的倍数。作为一名举重裁判 要认真学习,随时掌握修改后的规则。还有一些选手常会出现“悬垂提铃”这一犯规动作,就是杠铃提到膝盖以下时,稍有停 顿,再向上提起,提铃动作不连贯,这些动作让人很难发现。另外,一些运动员柔韧性好,抓举时身体下蹲的一瞬间,臀部碰 到举重台的台面上,也属于犯规。而女运动员若头发长,举起杠铃中与头发接触同样算犯规。挺举时翻杠动作,会有运动员的 肘碰到膝盖,一样算失败。最为经典的犯规是,运动员举起的动作全部过关,裁判员亮起了白灯,而杠铃被放下时却从后面滚 落下来,尽管前面成功,最终也只能算失败。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运动员是这样,裁判员更是这样。”石冕说。

  8月4日,石冕赴京报到。他的学生海航“空姐”郑婧恒正好在北京休班,专门约了几个在京的学生为他接风。

  北京奥运会举重比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内举行。石冕领到了胸牌等工作证件,胸牌上面有他的姓名和照片, 职务写的是技术官员。他胸牌号是“0101965——01”,而他执裁的首场比赛是女子48公斤级举重,时间是8月9 日上午,这是北京奥运会举行时间最早的比赛之一,他的职务是检录长。

  检录长是最近几年才新设的职务,并有严格的规定:“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上,检录长必须是能讲英语的国际一级裁判 员。”

  “检录长亮相奥运会举重赛场,8月8日,国际举重联合会副主席SamCoffa在赛前培训时,一连用了三个‘ Veryimportant’(非常重要)来强调这个职务的重要,说明检录长责任如山。而激动人心的北京奥运会首枚金 牌就可能在女子48公斤级别比赛中诞生,中国夺金热门选手陈燮霞正好在这里参赛,与她同场竞技的选手是土耳其、日本、 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个个实力不俗。如果幸运的话,我将在这里见证陈燮霞摘取首枚金牌的辉煌瞬间。”在当天 的日记里,石冕这样写道。

  果然不出他所料,8月9日,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陈燮霞笑到了最后,摘取了这枚中国军团北京奥运首枚金牌。

  “由于角逐激烈,赛时较长,最终北京奥运会首金诞生在射击场上。但由于杜丽的失守,中国奥运军团摘取首金的辉 煌落在了举重台上,我作为本场比赛的检录长,见证了陈燮霞摘取这枚沉甸甸金牌的辉煌瞬间。百年奥运首金花落神州本土, 这是中国人在本土摘取的首枚金牌。”在比赛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十分激动的石冕接受了笔者的电话采访。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石冕执裁了很多场次的奥运会举重比赛,见证了中国举重队八金一银的辉煌佳绩。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8年9月上半月刊)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法律与生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