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核心技术团队平均年龄在38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16:35   新浪嘉宾聊天
核心技术团队平均年龄在38岁
荆木春做客新浪聊天室

  核心技术团队平均年龄在38岁左右

  主持人马骧:您的火箭设计团队大概多少人?

  荆木春:这一次发射现场有200多人,但平时研制,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就多得多了,我们每个型号都有一支研制队伍,有部分同志我的工作就专门从事这个工作,有些同志还承担着其他的型号的工作,我既完成长二F的工作,我还承担着长三甲、嫦娥这部分的工作,所以说完全统计来讲,完全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可能就有百十人这种规模。但是跟这工作有关的,这个人可能是几百人,上千人,甚至说如果把我们的配套厂算进去的话,几十家配套单位,上千人、上万人都有可能。

  主持人马骧:核心技术团队经过精挑细选,千人选一,万人选?

  荆木春:首先进入我们单位按照正常要进行考核。在我们团队工作的话,首先你也要达到一定的要求,不论你个人的性格怎么样,你有兴趣爱好,下班可以从事课余活动都可以,但工作的时候我们有我们的要求,对载人航天整个要求来讲的话,就是要求严、慎、细、实这句话,对我们来讲更严、更细、更实,严格、谨慎、细致、踏实,所以这些要求应该说不断地向大家灌输,我们是标准式,高标准,要求也是严要求。比如我们要求工作一次做好这种要求,注重细节这些要求,这些平时也是个文化氛围,大家都在这个氛围里面,你要不按这个做的话,你可能也觉得有点格格不入,也不好意思。

  主持人马骧:团队里年轻人多吗?

  荆木春:很多,像这一次在发射场统计,我们这个团队平均年龄在38岁左右。在实际工作单位,可能有些单位比这个还要年轻,因为现在老同志退下来很多了,像我这个年龄在我们这个团队里基本属于比较大的年龄了,50岁以上很少,基本都是刚刚毕业的20几岁一直到40几岁这个年龄,30几岁很多。

  主持人马骧:有个网友说,在我们印象中航天或者说军事方面的专家,或者带头人都应该白发苍苍、七八十岁,您这个看起来确实都很年轻的,确实年轻化多了?

  荆木春:对,像我这个年龄学术方面、管理方面从事领导工作的很多了。大家也都知道飞船梁总年龄都跟我们差不多,我们院里领导年龄也都差不多,40岁左右。

  主持人马骧:正当年的年龄带领我们进行探月计划。有一个朋友问的问题很有趣,我在关注火箭发射的时候,应该在箭身上有个摄像头拍火箭离地的状态,这多大分辨率的摄像头,固定多牢,而且在发射过程中不会烧化了?关于这个摄像位置怎么考虑设计的?

  荆木春:像起飞这个位置,我们要选择一个能够尽量全面看到火箭正常飞行的位置,你选得太靠下,可能仅仅看到一部分,比如一级发动机部分,太靠上有些下面就看不到了,所以我们这个位置选在火箭二级中间的位置,然后镜头朝下,这个角度要进行调整,我们能看到两个助推器。这一次因为是晚间发射,所以效果不如神舟六号那一次,神舟六号起飞以后看得很清楚。这两次在发射场都赶上阴天了,所以地面的观测过一段时间就看不到了,如果天气晴朗像神舟五号我们一直跟着整流罩的分离,这两次因为天气的原因,火箭到了云层看不到,这时候就靠火箭上的摄像装置跟火箭一起飞。这次能看到尾部火箭闪着亮,包括逃逸塔抛塔的时候,大家看到120秒左右有一个亮光闪了一下,那就是抛塔的动作,这个位置的选择,就是希望用这一个镜头尽量多的看到。

  这一次我们装了三个摄像装置,比神舟六号多一个,我们能看到二级发动机点火这个过程,还有整流罩分离,包括最后船箭分离,我们在火箭头部还有一个摄像装置,我们可以看到整流罩分开和船箭分离,整个动作镜头都可以实际拍下来。

  主持人 马骧:这不是为了满足观众需求?

  荆木春:从我们装置来讲不是这样,客观上起到这个作用了,我们首先还是从我们火箭本身的需求,更直观能够看到火箭的飞行过程,我们对它有一个监控。我们还可以看到火箭发动机这些工作的状况,同时还有一些地面负责火箭上升段安全性监管的人员可以参考,同时也可以更直观把火箭发行过程传下来,使大家能看到火箭的飞行,客观上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效果。

  主持人马骧:长二F发射神七的太空舱上太空进行探索,其实在此之前包括神六的发射也是这个型号的火箭,对于我们来说它已经相当完善了。在神七和神六之间又进行了改进,在很完善的系统上再做改进,第一有没有必要,第二这样做是不是风险性更大?

  荆木春:对,你说这个确实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也是比较担心的地方。我们火箭从它设计完成之后,特别经过首次飞行以后,我们原则上来讲不希望对火箭做重大的更改,我们冻结技术状态,这是我们一个原则。所以我们从神舟一号发射到神舟七号发射,我们火箭更改来讲相对比较小的,它的目的就是要保持这个可靠性。但是每一次还是有一部分需要更改,这些更改有这么几个方面,基本都为了可靠性,提高火箭的可靠性。

  比如说我这次发射,在发射之前的测试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经过大家分析,认为这个问题可能会影响到火箭的可靠性,那我下一次可能就要改了。还有飞行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小问题,六次算上这一次七次飞行,我通过火箭参数进行分析,会发现有一些小的问题,有些参数没计下来,有些参数超量程,怎么办?这些传感器要换新的,我们要更改。

  我们主观愿望希望提高火箭的可靠性,但客观上会不会带来一个没有改好,反而改错了。我们原来有一句话小改出大错,这个话也是提醒我们大家,哪怕一个小的改动,甚至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问题,所以对这些更改我们是慎之又慎,任何一项改动都要我来批准、签字。并不是我一个人签字就批准,要经过专家的评审,各个系统的把关,还要做大量的地面实验,要通过地面实验来验证我这个改动没有错误的,能保证上天飞行。

  主持人马骧:最后这个改动完成之后要取得一个好的效果。我们追求的目标除了可靠性之外,是让三位宇航员坐着更舒服?

  荆木春:对载人火箭来讲,要求跟其他火箭可能还不太一样,第一可靠性肯定要比其他火箭要高。当初给我们提的可靠性是0.97,其他火箭0.9就可以了。

  主持人马骧:这0.97和0.9代表什么意思?

  荆木春:0.97和0.9可靠性从数学来讲,要求火箭出现问题可能性不能超过30%,可靠性就0.97,如果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我们大家说发射成功率,成功率和可靠性还不完全一样。但可以通俗的来讲,我发射100发我要求97发发射成功,通俗讲就是97%的成功率,我们可靠性就叫0.97,相类似的概念。从原来允许10发失败,到现在只允许3发失败,要求比原来提得很好,越到后来达到的难度就越难。比如说我们的安全性是0.997,也就是说你一千发的飞行中,危害到航天员的安全只允许3发,别看百分之三到千分之三,从实验到设计来讲难度很多的。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荆木春 神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