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记者 李志晖 李惠子)中国多位航天专家28日晚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地实现了“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活动圆满、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务目标,并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
神舟七号飞船自25日21时10分成功发射以来,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绕地球飞行45圈后,于28日17时37分安全着陆,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健康出舱,目前身体状况良好。三名航天员已抵达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8日晚在当地休息,29日上午将返回北京。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王兆耀28日说,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神舟七号飞船、长征2F运载火箭、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从俄罗斯引进的“海鹰”舱外航天服,以及“天链一号”中继卫星和船载终端,性能优良,工作正常,为航天员的多天在轨飞行,特别是出舱活动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飞行任务组织指挥科学严密,飞行控制中心和陆海基测控系统精确实施了测量、天地通信和控制,着陆场系统快捷高效地组织了航天员搜救和飞船回收。
王兆耀说:“俄方专家对‘海鹰’舱外航天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中俄两国在此次飞行任务中的成功合作,为双方下一步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顾逸东说,伴飞卫星试验作为载人航天应用方面的一项新技术试验,迄今为止进行得非常成功。地面系统同时对两个飞行器的轨道控制进行指挥、组织以及轨道预报等基础性工作,这对今后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介绍,火箭系统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采用了新技术抑制火箭飞行初期的振动,大大提高了航天员的飞行舒适性,这从三名航天员在飞船发射中招手的细节里得到了证实。
另外,神舟飞船的轨道舱首次增加了“气闸舱”功能。袁家军说,这个气闸舱兼顾了储物舱、工作舱、气闸舱、轨道舱四项功能,“把这么多功能组合在一起,中国首次研制、首次飞行就获得了成功,我们感觉非常满意。”